國際麥價因災飆升 國內麥市拒絕跟漲

近段時間以來,主產區新小麥市場購銷延續清淡,收購進度變化不大,小麥價格整體維持穩定,局部略有小幅波動。國際市場,全球小麥主產國扎堆減產,因擔心供應吃緊、出口下滑,小麥價格持續飆升,美國小麥期貨價格創下三年來的最高水平。

中華糧網數據中心監測顯示,截止8月2日,全國主要糧油批發市場三等白麥交易均價2417元/噸,周比回落5元/噸。另據監測,截止8月3日的一週,周初小麥報盤價格為2428.00元/噸,週末報盤價格2430.00元/噸,周比上調2元/噸,漲幅0.08%。

此輪國際小麥價格的大幅攀升,主要原因是受到了異常乾旱天氣的炒作。儘管今年我國小麥產量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減產但由於我國小麥市場供給充裕,目前又正值新季小麥集中上市時期,市場運行整體平穩,這說明內外小麥市場聯動效應也相對有限。

市場購銷延續清淡,麥價穩中小幅波動

進入8月份以來,主產區小麥價格整體維持穩定,局部略有小幅波動。由於天氣持續炎熱,貿易商存貯條件有限,出貨數量增加。而終端市場由於需求偏弱,制粉企業開工率偏低,採購意願並不強烈。8月3日,山東德州地區制粉企業普通小麥進廠價格為2470元/噸,河南鄭州地區普通小麥進廠價格為2430元/噸,江蘇徐州地區普通小麥進廠價格為2400元/噸,均與上週同期持平。河北衡水地區麵粉企業普通小麥進廠價格為2310元/噸,較上週同期上漲10-20元/噸。據瞭解,由於當前市場高質量小麥佔比較低,部分地區麵粉企業為吸引高質量貨源,小幅上調小麥收購價格。

目前夏糧收購已進行了2個多月時間,由於前期大部分制粉企業集中收購了部分優質小麥,建立了一定的庫存,近來對優質小麥的補庫需求下降,主產區優質小麥價格已基本止漲企穩。8月3日,山東菏澤地區濟南17優質小麥進廠價格為2680元/噸,濰坊地區為2690元/噸;河南鄭州地區鄭麥366優質小麥進廠價格為2700元/噸,新鄉地區為2700元/噸;河北石家莊地區藁優2018優質小麥進廠價格為2690元/噸;均與上週同期基本持平。監測顯示,當前華北地區優普小麥平均價差為265元/噸,同比處於高位。

麵粉價格保持穩定,麩皮價格出現回落

由於近來天氣酷暑炎熱,麵粉處於消費淡季,制粉企業開工率不高。監測顯示,當前華北地區麵粉企業平均開工率為46%。其中大型企業開工率普遍為60-85%,中小型企業開工率普遍在50%以下,不同類型企業開工率差別較大。8月2日,河北石家莊地區制粉企業特一粉出廠價為3080元/噸,京津地區特一粉出廠價為3060元/噸,山西太原地區特一粉出廠價為3040元/噸,均與上週同期持平。據瞭解,儘管當前處於麵粉銷售淡季,但為保持合理的加工利潤,大部分麵粉企業並沒有下調麵粉價格。8月2日,山東濟南地區麩皮出廠價為1410元/噸,河北石家莊地區麩皮出廠價為1380元/噸,江蘇徐州地區麩皮出廠價為1450元/噸,較上週同期下跌10-30元/噸。

進入8月份以來,由於麵粉價格基本保持穩定,而麩皮價格小幅回落,麵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有所下滑。按目前價格計算,華北黃淮地區制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為-5元/噸,較上週同期下降9元/噸。其中,河北石家莊地區制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為19.6元/噸,山東濟南地區為-44.4元/噸,河南鄭州地區為10元/噸。

八月麥市難現起色,九月行情有望回暖

由於今年國家政策性收購力度減弱,夏收以來市場的收購主力基本由市場化收購擔當,小麥收購進度較上年同期大幅偏慢。截至7月2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3397萬噸,同比減少1841萬噸。其中河北收購294萬噸,同比減少54萬噸;江蘇收購872萬噸,同比減少259萬噸;安徽收購368萬噸,同比減少429萬噸;山東收購579萬噸,同比減少77萬噸;河南收購713萬噸,同比減少946萬噸;湖北收購110萬噸,同比減少91萬噸。

當前夏糧小麥收購已進行兩個月時間,集中收購期限已經過半。就目前主產區整體收購狀況看,小麥收購進度較上年同期下降了35%,而政策性收購數量同比出現大幅下降則是收購進度偏慢的主要原因。雖然主產區部分地區出臺了超標小麥收購政策,但對市場的整體收購大局影響不會很大。預計後期小麥市場的收購仍將緩慢增加,收購高峰很難出現,各地小麥價格將會繼續延續以穩為主的態勢。

分階段看,8月份小麥市場變化不會大。原因是各級儲備企業輪換收購任務已基本完成,麵粉廠經過前期的收購有了一定的自有庫存,再加之三伏天氣高溫多雨,麵粉消費處於淡季,終端需求較為疲軟,在高成本、低利潤的狀態下制粉企業收購積極性難以提高。而貿易商則由於擔心後市市場風險,且多數存在清償債務的壓力,部分企業將會繼續出售手中的小麥,預計8月份的小麥市場難有太多的驚喜。

9月份,小麥市場行情或會出現階段性好轉,但大的波動也難以出現。其理由一是隨著氣溫的轉涼,再加之各地大中專校開學,麵粉市場消費需求將會有效的增加。二是市場將迎來中秋、十一國慶雙節,屆時終端消費也會有所好轉,制粉企業開機率提升,對小麥的需求將會增加。三是小麥託市在9月30日結束,在託市期間及下年度小麥託市價未公佈以前,政策對市場底部支撐效應依然存在。

國際麥價因災飆升,國內麥市拒絕跟漲

近段時間以來,受高溫乾燥天氣的持續影響,多家機構一再下調一些主產小麥產量預估。國際穀物理事會(IGC)7月底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2018/19年度全球小麥產量為7.21億噸,比早先預測值低1600萬噸,這也將是2013/14年度以來的最低水平。法國穀物戰略諮詢公司預計,歐盟國家今年軟質小麥產量將少於1.3億噸,跌至6年最低水平。瑞典小麥作物產量將比去年減少40%;英國小麥作物產量預計面臨5年最低;法國去年產量3660萬噸,今年將減至3400萬噸。

7月中旬以來,受異常天氣的影響,國際市場多個農產品期貨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小麥的漲幅最為顯著。據瞭解,美國小麥期貨價格7月累計漲幅超過10%,8月2日更是創下三年來的最高水平。截止8月3日的一週,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9月軟紅冬麥結算價報每蒲式耳5.56-1/4美元,周線漲幅4.9%,已連續三週上漲。

近來國際小麥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而國內小麥市場卻依舊錶現平穩。主要的原因是我國小麥市場供需相對充裕,小麥價格主要取決於國內的供需情況,國際小麥價格的波動對國內市場影響不大。相關機構預計,2018/19年度全國小麥新增供應量12650萬噸,消費總量為11470萬噸,年度結餘量為1179萬噸。根據美國農業部6月供需報告數據計算,2018/19年度我國小麥庫存消費比仍高達116%。整體上看,由於我國小麥市場供需相對寬裕,相對於國際市場國內小麥價格雖說不上特立獨行,但內外聯動效應相對有限,因此拒絕跟風國際小麥市場的大幅波動也在情理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