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三侯,「一候腐草爲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大暑三侯,“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2018年7月23日(星期一)

農曆六月十一

太陽黃經120°,鬥指丙,大暑節氣交節

宜:練功、養心、喝粥、冬病夏治

進入頭伏沒幾天,

大暑就熱情似火的來啦,

相對小暑,

大暑有著更炙熱的感情,

《曆書》雲:

大暑,斯時天氣甚熱於小暑,故名大暑。

大暑的熱與小暑相比,更顯得蒸鬱。

拋開大暑的炎熱,

關於夏季的美好其實才剛剛開始

大暑三侯,“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01

大暑一候,腐草為螢

大暑三侯,“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據《禮記·月令》篇:“季夏之月……腐草為螢”。

又《格物論》說:“螢是從腐草和爛竹根而化生。”

其實螢火蟲是產卵在水邊的草根,多半潛伏土中,次年草蛹化為成蟲,這就是螢火蟲 。

螢火蟲在夏季多就水草產卵,幼蟲入土化蛹,次年春變成蟲。古人誤以為螢火蟲是由腐草本身變化而成。

02

大暑二候,土潤溽暑

大暑三侯,“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暑,溽溼也,土之氣潤,故蒸鬱而為溼。暑俗稱齷齪熱是也,這個時候大地就像蒸籠。

溽暑,猶言暑溼之氣,指盛夏。《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四之氣,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

03

大暑三候,大雨時行

大暑三侯,“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前候溼暑之氣蒸鬱,今候則大雨時行,以退暑也。

養生食材

01

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費供應伏茶時間一般從農曆六月初到八月末。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裡人會在村口的涼亭裡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如今,這樣的涼亭很少見到了,不過在溫州,這個幾百年前的習俗卻被一直保留了下來,而且服務更加周到。每個涼亭裡都有專人全天煮茶,保證供應。這種茶在溫州有個專門的稱呼,叫做“伏茶”。

02

吃荔枝

大暑,按莆田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吃荔枝,叫做“過大暑”。在大暑節前後,荔枝已是滿樹流丹、飄香十里的成熟時候了。按照習俗,大暑到了,親友之間,常以荔枝作為互贈的禮品。

邑人宋比玉的《荔枝食譜》中載:“採摘荔枝要含露採摘,並浸在冷泉中,食時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盆上,紅白相映,更能襯出荔枝色彩的嬌豔;晚間,浴罷,新月照人,是啖荔枝的最好時間。”因之,故老相傳:大暑節那天,先將鮮荔枝浸於冷井水之中,大暑節時刻一到取出它,仔細品嚐。這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於是,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

按說大暑節氣是大熱天,荔枝又屬於熱性的食物,那莆田民間為何一直流傳有這個習俗呢?大暑節氣是在梅雨季節剛過後不久的月份,此時天氣雖熱,但暑主陰,人體容易為暑、溼、邪所侵,甚至發病,而吃了這些食物,能增強機體抗病的能力,以驅除暑、溼。同時,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

03

吃仙草

仙草即是我們平時說的涼粉草、仙人草,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相傳很久以前,交通不便,人們在炎熱天氣趕路時容易中暑,有位神醫將一種有特殊香味的植物遞給路人,路人吃了之後暑氣全無,神清氣爽,人們認為這種神奇的植物是神仙賜予的禮物,因此命名為“仙草”。仙草的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涼粉,有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

04

喝蓮子湯

暑熱之氣很容易讓人出現一方面心浮氣躁、頭面發痘、口舌生瘡等類似上火的症狀,一方面又感覺腰腿虛寒,精力不濟。

古書載:“七月七日採蓮花七分,八月八日採藕根八分,九月九日採蓮實九分,陰乾搗細,煉蜜為丸,服之令人不老。”

有關詳情問題:家居風水、姓名八字問題,可添加以下微信一對一解答!有問必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