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說「別人家的孩子」,你真正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嗎?

之前我們在

,每個孩子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孩子的氣質不一樣,而氣質沒有好壞之分。

只要你能像別人家的父母那樣,相信你家的孩子也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在於任何陪伴過孩子成長的人都會對孩子們做展現出來的豐富個性和行為印象深刻,孩子們也證實依靠自己獨特的個性和行為方式探索屬於自己的世界。

有些孩子像爆米花,有些孩子像魔力球,他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會迸發出能量和活力。

有的孩子像蘑菇,他們在夜間才綻放光彩;有的孩子像蘭花,他們會用7-12年的時間去積蓄力量,然後才幽幽盛開(Nutt,1971)。

真正合格的父母,既能夠等待“蘭花綻放”,又能夠對“蘑菇”也保有耐心。

大部分兒童都會有一種強烈的想取悅大人的渴望,並且對成年人任何細微的排斥都會很敏感,他們會很敏銳地感覺到大人的感受。

當你對孩子的行為有這樣的想法——這是怎麼了!你怎麼可以這樣做!你實在煩死人了!天啊!為什麼你要折磨我!

你內心產生這些想法也許只是皺了一下眉毛,或者翻了一下眼睛,抑或者只是咬了咬牙,這些細微的動作就馬上被孩子感覺到了,這使得孩子感到自己沒有被認可。

有的孩子會為自己的行為感覺羞愧,當受到大人的責罵或者批評,為了不承受羞愧的痛苦,有的孩子選擇沉默退縮壓抑自己選擇扭曲自我概念而不是“申訴”,有的選擇“變本加厲”寧願成為貨真價實的搗蛋鬼,破罐子破摔。

這些方式最終讓孩子成為適應不良的兒童。

你如何看待兒童,決定了你們的關係。

你總說“別人家的孩子”,你真正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嗎?

你總說“別人家的孩子”,你真正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嗎?

……

你總說“別人家的孩子”,你真正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嗎?

兒童語言組織能力還在不斷髮展,他\她們的表達能力還不能跟大人相提並論。

當你傳遞的語言、你的表情、動作,你的態度,讓兒童感受到了攻擊性、威脅、不安全、被控制、有條件的愛、壓迫感、指責……他\她將慢慢與你產生距離。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氣質並無好壞之分,收起我們的偏見。

兒童有各自天生氣質的差異,但也有很多共同之處:

他們都是需要去了解的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他們同樣可以體驗到強烈的痛苦和歡樂。

兒童喜歡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

兒童不會停留在昨天,他們關注的只是當下。

兒童喜歡簡單的事物,他們從不嘗試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

兒童有自己的權利,有被尊重的需要,被注意的需要。

你總說“別人家的孩子”,你真正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嗎?

即便我們成人的智慧也沒有辦法弄清楚兒童到底有多大潛能。

好的親子關係,能幫助兒童把內部的資源釋放出來,並將其用於成長和發展。

兒童只有在溫暖、接納的環境,感受到自由和真誠的關注,才可能釋放天性,才可能讓潛能得到放飛。

而與兒童相處,應該是怎麼樣的原則?如何創造溫暖接納的氛圍?如何給兒童自由又有規則?……相信,你會在這裡慢慢找到答案。

更多心理知識請關注美心說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