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那麼什麼是天賦呢?

到底是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所謂天賦就是指上天賦予你的才能。是成長之前就已經具備的成長特性,在某些的事物或領域具備天生擅長的能力或者天生執念,說句大白話就是你天生就能夠毫不費勁地做好某一件事,而且比其他一萬個人做得都好。這種才能是未經後天學習、與生俱來的,而且還是與眾不同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天賦。有的人邏輯思維佔優勢,有的人形象思維佔優勢;有的人博聞強記,但不善於融會貫通;有的人雖然記憶力差,但能記住最重要的信息,並且精於思考;有的人智力過人,但意志薄弱,志趣低下;有的人智力平平,但意志頑強,目標遠大,百折不撓。任何一個正常的人,總有這樣那樣的優勢或潛在的優勢。

可是努力和天賦有什麼聯繫麼?

到底是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在我們的認知體系裡,我們的傳統教育觀念告訴我們:成就和努力是成正相關的,無論是誰,在談及成功的時候,總是會說“努力”二字,似乎努力就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越努力,成就越高,努力為橫軸,成就為縱軸,二者正相關。

到底是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但是有的人不努力也不錯啊,怎麼解釋?”於是有人說:“這種人是天才,人家不一樣,人家天資聰穎……”

所以我們對成功的認知體系裡的公式就是:成就=天賦×努力

那麼還有“一些人”呢?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很努力,這就是我們身邊的“你、我、他”,90%的人都活得很努力,但為什麼都沒有成功?有時候我們還會給自己灌雞湯:“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會失敗。”

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你活著,跟成功根本八竿子打不著,在“努力”的光環中,我們不過是活得最普通的普通人。

於是有人說:“那我不努力了,行了吧?”是啊,你不努力,也不成功,那就是廢材了,更為人所厭棄和鄙夷,到時候可能連你自己都會討厭自己,沒本事還不幹活,懶,什麼都不行。

在這樣公認的成功體系裡,其實不管我們怎麼做,都沒有什麼成功的密碼,但我們的教育體系裡卻拼命的跟我們強調努力的重要性,因為中國是一個儒家社會,在我們的概念裡,社會化宣傳的內容裡,儒家社會是不推崇英雄主義的,而是推崇在民眾的教育基礎上,宣傳個體的生存和服從

,就是讓你好好活著,不讓你做那個廢材

真的要達到金字塔頂端的路,不是教育教給你的,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社會會教育你如何走向成功頂端,因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讓你好好活著,讓你學習知識,有口飯吃。你想想,這是不是也是你家裡人教給你的?

所以這些“努力×天賦”的價值觀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對於成功來說是有問題的,這個公式是一個誤區,是一個天大的騙局。因為你發現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敵不過人家那“1%的天賦”。你所謂的“我很努力”,無非就是兩點:延長你的工作時間,加大你的工作量

“我要努力”,於是你一放學回家吃完飯就坐到書桌前,拿出了“五·三”和各種試題開始做作業,一直做一直做,做到晚上兩三點……“我要努力”,於是你加班加班再加班,忘我的工作,拼死了工作,一天24小時你只睡2個小時,做20小時的工作……爸爸媽媽,同學同事都說“你很努力”,你也以為這就是努力,但是呢?這樣的學習根本不會讓你成為學霸,你也沒有在加大了工作量之後得到什麼收穫,於是你懵了,開始痛苦,“我明明很努力了,為什麼還是會這樣?”

到底是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現實中也有很多例子

奧托·瓦拉赫是191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極富傳奇色彩。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有所成就。”

父母只好尊重兒子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倒數第一。老師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在繪畫藝術上是不可造就之才。”

面對如此“笨拙”的同學,大部分老師認為他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質,建議他試學化學。於是,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在同學當中,這位在文學和繪畫藝術上的不可造就之才竟然成為公認的在化學方面“前程遠大的高材生”。

找準屬於自己的道路,踏踏實實幹適合自己的事,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這就是奧托·瓦拉赫給我們的啟示。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優勢,甚至對自己失去信心,這是你今生最大的缺憾。自尊和自信來源於對自己優勢的確認,以及隨之而來的對自我價值的肯定。確認自己的優勢是人的“精神生長點”。你必須獨具慧眼,善於發現自我,把握你的這一最重要的“精神生長點”。切記:即使是智商很低的人也有自己的天賦。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其教子著作《傅雷家書》享譽海內外。傅雷對教育子女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在孩提時期,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天賦,並進行正確引導,如果逆天賦而行,那是無法取得成功的。

傅雷在給周宗荷的信中寫道:“天生吾人,才之大小不一,方向各殊;長於理工者未必長於文史,反之亦然;選擇不當,遺憾一生。愛好文藝者未必真有文藝之能力,從事文藝者又未必真有對文藝之熱愛;故真正成功之藝術家,往往較他種學者為尤少。凡此種種,皆宜平心靜氣,長期反省,終期用吾所長,舍吾所短。若蔽於熱情,以為既然熱愛,必然成功,即難免誤入歧途。”

基於這樣的想法,當傅聰還在三四歲時,傅雷就在他稚嫩的心靈活動中尋找他天賦的閃光點,開始為傅聰鋪築人生之路了。

起先,傅雷曾讓傅聰學習美術,因為傅雷覺得自己精通美術理論,又有許多朋友是中國畫壇巨匠,如果傅聰能拜他們為師,博採百家之長,定會在繪畫上大有作為。

誰知傅聰不是繪畫的料,他在學畫時心不在焉,那些習作幾乎都是鬼畫桃符,信筆塗鴉,絲毫沒有顯露出預期的那種美術天賦。而與此同時,傅聰的一些細微愛好則引起了傅雷的注意。他發現兒子鍾情於家裡的那架手搖(發條動力)留聲機,每當留聲機在放音樂唱片時,兒子總是一動不動地依靠在它旁邊靜靜地聽,而每當此時小男孩那固有的調皮好動的天性即一掃而光於是傅雷果斷地讓傅聰放棄學畫而改學鋼琴,此時傅聰已7歲半了。但傅聰的每一個細胞好像都是為音樂而存在的,他學琴僅幾個月,就能背對鋼琴聽出每個琴鍵的絕對音高。啟蒙老師雷垣教授肯定傅聰“有一對音樂的耳朵”,之後,傅雷最終認定,自己確實發現了傅聰的音樂天賦。

在傅雷的精心教育之下,傅聰脫穎而出。19歲的夏天,經過選拔,傅聰前往羅馬尼亞,去參加第四屆國際青年學生和平友好聯歡節鋼琴比賽,獲鋼琴演奏三等獎。21歲時,他又參加了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獲三等獎,震驚了中外樂壇。

曾經的“普通人”

到底是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例子,馬雲爸爸,與前面兩位高考狀元不同,高考考了三次才上了杭州師範學院英語專業,1988年畢業,同年擔任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語文及國際貿易教師。

以上列舉的人物,都是那些曾經最普通的人,而如今卻大有成就。在這三個例子中,“天賦”扮演了什麼角色嗎?努力,又扮演了什麼角色呢?

其實努力和天賦跟成就有什麼關係嗎?“努力和天賦”真的是獲得成就的決定性因素嗎?其實這些言論就像平時我們吃飯的補充一樣,是雞湯一樣的存在,我們總不能一輩子喝雞湯吧?

我們的教育體制讓我們喝雞湯做什麼?是為了“起碼別長挫了”,但是同時卻又忽略了最重要的真正的決定性因素——思維+習慣

思維是什麼?真正成功的人,他們身上都具備了什麼統一的氣質?

1.明確目標

這是思維中的重要一環,正確樹立目標。這個目標是什麼?比如你說你要減肥,你覺得這是目標嗎?不存在的~你做不到的~

我們說過,目標是具體可量化的,“我要減肥!”不是目標,“我明天傍晚6點去跑步30分鐘,然後拉伸之後做三組深蹲,兩組平板支撐。”這才是目標,其他的目標同理,

請自己想~

2.邏輯順暢

邏輯是什麼?不講那些虛的,就說一個例子,在讀書的時候,你肯定見過這樣一類人,他們平時就是個吊兒郎當的樣子,不思進取,經常跟一些後進生在一起,玩玩鬧鬧,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們突然醒悟,發現自己這樣不對,然後奮起直追,結果名列前茅。

我就見過這樣一個人,高中一直排在年級倒數100名,但是高考前半年時間,他以我們年級第三的成績上了一類院校。

如果你說他是加倍努力,這個“加倍”是什麼概念?其他同學讀了三年,你肯定也見過那種起早貪黑,早讀晚自習從不缺席只為高考準備的人,但是他只花了半年時間就超越了這些人,你相信他半年不吃不喝就能補上那些人的努力嗎?如果他有天賦,那之前為什麼他又這麼差呢?所以最重要的是什麼?

就是思維邏輯的順暢。

為什麼學霸學習那麼輕鬆呢?

你看書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看一本書,做一道題,一遍還沒清楚什麼意思,沒看懂,看第二遍的時候就大概懂講了哪些,第三遍才恍然大悟其核心內容,第四遍終於懂了,第五遍開始分析裡面的邏輯,有的人可能還得多看幾遍,但是學霸呢?同樣是這本書,同樣是那道題,他看一遍就把裡面的邏輯、重點、要點給分析出來了,接下來他是在裡面重點突破他認為的其中不順暢的邏輯,沒有清楚的地方,這就是學霸

3.保證效率

這就是學霸和學渣不同的效率,真正學習好的人,能力強的人,我們會看到他們在處理事情上的效率也是非常高的,有能力的人,你相信他一定得每天花20個小時才能把事情做好嗎?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什麼樣的?是別人十個小時才能搞定的事,他三個小時就能做完。這就是依賴於思維效率。

而思維這玩意兒還真不是天生的,是後天培養的能力。

4.抓住重點

在邏輯之中抓住你認為的重點、關鍵點,提高效率,才能有結果的獲取↓↓↓

5.結果獲取

結果,就是你在這件事上獲得的成就,得到的成功,比如你這次考試拿100分,下次你會讓自己靠個60分?30分?20分?

最後就是要形成生物獎勵機制

6.生物獎勵

當你的生物獎勵被激發出來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慢慢變得自信起來,做事有好的結果,誰會不自信呢?而自信又會加強你對成功的渴望,你會想要做得更好,這就是生物獎勵的循環。

有的人不渴望成功,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成功過,一說起自己就是“我自卑……膽小……懦弱……我不敢說話……”還談什麼敢去想自己會成功?

人都說成功需要慾望,但慾望從哪裡來?是天生的嗎?吃喝拉撒的慾望是天生的,但成功的慾望都是後天積累的

生物性中有獎勵機制,也有防禦機制,當一個人無法獲得獎勵機制的時候,他就會啟動自己的防禦機制,只要是需要他努力一下或者是改變一下的事情,只要是需要稍微付出成本的事情,只要是做一點冒險的事情,他都會拒絕,為什麼?因為生物防禦機制裡的害怕失敗,“我不求成功,但我怕失敗。”很多人都是這樣的,為什麼?就是他們思維體系有問題。

人與人最大的區別在於思維。

如果你偏要說人家成功有機遇和人脈這些因素,什麼是機遇呢?如果你沒有正確思維去思考問題,連機遇都分不清,你能抓住什麼機遇?能確立什麼目標?能搞清楚什麼邏輯?人脈?如果你連哪個人對你來說是人脈你都搞不清,你談什麼人脈?你能抓得住嗎?

所以在平時生活中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首先要做到嚴格自律,在嚴格自律的基礎上,將目標、步驟、方法等等都清晰羅列,嚴格執行,在執行過程中又可以根據各種因素調整,這樣做事,是不是比想起一出是一出的好?其次還要思路清晰,你還會情緒化的煩躁嗎?很多人一做就出問題,一出問題就煩躁,然後發脾氣,“勞資不幹了!” 傷心,難過,悲觀,失望,憤怒,糾結……這些都是情緒,情緒會阻礙你,讓你根本沒辦法進行新一輪的思考,阻礙你做事情,如果你不做好情緒掌控的話,你接下來的人生可想而知。要是別談天賦,別談努力,天賦再高的人,如果他不學習,他會變成什麼樣?再努力的人,如果他一直重複的都是原來的工作,沒有學習,那又是什麼樣,當然學習也很重要,最後,就是最重要的,平時還要多積累經驗。如果你捨得改變一下你的思維,不害怕改變,不害怕失敗,讓自己養成好的習慣,你又怎會將自己的不成功歸結於那些因素?

想爬上金字塔尖,需要兼具天賦和勤奮。

如果兩者都不具備,那必然會滯留在最底層。

天賦確實會讓人有一個比別人高的起點,用小聰明和本能(吃老本)可能就輕鬆應付了生存、求偶等問題。

比如高顏值也是天賦。

對於普通人來說,除了勤奮以外,就再沒有可控的命運變量了。多讀大師的書,去模仿,去練習,剋制即時享樂,完全有可能升到精英階層。

然而,有悟性的人讀完大師的智慧遺產,就可以舉一反三。當天賦加上針對性的努力,則很容易誕生新一代大師。

天賦有著一定的先天性和隨機性。當視角放到無限大時,才發現那些最最出奇的天賦,其實就是基因突變。因為稀缺,所以珍貴。

所以我認為天賦更重要一些。

方仲永,我們知道他是因為他起碼有天賦。如果你不是天才,被人記住都很難。

到底是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其實要想精準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確定成功的定義,但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成功的定義,所以,不可答,不可說。

但是,不論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對於普通人來說,一定是努力比天賦重要。因為即使有出色的天賦,很有可能也會埋沒在平庸的家室中,沒有足夠的資源的支撐有了天賦也是白搭。

但你只要願意努力,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並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一點一點收穫、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太刺耳了,你不愛聽,那也正常。因為你我都是平凡人,我們全力以赴,也只能讓自己不被世界改變。

而無法改變世界。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繪畫、舞蹈、音樂、棋藝、情商、智商各個方面總有優秀的地方,我們要積極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因材施教,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必定發光發熱。

到底是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