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爲伍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1981年的夏天

《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小說

《今夜月兒圓》

一個年輕的車間工人

講述了一段輕快明朗的愛情

故事講述了平凡的男車工

被車間女神相中故事

也正是這個愛情故事

在文革之後

文學創作青黃不接的時節

給了整個文壇一聲巨響

他,就是馬未都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作為80年代初

以青年為主要讀者對象

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報紙

發行量為500萬

在閱讀出版物匱乏的年代

一張報紙10人傳閱

那幾乎有半億人看過他的小說

他的名字已然是火遍全國

隨後,這個年輕車工的命運

也就隨之發生鉅變

從一個只有小學四年級學歷的車間工人

搖身一變

並且如今赫赫有名的作家

王朔、蘇童、莫言……

都視他為伯樂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但是,他卻在聲名鵲起的鼎盛時期

兩度悄然隱退

再出現時,

他卻成了人們眼中的“神經病”

成天只會收破爛、搗鼓破爛

……

但也正是這樣

他才成就了他人難以企及的自己

馬未都

憂患之中的艱難生存,幼年時代裡的窮困記憶

1955年3月

在北京的部隊大院裡

馬未都出生了

本以為是個安享快樂的童年時光

然而命運的無常

總是讓人難以捉摸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全家福》,騎木馬者為馬未都

他的父母都是軍人

因為政治運動

被革職下放

到了小學四年級

他就無學可上了

也因此,到現在他的學歷

也還是小學四年級

14歲時,因為最高指示

他的父親又不得不帶著他

進了東北五七幹校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馬未都父母

幹校的條件簡陋

他們一家三口和另外一家三口

只能擠在一間房裡

都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食物不充足

每天都吃不飽

他那彪悍的

在戰場和日本人拼刺刀都不曾“怕”過的父親

卻為全家的一口飯幾度落淚

父親的哀嘆自責

是他畢生難忘的童年記憶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年輕時候的馬未都父親

讀書,是黯淡日子裡的一道光

雖然學歷只有小學四年級

但他卻也是個求知若渴的人

幹校鄰居有本《紅樓夢》

他百無聊賴借來一看

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好書壞書

新書舊書

通俗的繁複的

他都字字細讀

句句細品

這書中的世界

給了他黯淡日子裡

一絲甜美的慰藉

1973年,他十八歲

剛從苦難的幹校出來

就又被髮配去上山下鄉

在京郊插隊落戶

這又成了他的一段

艱苦到難以描述的青年經歷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1973年,在北京郊區插隊的馬未都

1975年,他終於可以返回城裡

被分配到一家工廠做機床銑工

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時光

就這樣全部都荒廢了

命運的無常

一遍一遍地要他“認命”

“庸庸碌碌地過完一生”

可他不

他要用青春裡暗淡無光的憤懣和不平

那一絲甜美曙光激勵下的勇猛

去打破這所謂宿命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只要用盡全力的奔跑,前面總會有曙光

於是他每天不停地

看書、讀報

思考、行文

由於長期地營養不良

他整個人骨瘦如柴

所以他給自己起了個筆名,瘦馬

1981年,《中國青年報》整版

一篇愛情小說《今夜月兒圓》

一下子就贏得了萬千讀者的心

這篇小說的作者不是別人

正是“瘦馬”馬未都!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不久之後,他就從混跡市井的車工

他半路出家

學歷還只是個小學四年級

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水掃地

然後查看來自全國各地的稿件

著名作家王朔當時還是一個小文青

他的小說《橡皮人》,開篇寫道:

“一切都是從我第一次遺精開始的。”

無恥,下流……

大家都說王朔是流氓

可他當即決定推薦發表王朔的作品

甚至不惜與人拍桌子、鬧彆扭

之後,《橡皮人》引起了巨大轟動

讓人顧目相看

此後,王朔視他為伯樂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作家蘇童之前只發過一篇小說

但是蘇童隨後的2、3、4篇小說

也都是他發掘的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後來蘇童的《妻妾成群》

被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

該片一舉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

並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莫言

他的書稿,也曾經經過他的手

報告文學《人工大流產》

小說集《記憶的河》

……

他說:

“中青社為我和顧城舉行過大型座談會,

我是小說,他是詩歌。

只不過就是我沒自殺,我要是自殺了,

我就跟顧城一樣有名。”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最右:馬未都。1984《中篇小說選刊》組織全國性的文學活動,他作為《青年文學》的編輯應邀參加。

鼎盛之際,,兩度急流勇退

1990年,文壇繁盛之勢,如火如荼

他卻突然選擇急流勇退

從文學圈消失了

他的理由是:

原來覺得文學十分神聖

從26到36歲

最好的青春光景全都在文學上了

本以為可以一輩子弄文學

可10年間中國的文壇墮落了

文化圈變成了名利場

於是,他拍拍屁股

瀟灑果敢,頭也不回

後來,他和王朔、劉震雲等

一起組建“海馬影視創作室”

創作室集結了

當時國內大批優秀中青年作家

堪稱國內最早的編劇工會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1990年的電視劇《渴望》

首播收視率超過90%

盛況空前

就是出自他的創作室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更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也是出自他的創作室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他還和作家海巖,

一起開辦了“海馬歌舞廳”

但由於經營不善,幾年就倒閉了

可之後,他以此為素材

創作的電視劇《海馬歌舞廳》

卻大受歡迎

這部電視劇的創作陣容可謂空前強大

有馬未都、王朔、海巖、劉震雲、

莫言、梁左等20位作家

20位作家,共寫40集電視連續劇

實乃空前絕後

可就在他的影視事業進行地如火如荼時

他清醒的發現這影視圈比文學圈

還要勢利、還要赤裸

......

於是他又揮揮手,從影視圈消失了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之後,一頭扎進了老物件收藏裡

他覺得中國文物

包含了中國文化幾乎所有的信息

文物對他的智力挑戰遠遠超過文學

當時他的工資只有五六十塊錢

可他卻咬牙買下一個四扇屏,一千六

足足兩年多的白乾啦

四扇屏買回家不久

家裡就招了賊

他驚出一身冷汗,急忙衝進房去看

電視沒了,音響也沒了

但凡值點錢的東西

都丟了個一乾二淨

唯獨四扇屏完好無損

他特高興,心想

這小偷真仗義,不偷這個

然後自個兒高高興興地去報案了

派出所裡的人有幹了幾十年的

從沒見過這樣開心來報案的

他們後來還問別人:

“這馬未都是不是特有錢,

要不怎麼丟東西還高興呢!”

他對文物的愛

也可以說是死皮賴臉了

有次他看到一戶人家的瓶子,特喜歡

就天天跑去給人家

搬煤球、扛大白菜

大爺大媽的叫著

幹完活就抱著瓶子看

一副愛不釋手的樣子

時間久了

大爺跟他說:“你喜歡就拿走吧。”

哪個大小夥子

追小姑娘的時候

不是這般死皮賴臉、硬泡軟磨

一次他看中一個大桌子

可太大,家裡又放不下

他居然跟媳婦商量把床挪出去

然後帶著一家人就睡桌子上

這痴迷樣,在許多人眼裡

實在是個冤大頭,“神經病”

他從沒學過文物知識

就去看書,謙虛地去問懂行的人

1988年

30歲的他結識了74歲的收藏家王世襄

沒事就往王老家裡跑

聽王老聊古董,聽著入迷

他說:

“凡是專家我都去找他們聊。

等到豁然開朗的時候,就一個人偷著樂。”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馬未都與王世襄先生

為了弄清歷代陶瓷的基本特徵

他幾乎往故宮博物院裡跑

那時候博物館很少有人光顧

他就一個人在展廳裡痴痴地看

天天來,每次還流連那麼久

工作人員都不禁懷疑:

他是不是來“踩點兒的”

後來每次他一來

工作人員就先通知保衛部

時時刻刻防著他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時間久了,他眼力也練出來了

連館裡每件瓷器怎麼擺放的

都記得滾瓜爛熟

一天,他跟工作人員說

展廂裡的一個瓷瓶有人動了

工作人員說不可能

結果一查,果然有人為拍照而動過它

就這樣,一路看一路買,

他全靠自己的一雙慧眼和膽識

從一個不知收藏為何物的青年

玩成了有名的大玩家

興趣這株旁枝,茁壯發展成了參天大樹

90年代,

在民間收藏圈內,他的大名無人不識

人人尊稱他一聲:馬爺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許多人搞收藏

喜歡偷偷藏起來欣賞觀摩

可他卻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他決定要辦個博物館

將文物的美好分享給更多人

可要讓一個人完蛋

就讓他吸毒

要讓一個企業完蛋

就讓它建博物館

企業都難以辦到的事

他卻想憑一己之力去做

這不是異想天開嗎

而他卻鐵了心

傾家蕩產也要辦

1996年,經過多年努力

馬未都居然真的開辦了

中國第一傢俬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中國第一傢俬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

觀復”二字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其意:世間萬物的生死輪迴

我在這裡一遍又一遍地反覆看著

世間也唯有博物館這樣的地方

配得上“觀復”二字

在觀復博物館裡

有一張被馬未都命名為

《我與古人真誠地站在你們面前》的照片

大概很能表達出馬未都此時的理想

現在,觀復博物館不僅是十大私人博物館中之一

而且在杭州(關閉)和廈門

上海設立分館

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我與古人真誠地站在你們面前》(合成照片)

觀復博物館裡的上千件藏品

八成以上來自他的個人私藏

件件都是傳世珍品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銅鎏金釋迦牟尼造像 康熙 觀復博物館收藏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犀皮漆圓捧盒 明 觀復博物館收藏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黃花梨木靠背雕螭龍交椅 明 觀復博物館收藏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鏨花花卉純金執壺 遼 觀復博物館收藏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哥窯紙槌瓶 宋 觀復博物館收藏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孔雀石孔雀執杯 唐 觀復博物館收藏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紫檀象鼻卷草紋寶座 乾隆 觀復博物館收藏

有趣的是,

觀復博物館還有五隻貓館長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花肥肥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黃槍槍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藍毛毛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麻條條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雲朵朵

他本無意養貓

但碰到被人遺棄的貓

他實在不忍心,就收留了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他說:

這個世界科技發展太快

人情似近卻遠,似親卻疏

可貓不會勢利

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隨著年齡增長

他不僅沒“落伍”

名氣還越來越大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各種節目都紛紛找他

2008年百家講壇的《馬未都說收藏》

更是讓他廣為人知

他成了中國古玩界的第一號代言人

身價上億

從一個小學四年級學歷

轉而身價上億

牛逼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他經常作為鑑定專家被請去當顧問

古董的真偽、成色、估價

全都由他說了算

一次,拍賣行有件東西覺得起拍價太高

打算退回去

據說,那是一件康熙年間仿“成化”的瓷器

可他一看,頓時驚呆了:

這哪是仿品

分明就是明代成化年間的瓷器

他說:

“但凡有一點兒私心

讓拍賣行退回去

自己再找底下人去接過來,輕輕鬆鬆幾百萬

但是,我絕不搞這種小動作。”

有眼力

有原則

截然守持

牛逼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還有一回,導演李翰祥找他

說想處理自己的古董,

給了一個清單和價錢,他說行

第二天

李翰祥猝死

原來,李翰祥跟他見完面後

就直奔拍攝場地

到那裡拍了一個鏡頭就倒下了

李翰祥去世後,李翰祥兒子找到他

他只講了一句:李先生將這些東西

臨終前託付給我是緣分

我不講價,照單全收

收藏,收的是人心,收的是真情

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的

無論他是多麼的平凡渺小

可總有一些情支撐著我們去前行

至此境界

能與之相提並論之人

屈指可數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凡是和收藏有關的節目

你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一身中山裝,花白頭髮

還是那張賊賊的臉兒

上臺就抖文化段子……

鑑寶、出書、出席各種活動

有人說他到處撈錢,為名為利

他確實是為名為利

可他想要的名,是名副其實

渴望的利,是利在千秋

他願意做一個佈道者,

讓中國人體會中國文化的妙處,

提升中國年輕人的美學認識,

他以一己之力,

承擔起了古今文化延續的重任

觀復博物館創辦20多年

在他的努力下

觀復已從自掏腰包賠錢倒貼

到如今靠門票、講解服務扭虧為盈

而且在幾大城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可現在他將為之傾盡所有心血的觀復

居然也打算全捐了

王朔、馮小剛聊起馬未都“裸捐”

都很心疼

馬未都說:說我不心疼,那是假的

我一輩子的心血、一輩子的情都在這些物件上

要想博物館繼續走下去

這就像病人,捐出就像動手術

手術之後,才能更健康

馬未都說完

大家齊刷刷說了一句:

馬爺,牛逼!

他曾兩度火遍全國,卻突然消失,之後整天與“破爛”為伍

馬未都先生從70年代開始收藏

一直到80年末

他的收藏就源於他對它們的

單純的本能喜愛

他從96年開創博物館至今

艱難地維持著並不斷地探索發展

為中國古代藝術品的保護、發揚光大

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有人說,馬未都講收藏

觀眾讀者感受到的是中國的文明史

不知道這是不是歪打正著

其結果是讓很多看不懂收藏的人

對此發生了興趣

這是他的博物館、

講壇和所著書藉“火”的原因

但我們更願意把這看作是一項功德

人生有三個階段,

年輕時趨利,中年趨名

到了名利有了,

第三個階段就是安放靈魂

只是大部分到了名利的階段就走不動了

我不希望我這個年齡,做事還在為了錢

易向,一種類文藝的生活方式(微信公眾號:e_xang);

易象讀書,閱讀就是一種修行(微信公眾號:iexang);

意典,城市旅行家(微信公眾號:taoolichi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