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加坡做合規,不怕秋後算帳麼,除非……

去新加坡做合規,不怕秋後算賬麼,除非……

“BVI公司申請人可以是我們自己的人嗎?”

“在新加坡設立基金會,那我們要在新加坡納稅嗎?”

“全部下來週期多久?”

1.

7月30日,中關村鼎好大廈A座的小樣青年社區,一場關於區塊鏈合規的解讀會議,正在這裡召開。

這是BITSG與鏈上科技在國內舉辦的數場見面會之一。

這場主題為“區塊鏈全球合規及熱點地區政策解讀,區塊鏈業務底層設計,傳統行業區塊鏈轉型規劃”的活動吸引了約100人到場參加。

隨著討論深入,所有人的熱情都被調動了起來,彷彿公司註冊在即,ICO發出的基石和私募早已被瘋搶一空。

去新加坡做合規,不怕秋後算賬麼,除非……

據說,這樣的沙龍場場都能吸引上百人到場,絕大多數到場嘉賓對ICO都抱有極高的興趣。筆者在現場也見到了幾個以前熟識的面孔。

參會者A,是一家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老朋友,近期他們準備利用數字貨幣交易所的形式涉足區塊鏈行業,目前正在前期調研。

參會者B,是一個前媒體從業者,此次來是為了瞭解ICO法律合規業務的具體操作方式,好幫助公司從原來的實體行業向區塊鏈行業邁進。

在目前數字貨幣一二級市場輪番利空,BTC大步向下,山寨幣一瀉千里的大熊市背景下,關於區塊鏈企業合規的話題的活動竟然還能吸引這麼多人到場,足以看出國內對ICO法律合規業務的需求量。

2.

根據BITSG所提供的數據,該公司合規業務服務對象已經從2017年5月的5家,提升到了2018年7月的135家,一年漲幅達到了27倍之多。

BITSG,讀作“BTSG”,這是一家立足於新加坡的團隊,四個核心成員彼此互補,有來自前蘋果團隊的高管層,有英聯邦註冊會計師,還有金融領域的資深技術專家。幫助想入場區塊鏈的企業實現合法合規運營,是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

去新加坡做合規,不怕秋後算賬麼,除非……

並不是外來的和尚好唸經,而是政策利好太明顯。

對比中國和新加坡對待數字貨幣的態度,或許我們就能夠理解為何這些各行各業的大佬都要揣著錢來找類似BITSG這樣的公司做合規了。

去年9.4之後,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文認定,ICO是一種未經批准的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行為。

但在中國禁止ICO之後,新加坡政府卻明確地表達了他們對數字加密貨幣的關注與友好。

3.

雖然美國、英國、日本、瑞士等國都對數字加密貨幣產業張開了懷抱,但只有新加坡這個國家同時支持中英雙語,這對國內的發幣人來說簡直就是天然友好。

隨著以太坊及萊特幣相繼在新加坡設立公共擔保有限公司作為非營利性質的基金會管理其開源項目的全球社群運營,其他效仿者也蜂擁而至。

而這個時間節點,恰巧是2017年初,這也就印證了為何BITSG的業務會在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出現的爆發性增長。

這個合規三層結構是這樣的。

首先,在BVI等地設立一家離岸公司。

然後,用這家離岸公司控股新加坡基金會公司,作為發行代幣的主體。

最後,再用這家新加坡基金會公司(GLS)來控制中國的運營及研發團隊。

那麼,經過最短一個月,最長2個半月的時間,你就能夠快速發佈屬於你自己的數字貨幣了。

這一套簡單的三層結構不僅能夠幫助國內的實際的發幣團隊合法避稅,還能保護實控人的隱私,一舉兩得。

去新加坡做合規,不怕秋後算賬麼,除非……

上面這段話是不是特別像軟文?

但是請注意,警示馬上就到。

如果你只是在新加坡設立數字貨幣交易市場,那麼目前風險係數並不算高,因為不論是國內還是新加坡還沒有出臺明確的監管條例。

但如果你是要利用這一套體系發幣,那麼請大家不要忘記我們一個老規矩——秋後算賬。

ICO在國內是否構成違法的核心要素是該ICO活動是否在國內發生集資行為來界定,也就是說,甭管你在哪設立公司,在哪發幣,最終在中國土地上圈了中國人的錢,那就是不對滴。

這種穿透式監管我們在金融行業見得不少,這不,P2P行業不就在馬拉松式監管下,壯麗的犧牲掉了一半。

不管你是發幣的、做私募的還是代投的,一旦老闆秋後算賬起來,肯定是誰都逃不掉。

事實上,抓人往往還會先抓大的,所以……

哦,對忘了一件事。

他們還有另外一項服務,就是新加坡移民。

花園城市歡迎您。

去新加坡做合規,不怕秋後算賬麼,除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