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參與式藝術,如何理解參與式藝術?

用戶264974866


所謂參與式藝術,說到底的一個問題是對藝術的本質的探究。那它是高級的?只屬於藝術家的?還是平民化的?大眾的?顯然,藝術之所以為藝術,它就不可能是狹隘的,獨立其行的,因此,應運而生的就出現了——參與式藝術。


正如其名,這種藝術的主體目標群眾是社會大眾,讓這些公眾參與到現實生活中,而這種形式不受限於地域或是其他,它可以涵蓋方方面面,在這其中,藝術家們在其中並不是作為一個描摹者,或是創造者,而是作為一個以旁觀的角度來看待的組織者。

從二十世紀到現在,藝術家們都致力於參與式藝術,相比其這種藝術形式將藝術家與公眾的距離拉進,它的含義更在於擴展藝術的展示方式。

2011年Jeremy Deller的 'Joy in the people'在倫敦南岸的Hayward畫廊展出。

畫廊上的一個角落設置了一間咖啡屋,人們可以在裡面喝茶,喝咖啡,不同的是,這件屋子曾在畫廊上展出,使人們作為藝術的一份子,參與到藝術中來。

燈塔食物森林

這是在美國西雅圖所建造的一座公共森林,裡面的蔬菜,水果,各種食物都是由義工採摘,種植,人們對此提供自己的想法,將自己作為一個個身體力行的參與者,從而打造一個自給自足的,免費面向人群的森林。



在《德國之聲》7號報導中就談到,這項從2010年開始的"燈塔食物森林" (Beacon Food Forest)計劃,就是要創造出一座對環境友善、植物多樣性,同時人人都可以自由進出、採收自己想要蔬果的植物園。

浙江省創辦的徵集笑臉活動

細看圖中的笑臉照片,不難看出是由一張張笑臉圖拼成的,而圖片的背後則是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人們,人們通過這種方式參與進來,通過製成的萬人笑臉來參與到藝術中。

隨著時代的發展,參與式藝術體現在方方面面,無論是像畫廊的木屋作為一個公共的平臺還是像萬人笑臉圖,都見證了參與式藝術的發展,而像如今的百度百科,微博等,都是作為一個信息交流的載體,使所有人參與在其中,無論是瀏覽信息還是分享信息,都將參與式藝術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惜朝君


參與式藝術是英國評論家畢曉普(Bishop Claire)在伯瑞奧德(Nicolas Bourriaud)的《關係美學》的基礎上提出的一個藝術實踐形式的概念,在這個形式中,藝術家不再是一個獨立的製造者,而是一個情境的生產者,作品是以一個開始與結束都不是很清晰的或長期的或連續的項目而呈現,觀眾是要作為參與者參與到項目當中。這類藝術實踐以不提供可供展示的物品為主要手段,而是製造可供觀眾參與的事件,或是呈現記錄事件的檔案為特徵。以至於把觀眾融入、參與到藝術作品當中,也成為其所傳達信息的一部分。

例如岡薩雷斯-託雷斯González-Torresd的《無題(羅斯在洛杉磯的肖像)》,堆放在牆角的彩色硬糖,重量大約是一個成年男子的體重,觀眾可以隨意取食,而糖果的數量、重量則在慢慢縮減……將一個人的肖像分解為糖果,當人們開始取食糖果的一刻便是開始參與到對一個肖像的消解。(將觀眾的參與考慮到作品的生成過程中,糖堆實際上是在減少,但是是因為觀眾的行動)

例如Suzanne Lacy在1994年的一個藝術項目The Roof Is on Fire中,她在California為220個有色青年人提供與社會問題對話創造了機會。除Suzanne Lacy外還有Annice Jacoby和Chris Johnson兩位藝術家共同組織了此次事件。在加利福尼亞的Oakland鎮,他們邀請了220位高中生坐在一個露天的屋頂停車場裡的100輛車中,圍繞著家庭,性取向,藥物,文化,教育,未來等無劇本未編輯得即興對話,有超過一千名的奧克蘭居民圍觀,這些居民跟當地和國家新聞媒體的代表一起,被邀請"來聽聽" 這些談話。Craig Franklin將此事件拍攝成紀錄片在當地電視臺播放。(對話性質的介入公共的參與式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