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車險下半場:比拼綜合能力,技術流量合約服務一個都不能少


目前,互聯網車險市場發展正經歷著政策與模式的雙重考驗,從比價到交易、從用戶到代理人、從工具到平臺,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互聯網巨頭,都在尋找突破口。業內人士指出,互聯網車險創業不僅僅是流量的問題,目前已經到了拼交易基礎設施的階段。互聯網車險的下半場是綜合能力的競爭。技術、流量、合約、服務一個都不能少。


隨著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的加入,互聯網保險創業的賽道越來越清晰。各種模式下難分伯仲。

微保保險紅包、支付寶“多收多保”等非車險領域,依靠流量+免贈的模式迅速帶動了用戶線上買保險的習慣和熱情。醫療險、意外險、重疾險、航延險迅速成為“網紅”。支付寶公佈的數據顯示,“多收多保”已經覆蓋2500萬用戶。巨大的市場空間,正在被需求和技術重塑。

而另一個重要的賽道,互聯網車險市場發展卻經歷著政策與模式的雙重考驗,從比價到交易、從用戶到代理人、從工具到平臺,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互聯網巨頭,都在尋找突破口。

車險是保險產品中相對標準化高的產品。相關數據顯示,中國2億多汽車保有量,每年1000萬的增長量,給這個市場帶來了8000億的規模。從2014年至今,近百家公司湧入互聯網車險創業領域,從“比價”入手,到UBI模式的嘗試,再到目前的科技賦能,這是目前互聯網車險市場比較活躍的三種模式。然而,在做“重”還是做“輕”上,各家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互聯網車險創業不僅僅是流量的問題,目前已經到了拼交易基礎設施的階段。互聯網車險的下半場是綜合能力的競爭。技術、流量、合約、服務一個都不能少。”車車科技CEO張磊做出了他的判斷。

回顧車車科技的發展歷程,可以窺見車險市場的一個轉折發展過程。

“2015年底,我們就認識到交易基礎設施的重要性,2016年融資到位後,我們迅速啟動了保險中介機構的談判工作。2017年,當聽到泛華要轉型壽險業務後,我們認為機會成熟了,拿下泛華車險業務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張磊認為收購泛華車險,是車車科技能夠保持獨立快速發展的重要利器。

泛華成立於1998年,以車險業務為切入點,逐步形成財險、壽險、公估定損、金融理財為一體的專業化服務機構。2017年,泛華意識到,通過互聯網發展標準化的車險採取傳統金字塔型人力銷售的投入產出比很低,決定進行戰略轉型,將銷售組織建設為核心,大力發展壽險業務,於是將車險基礎設施整體賣給了車車科技。此次交易的內容主要有兩塊資產:一是泛華保險代理公司的保險中介牌照,二是代理公司下設的1000多家分支機構。車車科技收購泛華車險板塊後,持有遍佈全國各地的分支機構和1500名管理和後援服務人員。本次交易後,車車科技形成了從線上到線下,從報價到交易的服務閉環,建立了全國車險交易服務基礎設施和服務網絡。

有業內人士認為,“車險是標準化產品中的非標品”。標準化是報價標準統一,用戶輸入信息後可以快速獲得各家保險公司的報價,相當於我們理解的“官方標價”。非標準化是因為車險的銷售政策掌握在分公司的手裡,由於渠道競爭的關係,各地區代理拿到的“佣金政策”不同,給用戶的優惠也就千差萬別。

除了技術和流量,拿到保險代理牌照、設立本地化的機構,掌握具有競爭力的合約費率,同樣成為建立競爭優勢最重要的一環。

“無論互聯網巨頭、保險公司還是創業公司,都在爭搶保險中介牌照,跑步入場。拿了保險牌照,還需要建立本地化的營業機構。而互聯網車險的競爭好像電商拼基礎物流,團購配外賣騎手的時代,越來越重,越來越難。”張磊說道。

在收購泛華車險業務後,車車科技對原有基礎設施進行全面觸網,形成了“凌雲”“灣流”“潮汐”三大系統。通過SAAS服務、智能運營、合約管理,全面賦能車險交易的各大場景。線上接入百度地圖、途虎養車、小米金融等超級流量入口,線下與人人車、崑崙經紀、輪庫集團等大型機構及中小型的洗車、養車商家合作,目前合作門店超過5萬多家。

對於線下流量的重視,不僅是車車科技,人保V盟和平安創保網也紛紛加入。大家一致認為,要想搶佔市場,不僅要起步早,而且要跑得快。互聯網大佬們提出的“新零售”更符合當下的保險行業的發展需求——即線上流量轉化與線下人員銷售效率的提升同等重要。這也再一次凸顯出“價格競爭”和“產品多樣化”的重要性。

當流量、技術、合約的“鐵人三項”的齊備之時,下半場的競爭從線上轉入全鏈條、全場景,而服務則顯得尤為重要。這裡的服務一方面指的是生態圈裡的互為補充、互惠互利;另一方面是對用戶的一種回饋。

看似風平浪靜的互聯網車險市場,底層已經是激流湧動,誰是新時代,新領域的王者,或許時間能給我們答案。


記者 蘇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