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我看梁家河 我讀《梁家河》

今年5月份,臨潼區紀委組織全區紀檢監察干部前往梁家河參觀學習,我也有幸一同前往。梁家河是陝西延川縣的一個小山村,是當年習總書記作為知青下鄉的地方。大巴車早上7;30出發,直到下午3點才到梁家河。到了梁家河,我們還需乘坐不短時間的電瓶車才能來到溝裡面的村委會。下了車,大家一個個腰痠背疼,都說沒想到梁家河這麼遠。而我內心在想,而今有了高速路,坐著寬敞的空調大巴都覺得這麼遠、這麼累,可以想象早在1969年,一個16歲的北京知青是經過了怎樣的艱辛才來到了這裡。

李沛:我看梁家河 我读《梁家河》

我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先後參觀了上世紀70年代習近平在梁家河插隊時帶領村民修的水壩、鐵業社、沼氣池,之後又重點參觀了當年的知青窯洞,看著這些活生生的實物,不難想象當年的陝北農村有多艱苦,一個首都來的高幹子弟,要過著不能洗澡、吃不飽飯、聽不懂話的日子談何容易,更何況大山深處沒有任何精神生活。一個北京知青,在不知道未來前途是什麼樣的情況下不僅能安下心來和群眾打成一片,還能憑自己努力當上大隊支書,帶領群眾致富,這的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不由想起了《孟子》中一段話:“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中國的老百姓是善良淳樸的,尤其是陝北農民,他們在戰爭年代給了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無私的支持,他們對北京來的知青也一樣友善。習近平和梁家河的小夥伴們打成一片,一起上山放羊,一起下河洗澡,村裡有人結婚了,習近平和小夥伴們一起去鬧洞房,梁家河的大嬸給習近平做酸菜吃,力氣大的青年和習近平比賽摔跤……。七年啊,與梁家河人朝夕相處北京知青終於聽懂了地道的陝北方言,呼喚著每個小夥伴的小名,陝北的酸菜成了他的美味佳餚。他愛上了這片土地,也心甘情願的為這片土地付出。梁家河的百姓也看到了習近平的踏實和成績,把梁家河最大的官——大隊支書讓給了這位外鄉知青,這是多麼大的信任啊!習近平考上大學離開梁家河時,十幾個村民步行幾十公里送他去延川縣城,大家把兜裡的錢全部掏出來集資照了一張合影,這張合影至今還保存在梁家河村委會,多麼難能可貴的友誼。

我的婆家也在陝北,我曾在陝北居住過很長時間,對陝北的地礦地貌、風土人情非常瞭解,對陝北老百姓的敦厚樂觀也感受頗深。通過這次實地參觀梁家河,回來後又閱讀了《梁家河》書籍中上述一段文章,我忽然想起有一首老歌——《父老鄉親》,這首歌前些年在中國家喻戶曉,我這個年紀的人幾乎都會唱:

我生在一個小山村

那裡有我的父老鄉親

小米飯把我養大

風雨中教我做人

臨別時送我上路

幾多叮嚀

幾多期待

樹高千尺不忘根

這就是習總書記和梁家河關係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