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身份」尷尬,杭州共享健身倉何去何從?

這兩年,“共享”成了移動互聯網發展和都市生活日新月異的一個代名詞,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睡眠艙……去年,

“共享家族”添了新成員——共享健身房。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都出現了以無人值守、共享空間和共享健身器械為賣點的特殊“集裝箱”。

遭遇“身份”尷尬,杭州共享健身倉何去何從?

然而,相較以往被贊“腦洞大開”,如今披著“共享”二字的產物被更多人認為是虛假繁榮、資源浪費。事實上,一度發展勢如破竹的“共享家族”如今大多已陷入一地雞毛、滿目蒼夷的境地。

近日,杭州一小區裡的共享健身倉遭遇尷尬,還未完全投入使用便被城管勒令整改拆除。這無疑是又一次敲響了共享經濟的警鐘。

共享健身房為何屢遭“冷眼”?

居民社區不是想來就能來

這幾天,位於杭州親親家園小區一期風荷坊2幢北側的兩個綠色集裝箱進入了搬移的最後期限。

據悉,這兩個“共享健身房”是在今年5月底進駐小區的。尷尬的是,沒多久就有小區居民舉報。由於共享健身房未能提供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規劃許可手續,行為違反城鄉規劃法,涉嫌擅自搭建構築物,杭州餘杭區城管大隊良渚中隊要求該健身房立即停止裝修,並開具了《責令整改通知書》,責令其在1個月內自行移除。

遭遇“身份”尷尬,杭州共享健身倉何去何從?

(資料圖)

無獨有偶,杭州西湖區的UN公社小區也曾出現過類似情況,記者從留下街道拆違辦瞭解到,今年三四月時,他們在巡查中已經發現了這處共享健身房,當時便要求整改。

實際上,作為共享健身房出現較早的地區,南京共享健身房遭遇的尷尬更多。

曾經被媒體大肆報道的“鐘山體育公園共享健身艙”如今深陷“違規佔用公共用地”泥沼;南京河西區某高檔小區因物業要裝共享健身房而導致業主投訴……

為什麼小區和公園不能安裝共享健身房?

遭遇“身份”尷尬,杭州共享健身倉何去何從?

(資料圖)

“能不能放這個集裝箱首先要看土地使用性質,是公共用地還是私人用地,公園屬於公共用地,而居民小區也是屬於居民共有使用權的用地屬性。”杭州西湖區城管大隊三墩中隊的陳建東告訴記者,在城市公共用地上,共享健身房即便想走審批也不容易,“如果是經營性用房,那必須在建築物內,集裝箱不具備這個條件。”

野蠻生長的背後存在隱患

共享單車成前車之鑑

今年4月底,“公園盒子”共享健身艙亮相杭州,3個多月過去了,規模從當時僅濱江金繡國際中心1家,發展到如今的全城12家。不過不同於親親家園,“公園盒子”的共享健身艙都安放在寫字樓園區內,沒了投訴與城管的“整改通知單”,“公園盒子”的成長快得驚人。

遭遇“身份”尷尬,杭州共享健身倉何去何從?

(資料圖)

這不禁讓人想起共享家族的鼻祖——共享單車,曾經手機整屏都放不下的共享單車APP,如今落得大規模倒閉,它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城市建設管理帶來了新麻煩。

在杭州九堡街道三村村一廢品回收站裡,上千輛未被領回“家”的共享單車不知如何處理。而類似於這樣的共享單車“墳場”全杭州城已經出現了近10處,上萬輛共享單車無人認領,城管部門只得找臨時存放點安放。

據悉,僅2017年,共享單車企業融資總額就達258億元。看似繁榮的背後是更多的問題——共享單車的大行其道把一些年輕人投資人推上巔峰,然後放手讓他們自由落體墜下;給一些製造企業帶來高潮,待共享單車停擺,急劇減產而市值衰減;給街頭巷尾添上五顏六色,而後廢銅爛鐵、堆積成山……

遭遇“身份”尷尬,杭州共享健身倉何去何從?

如今的共享健身房與彼時的共享單車驚人相似,一邊是解決了老百姓健身需求,脫離了沒完沒了的健身辦卡,一邊則是“涉嫌違建”、“艙內無急救按鈕”、“清潔不過關”等詬病。當然,質疑未嘗不是好事,在共享健身艙發展初期,讓問題顯現,總好過重蹈共享單車一發不可收拾的覆轍。

企業迎合城市發展現狀

業內人士呼籲:放慢腳步未嘗不可

如今,共享經濟與資本遊戲幾乎畫上了等號,不過別忘了,共享經濟能夠層出不窮也來源於其內在的創新性。如何讓這些符合市場需求的新鮮事物走得更遠?

以共享健身艙為例,杭州市體育休閒行業協會秘書長鄒捷認為,健身房多元化的業態補充將是未來健身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健身房3公里客戶圈目前已經基本形成,換句話說,就是健身房的經營半徑大約在周邊3公里以內,不同業態的補充將會越來越多,能夠起到作用的補充應該得到更多政策支持。”

遭遇“身份”尷尬,杭州共享健身倉何去何從?

(資料圖)

浙江舒適堡健身美容有限公司總經理倪建明認為,共享健身艙是當前融資時代下的產物。

“其實,做共享健身艙的多為互聯網企業而非傳統健身行業。他們更想用共享健身艙這種概念去提高企業估值,並非真正關注健身需求。在我看來,風投的香餑餑未必就是風口。不關注市場需求本身,更容易讓概念成了賺快錢的工具。”

而在杭州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楊明看來,共享健身艙的發展是可以規避許多風險的。“企業要弄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如果只是資本遊戲,那註定走不遠,因為資本的流動性,處在風口的投資明年說不定就遇冷了;相反,如果想將這樣的創意真正落實做下去,那就從實際出發。”

遭遇“身份”尷尬,杭州共享健身倉何去何從?

(資料圖)

楊明介紹,共享健身房只有從補充全民健身設施不足為出發點,將發展戰略融入城市發展,依照相關規章去謀劃,才能走上健康發展之路。他建議,共享健身艙可以學習已有的共享健身房模式,要麼轉為室內,要麼合理佈局,在允許擺放集裝箱的地方布點,同時對安全與衛生問題進行攻克,這樣既滿足了社會需求,又打消了企業發展後顧之憂。

“如今的共享經濟發展太快,不少企業都遺忘了出發點,以至於出現了許多‘偽需求’、‘偽共享’。”楊明建議,企業應迴歸初心,探究發展方向,放慢點發展腳步也未嘗不可。

體壇報記者:馬超

監製:湯怡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