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大批漢人來到這個地方,現今此地已成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維吾爾族歷來能歌善舞,是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對維吾爾族有過研究的朋友就會發現,維吾爾族人民的分佈地區分為南疆、北疆,而目前看來,南疆地區的維吾爾族人明顯比北疆的人多。那麼,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

多年前大批漢人來到這個地方,現今此地已成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根據史料記載,維吾爾族人的祖先是回鶻人,是鐵勒諸部的一支。說起回鶻,那是絕對是一個不能小覷的戰鬥民族。回鶻曾經隸屬突厥,是奴隸制下的小屬國,但是你懂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回鶻人驍勇善戰,在突厥強盛時期,跟隨突厥南征北戰,逐漸變得的越來越強大。

終於,在734年,回鶻滅了突厥,統一了鐵勒部,後歸順唐朝,並協助唐平定安史之亂。可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好景不長,840年,回鶻瓦解,有的南下,有的西遷。南下的回鶻人大約有30萬之多,雖然,數量龐大,有時會搞點小動作,但是,大多數被我大唐朝詔安,逐漸的融入到我們的漢族社會,變成唐朝子民。

多年前大批漢人來到這個地方,現今此地已成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遷的回鶻人大體分為三支:

一支和原來的自家老鄉匯合,也算是迴歸故里,並一同手牽手翻越金山邁入唐朝當時設立的安西都護府境內,看來,還是大樹底下好乘涼,此處有大唐護著,外人沒人敢來侵犯。這一支發展的很不錯,並採取遊牧居住方式,冬天去高昌貓冬,夏天去北庭度假,小日子過的別提多滋潤了。

之後,在首領阿薩蘭汗的領導下,成立西州回鶻,曾將管轄區擴展西至吉爾吉斯境內,東至沙洲。

另外一支遷至蔥嶺西楚河、七河流域。這一支選擇和之前的“老東家”突厥族“破鏡重圓”。和好後力量強大,組成了喀喇汗王朝,並將管轄區擴大東至庫車,西到鹹海,南達阿姆河,北抵巴爾喀什湖,這也是最鼎盛一時。

還有一支奔走到河西走廊,逐漸成為“土著居民”,被稱作河西回鶻、甘州回鶻,後來演變成現在的裕固族。

多年前大批漢人來到這個地方,現今此地已成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實,新疆的地理特徵是“三山夾兩盆”,新疆最北部為阿爾泰山,中部為天山,最南部為崑崙山系。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為準噶爾盆地,天山和崑崙山系之間為塔里木盆地。天山以南,崑崙山以北,稱之為南疆。南疆幅員遼闊,乾旱少雨,塔克拉瑪干沙漠周圍有許多綠洲。

那麼,維吾爾族人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上文提到的分裂後的回鶻人在16世紀逐漸歸順元朝,在天山以北和西部的突厥族人匯合,兩漢後移居到西域的漢人,南疆本地的操焉耆、龜茲、于田語,後遷入來的吐蕃人、契丹人和蒙古人,這麼多不同種族的人共同居住生活,逐漸的發展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

多年前大批漢人來到這個地方,現今此地已成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以說,這是重要的歷史民族大融合,需要提出的是,在14世紀後期,有將近數十萬的蒙古部落也融入了進來,可以說,蒙古漢子為維吾爾族注入了強大的血液。其實,從維吾爾族的來源就可以看出,為什麼南疆維族人比北疆多了。

那麼,所謂的“北疆”維族是怎麼衍化而來的呢?

史料記載,這部分的北疆人主要是從天山以南遷徙而來的維吾爾族農民,他們在伊犁河上游務農為準格爾部落提供糧草,被稱為“塔蘭奇”。但是,在清政府平定準格爾叛亂時,這些農民不得不逃走。可是,清政府也要糧草才能統治這片土地啊。聰明的大清朝索性效仿準格爾的先例,也來個大移民,讓他們乖乖的來種地、務農。

多年前大批漢人來到這個地方,現今此地已成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於是,伊犁就再次呈現出了綠油油的耕田,勤勞的農民了。光有維族人還不行,清政府還派來很多內地人和軍人來伊犁共同發展農業。並且,在1878年,左宗棠就為發展剛剛收復的新疆農業而執行“裁勇歸農”政策,讓士兵放下屠刀,拿起鐮刀。

可是,軍人可不是那麼好擺佈的,之後,很多軍人四處惹事,根本沒有務農的心情。雖然後期,清政府安排軍人或是犯人的親屬們一同移民到北疆務農,本想可以讓拖家帶口的他們安頓下來,可是,人家就是不帶親屬,想逃還是逃。

多年前大批漢人來到這個地方,現今此地已成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1891年,換人的新疆巡撫的陶模想出個辦法來:“就地另行招墾”, 就是招募南疆的維族人來種地務農。這些當地人本身沒有土地,過的日子也比較貧困,現在,有免費提供的土地給他們種,可以過上“小康生活”,真的是何樂而不為呢?

之後,在北疆的維族人過的日子越來越紅火,這就讓南疆的百姓自覺的就湧入北疆。久而久之,逐漸的改變了整個新疆地區維族人的分佈。清前期還有些限制,在光緒後期,來往的維族人絡繹不絕,當時,綏來縣已經有四五百家人定居,完全發展成了繁華的小城鎮。

多年前大批漢人來到這個地方,現今此地已成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現在的維族人雖然有南疆、北疆之分,但都是維吾爾族人們,也是我們祖國56朵小花中燦爛的一支,無論怎麼區分,他們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南疆跟北疆的區別》、《新疆的發展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