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加速向著智能化、高效化、自動化方向邁進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整個製造業的發展,傳統制造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材料利用率低、能耗高等問題已經逐步被克服。目前,我國整個製造業正在採用3D打印等多種技術加速向著智能化、高效化、自動化方向邁進。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和關鍵。在當今世界各國對於高新技術和稀有資源的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推動傳統制造業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不僅事關企業,更關係到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

傳統的製造業,往往採用大量人員進行重複作業,產能低、能耗高,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都有待提升。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和新興技術的持續進步,採用3D打印等技術來進行高效生產已經成為業界共識。

目前,我國製造業正處於發展方式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大力培育和打造發展新動能變得非常迫切。在此背景下,經過連續多年的試點和探索,我國傳統制造業向著智能製造業轉型的速度不斷加快,智能製造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據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7年,我國智能製造行業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到2017年,我國智能製造行業的產值規模已達到15000億元左右。

隨著我國製造業智能轉型過程的全面展開,各行業、企業將加快推動包括3D打印、大數據、雲計算等在內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企業的生產工藝、管理流程進行深入融合。在此過程中,傳統制造業的商業模式將持續創新,智能製造新模式將加速推廣普及。

3D打印技術用於製造業,給製造業注入了一股新動力,使得製造業呈現出新的發展格局。具體來講,3D打印技術在製造業的研發、生產等過程中所具有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省時省力,提高生產效率。傳統制造業以“全球採購、分工協作”為主要特徵,組成產品的不同部件在異地生產後,再運到同一個地方進行組裝。與傳統制造業不同,採用3D打印進行生產製造是“整體制造、一次成型”,這就省去了產品各個零部件通過物流運輸進行組裝的環節,節約了時間和成本。

第二,傳統制造業以生產線為核心、以工廠為主要載體,生產設備高度集中。採用3D打印技術與製造業進行融合,使得生產設備可以分散在各地,從而實現分佈式製造。這種製造模式省去了倉儲環節,使得生產過程更加高效、便利。

第三,採用3D打印技術能提升材料的利用率,實現清潔高效的生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護環境的作用。以建築房屋為例,3D打印不需要多麼笨重複雜的材料,剩餘的建築垃圾都能成為3D房屋的牆體材料,這對於保護環境、減少資源浪費、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除此之外,在原型產品製作方面,3D打印能夠快速實現原型產品製作,從而大大縮短研發及驗證時間,促進企業快速生產出符合實際需求的高質量產品。具體到製造生產環節,由於受限於傳統加工工藝限制,按照傳統的生產方式,很多具有創意的想法都無法實現,而有了3D打印技術之後,人們的想法及創意能夠更容易地被實現,相應的產品能夠被快速生產出來。

未來,隨著3D打印技術越來越普遍地運用到服裝、設計、建築等的製造過程中,用戶將獲得更加舒適、便捷、高效的體驗。同時,基於3D打印技術所擁有的諸多優點,傳統制造模式向智能製造轉型的速度也將不斷加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