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市場主體突破3萬戶

截至6月30日,高新區市場主體突破3萬戶,達30019戶(是1991年建區時的2144倍),其中企業突破2萬戶,達21872戶(外資企業234戶),個體工商戶8147戶。

高新區市場主體突破1萬戶,用了23年的時間;突破2萬戶,用了2年半的時間;去年以來,園區依託商事登記改革,大膽探索、先行先試,逐步建立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企業登記及監管制度,市場主體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從2017年6月至今,僅用了1年的時間,市場主體就突破3萬戶,總量增長了50%,增速分別超過武漢東湖高新區、成都高新區10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追趕勢頭強勁。

市場主體增長再創歷史新高

高新區上半年新增市場主體4770戶,比去年同期增長59%。其中企業新增3155戶,註冊資本22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0.23%;個體工商戶新增1615戶,市場主體發展再創歷史新高。僅6月份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就達948戶,與2010年全年登記市場主體總量基本持平。區內每萬人擁有企業數達1133戶,位居全市前列。

自主創新活力持續增強

上半年,全區申請專利5334餘件,位居全省第一,萬人擁有發明專利數341件,在全國高新區中位居前列。國內商標註冊在高科技領域和第三產業增速較快,同比增長38.1%。其中,“互聯網+”等新業態快速發展,為經濟結構調整注入新活力,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登記企業數比去年同期增長57.6%,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金融業、教育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業新登記企業數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84.8%、117.1%、77.8%、160%。

高質量發展態勢良好

相關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增市場主體稅務備案率達90%,市場主體對財政的貢獻率達90%以上。全區現有:創新平臺 10個,孵化器20個,加速器8個,眾創空間36個,在孵企業3200餘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06家,佔全市49%;國家級研發機構69家;培育小巨人企業460家,數量位居全市第一;主板上市企業21家,佔全市近50%;新三板掛牌企業50戶,佔全市的50%以上。截至6月底,我區市場主體綜合年報率達95%以上,位居全市前列。年報數據充分反應了我區落地率高、成活率高、運行質量高的“高新模式”已在我區落地生根。

資本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截至目前,高新區共集聚各類股權投資基金158支,資金規模達1770億元,新增重點基金或金融項目13個,佔全市的60%以上。東方富海、洪泰、中投證券、華龍證券、中航證券等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銀行、證券公司,省高新投、中安資本、省壹號基金等省市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紛紛落戶,金融基金的聚集效應顯著,形成了覆蓋企業發展全生命週期的基金體系。目前,高新區已經成為覆蓋全面、投資方向精準、參與形式多樣、載體建設完備的基金集聚高地、金融創新高地。

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

高新區著力打造優質的營商環境。今年4月,在全省率先發出第一張“零跑腿”營業執照,代表著企業登記由“只跑一次”向“一次不跑”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完成“三證合一”、“一證一碼”、“證照分離”改革攻堅,率先在全省實行個體工商戶簡易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降低了市場主體准入成本及運營成本。同時,通過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及各類專項排查行動加大企業監管力度,進一步營造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

高新區市場主體突破3萬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