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控人爱吹牛皮讲故事,千山药机难逃“七年之痒”魔咒

实控人爱吹牛皮讲故事,千山药机难逃“七年之痒”魔咒

作者@柳絮

最近先后经历被立案调查、股权转让终止、质押股票爆仓、定增募资泡汤、债务出现违约等“噩梦”的千山药机,正经历着满目疮痍的“七年之痒”。

作为曾经的基因检测概念股,互联网+精准医疗布局的大健康企业,千山药机也曾风光无限过,股价一度在2015年年中涨至最高点76.12元/股。然而,潮水退去,千山药机盈利能力堪忧、高额债务压顶,只能裸泳。目前,其股价已跌至4.43元/股。

截至2018年,千山药机正好上市7年整。七年,或许只是一个巧合,但痒一痒,早晚要出事。

实控人犯下“三宗罪”,千山药机惨遭殃

千山药机的危机始于2017年12月,彼时上市公司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称刘祥华等8名实控人正与其他方商谈转让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可想而知,如果有人愿意接盘,也许这8名实控人已经能够全身而退。

然而,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2018年1月,因千山药机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受此影响,千山药机实控人的股权转让计划被迫终止,大股东想要脱身的美梦破灭。

截至目前,证监会尚未公布最终调查结论,但随着千山药机越来越多银行账户被冻结、信用违约官司被曝光,如今的上市公司已经危机重重。

观察君梳理了千山药机上市以来的发展历程,发现上市公司所经历的种种乱象之下,其实控人刘祥华似乎难辞其咎。

罪一:管理水平堪忧,难当“企业家”重任。

7年前,千山药机上市路演时,刘祥华曾骄傲地宣称:“我不是一个企业家,而是一个发明家。”此时竟是一语成谶。后半句不知道对不对,但前半句貌似说对了。

公开资料显示, 2011年5月上市时,千山药机IPO募资净额为4.65亿元, 共募投9个项目,截至2013年末,已全部使用完毕,但收成均以惨淡收场。据2016年年报详细记录显示,除了3个无法单独核算效益、1个未作收益预算外,其余5个项目中,仅有一个项目达到预期效益。

实控人爱吹牛皮讲故事,千山药机难逃“七年之痒”魔咒

与此同时,自2014年8月以来,千山药机发起的三次定增均“胎死腹中”。本来,上市公司定增搁浅是家常便饭,但千山药机上市以来三次定增均流产,那这就要从管理者身上找找原因了。

罪二:身兼数职,独裁专断。

2017年,瑞华会计事务所对千山药机的年报出具非标意见,其中一条直指其实控人、董事长、总经理刘祥华凌驾于公司内控之上。

据公告披露,千山药机为关联公司、关联法人的借款违规提供担保约3.2亿元,均未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其中,11笔担保均出现逾期违约,作为担保方的千山药机需承担约2.9亿元的欠款承担担保责任。

实控人爱吹牛皮讲故事,千山药机难逃“七年之痒”魔咒

罪三:满口跑火车,天天讲故事。

千山药机是一家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企业,起家产品是大输液生产线。上市第二年,千山药机便开始战略转型,开启疯狂“买买买”模式,紧跟 “基因检测”、“智能可穿戴”、“大健康”等热门题材和概念。

在上述热门概念的大风鼓吹下,千山药机股价在2015年6月30日涨至最高点76.12元/股,市值也一度高达255亿元。彼时刘祥华喊出的“打造千亿市值大健康公司”目标,仍言犹在耳。

可惜吹得越高,跌下来也就越狠。千山药机并购回来的子公司业绩远达不到预期,投入与回报的不等,导致上市公司陷入如今债务困局。截至7月23日,千山药机股价为4.43元/股、市值为15.98亿元,分别距其最高点折去94.20%和93.73%。

底子薄,还爱瞎折腾

在上市公司实控人的“任性”指挥下,千山药机主营业务自上市以来不断变更,从制药机械业务到药用包装材料再到烟花生产线,期间夹杂着各种并购、参股等花式扩张。但公司主营业务一直不赚钱,举债投资也未获得预期收益。留给上市公司的,只有高额的债务压顶。

从表象上来看,千山药机2018年的一切不顺,始于8名实控人拟转让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但实际上,早在2015年,千山药机经营危机的信号就已出现。

2015年,千山药机的销售毛利率仍保持上市以来的50%左右,但是同期销售净利率却从2014年的22.51%暴跌至6.84%。

2016年同样的情况依然持续着,公司销售净利率在2015年暴跌的基础上,仍下降了0.37个百分点,从6.84%下滑到6.47%。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千山药机因收购乐福地相关业绩承诺不达标获得的补偿款,确认非经常性损益1.67亿元。所以,剔除该补偿款对净利润的影响,经测算的实际销售净利率已经跌至-15.45%。

在观察君看来,千山药机销售净利率不断下滑的主因或与其主线不明的主营业务布局息息相关。

在2014年收购宏灏基因后,千山药机从一家主营制药装备机械的企业,转型基因测序市场,同时切入大健康产业。

但是,公开资料显示,千山药机主营业务还是隶属于制药装备机械行业,与“大健康”业务毫不沾边,而且其标榜的高血压基因芯片业务营收也一直不见踪影。

实控人爱吹牛皮讲故事,千山药机难逃“七年之痒”魔咒

进一步分析千山药机的主营构成,发现贡献营收大头的业务以两年一次的频率变更。

2011-2012年,非 PVC膜软袋大输液生产自动线业务、玻璃安瓿生产自动线业务分别贡献营收32.58%、23.6%。到了2013和2014年,其他主营业务(制药机械单机和备件)分别贡献营收28.91%、38.92%。2015-2017年,药用包装材料、全自动组合烟花生产线、药用包装材料分别贡献营收30.95%、29.30%、55.84%。

频繁折腾之下,2011-2017年,千山药机营收趋势基本呈现“M”型走势,扣非净利润也仅在2014年达到最高点1.12亿元。自2015年以后,千山药机扣非净利润一落千丈,2017年亏损更是高达7.75亿元 。

实控人爱吹牛皮讲故事,千山药机难逃“七年之痒”魔咒

与此同时,千山药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表现也惨不忍睹。2011-2017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总额为-14.81亿元。仅仅在2013-2015年,公司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入2.13亿元,其余年份均是净流出状态。

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足、定增又流产,无奈之下,千山药机似乎也只能从外面借钱“讲故事”。

2011-2017年,千山药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流入总额为65.39亿元

,其中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占比87.46%。尤其是2015年,千山药机负债快速增长,合计为20.25亿元,同比增长178.93%。其中,短期借款同比增长102.80%,长期借款同比增长近64倍。

然而,悲催的是,千山药机控股的子公司或参股的公司并不挣钱。

2015-2017年年报均显示,千山药机多家子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其中,2017年主要子公司中,宏灏基因、乐福地、千山慢病、广东千山医疗、湖南千山医疗净利润合计亏损达0.95亿元,占同年上市公司净利润亏损额的26.4%。

而与此同时,千山药机的投资收益也一言难尽。2015-2017年,千山药机的投资收益为714.4万元,3年平均下来,每年的收益仅为238万元。

如此一来,千山药机的负债率逐年快速上升,由2011年的13.42%涨至2017年的83.92%。底子薄,还爱瞎折腾,这就是千山药机的真实写照。

实控人欲“跑路”,上市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本来,千山药机的危机一直隐藏在水面之下,谁曾想8名实控人的股权转让竟然引出这一连环“暗雷”。6月8日,上市公司披露的一份对前期会计差错的更正公告,把这一潜在危机推出了水面。

据公告披露,2015-2017.9月期间,千山药机的财务数据均存在重大差错。其中,经会计师事务所调整之后,2015-2017.9月,千山药机净利润分别调减2643万元、1.5亿元、2.38亿元。3年累计调减净利润逾4亿元,千山药机真敢玩数字游戏。

如今上市公司危机浮出水面,再回过头来看此前千山药机的分红以及实控人增持的伎俩,更像是收割韭菜的行为。

自上市以来,千山药机并不赚钱,6年累计实现净利润4.26亿元。但是,其实控人和控股股东分起红来却是毫不手软。

实控人爱吹牛皮讲故事,千山药机难逃“七年之痒”魔咒

公开资料显示,2011-2016年,千山药机以现金分红、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回馈大股东,6年累计现金分红1.03亿元,分红率达24.18%,远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楚天科技14.9%的分红率。

除此之外,2015-2017年,刘祥华先后通过证交所集合竞价增持千山药机397.55万股,合计耗资1.05亿元。其中,华泰远见5号集合资管计划增持5907.58万元,剩余4592万元为自有或自筹资金等。

实控人爱吹牛皮讲故事,千山药机难逃“七年之痒”魔咒

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刘祥华的一路增持下,而作为刘祥华的一致行动人,同为控股股东的钟波、王国华、郑国胜、彭勋德以及部分董监高们却在纷纷减持。经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以来,除刘祥华外,其余股东及董监高累计减持股数占总股本的1.5%。

由此看来,或许其他一致行动人以及董监高早已获悉上市公司走下坡路的内情,才不断地将股票变现脱手。那么,2018年初,8名大股东携手共退上市公司的行为也就解释得通了。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自己做了坏事,想逃之夭夭,哪有那么容易,证监会随即对其启动立案调查。

目前,刘祥华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的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数量,已经全部达到质押警戒线和质押平仓线。其中,除了钟波持股未被司法冻结之外,其余大股东所持个股票均已被司法冻结。

而随着千山药机股价一路下行,千山药机董事钟波所持有的113万股股票被证券公司强行平仓,黄盛秋也被强平248万股。这也就意味着,下图中已经达到质押平仓线的股份一旦被证券公司强行平仓,千山药机的实控人或将易主。

实控人爱吹牛皮讲故事,千山药机难逃“七年之痒”魔咒

而更糟糕的是,在上市公司被易主之前,千山药机极有可能发生因触发净资产为负导致暂停上市的情形。

截至2018年6月末,千山药机到期未清偿的债务、尚未到期的长期和短期借款、民间借贷等负债总额高达31.75亿元。然而,截至 2018 年一季度末,躺在上市公司账户的净资产仅为 5.93 亿元。

此外,公开资料显示,千山药机及其子公司共44个银行账户被冻结,湖南千山慢病健康管理公司、上海申友生物技术、宏灏基因、乐福地等17个子公司股权被冻结等,合计冻结数额逾15亿元,而这些冻结股权均存在被司法拍卖偿还债务的可能性。

种种迹象表明,管理层和大股东的肆意妄为,使得原本主营尚可的千山药机从小康生活直接过渡到贫民生活,令无数中小股东损失惨重。不作死就不会死,千山药机落到如今地步、刘祥华等8名实控人被证交所给予纪律处分的决定,可谓咎由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