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底考试作弊“黑色产业链” 维护考场上的公平竞争

今天,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在2017年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考试中,组织作弊的6名被告人,依法进行了公开宣判。最终,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分别判处6被告人有期徒刑4年至1年8个月不等,并处以了4万元到1万元不等的罚金。

法官介绍,目前,组织考试作弊已呈现出团伙化、专业化的趋势,他们一般以教育培训机构为依托,有的专职负责购买作弊器材、组织考试作弊;有的专职负责网上招募作弊考生、线下培训;有的专门负责窃取考题、招募枪手提供答案。电子作弊器材也越来越小型化,比如这种微型作弊耳机,记者尝试将它放入耳朵后发现,即使没有头发遮挡,外人也很难察觉。

在团伙作案、分工明确的同时,利益也层层分割。在北京2017年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考试组织作弊案中,犯罪团伙向一名作弊考生收取的费用是4.5万元。在湖南常德国家二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中两科作弊的费用达到了7万元。

考试作弊行为,破坏了国家考试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在妨碍公平竞争的同时,也是对社会诚信原则的破坏。

专家指出,在考试中作弊的考生,依照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规定:首先面临的处罚就是该科目成绩无效;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比如高考,可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