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中有魚卻不咬鉤?3大原因以及應對思路了解一下

我站的太久說的太久我自己都累了,你怎麼還是聽不懂?我寫的太多了寫得太久了我自己都累了,你怎麼還是看不懂。我是小編,歡迎大家觀看我的文章。

相信不少釣友遇到過這種情況,窩中魚星冒的歡,但是就是釣不到魚,野釣中最尷尬的事莫過於此了。首先要判斷下魚星是不是真的魚星,還是沼氣泡,判斷方法也比較簡單,沼氣泡上來就破,魚星的話會在水面停留一段時間。如果確定是魚星,我們就來聊聊為啥魚不咬鉤,希望對野釣的釣友有幫助。

窩中有魚卻不咬鉤?3大原因以及應對思路瞭解一下

一、水底的問題

不光是黑坑,河流和水庫也會有淤泥底的現象,淤泥底如果比較厚就會導致餌料陷入淤泥中,魚吃不到餌料急的團團轉,表現出來就是魚星非常好,但是就是不上魚。驗證方法也比較簡單,調漂的時候假如你調4目,然後上拉浮漂找底,讓浮漂露出6、7目,這樣魚鉤肯定是到底的,接下來掛上個魚餌在下鉤,可以稍大一些,如果浮漂露出來的目數小於6、7目,甚至比4目還少,就說明肯定是淤泥的問題了。解決方法有幾個,剪一點鉛皮,調低釣高,稱餌重後做到心裡有數,然後找底垂釣。調高目是為了增加剩餘浮力,提升向上的拉力,其實換上軟尾浮漂也有這個效果。或者調整餌料狀態,增加雪花粉的比例,讓餌更輕一些。還可以增加鉤間距,讓上鉤能在淤泥之上。

窩中有魚卻不咬鉤?3大原因以及應對思路瞭解一下

二、餌料的問題

如果魚星很好,說明餌料肯定是沒用錯,排除了淤泥底的情況,就需要在餌料狀態上做文章了。我以前也說過,我有個非常喜歡去的釣魚地點,那裡的鯽魚只吃拉餌不吃搓餌,非常奇特。所以可以試試拉餌,或者霧化狀態更好一點試試。如果還不行,那也沒必要換其他商品餌,魚能進窩說明餌料對路,但是不吃商品餌的水域還是比較多的,尤其是小河溝。換上蚯蚓試試,肯定能行。

除此之外還有個原因,就是餌料霧化太好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釣魚靠的就是魚鉤上的餌料殘留,如果魚鉤上沒餌料殘留也是釣不到魚的。所以餌料狀態一定要適中,不能太硬也不能太霧化,黑坑和經濟塘中的不少招數在野釣中幾乎都沒啥用。

窩中有魚卻不咬鉤?3大原因以及應對思路瞭解一下

三、調漂的問題

野釣建議釣頓,但是也是相對的,有時候浮漂完全沒動作,提竿換餌發現中魚的時候也有,這主要是釣的太鈍導致的。子線躺底到子線彎曲再到子線繃直,是從頓到靈的過程,也是魚越來越不好入口的過程,所以調整釣目無非就是在魚入口方便,浮漂反應靈敏之間找到個平衡點。如果魚情需要,必須釣鉛墜到底,比如鬧小魚,風大浪大,不要忘記換上短子線。如果子線太長,鉛墜如果還是到底的,就會出現魚把餌吃完,根本沒拉動鉛墜的情況,浮漂自然是沒動作了。

子線的長短有影響,子線的粗細也有影響的,尤其是在春季和冬季,魚口比較輕的時候。換上細的子線甚至會馬上有起色,尤其是釣鯽魚的時候。0.8和0.6的子線感覺相差不多,但是釣的時候體現出來的差距卻是那麼大。溫度低魚口輕,子線在保證結實的情況下,越細越好。

以上是個人的意見經驗,總結的並不全面,好像還有啥忘記寫了,但是實在想不去來了。。。年紀大了,只能想到啥就寫點啥,請各位釣友批評指正。

很多人的一生,基本都是自己跟別人較勁,比如別人對自己的期待,比如把別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看得太輕。其實一個人最應該考慮的問題是,自己如何與自己相處,比如人去樓空的時候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孤獨,比如夜深人靜的時候如何跟心靈溝通。自己跟自己能和諧共處,自己跟別人就能相安無事。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大家再次動動手指,點點關注。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下次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