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召开重大项目工程抓落实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

营口召开重大项目工程抓落实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

营口召开重大项目工程抓落实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

今天上午,营口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重、强、抓”系列发布会第六场——重大项目工程抓落实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戴伦阜、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管委会副主任郭彩学、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吴勇、营口仙人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福刚分别作了发布。

年初以来

自贸区有哪些重大项目、亮点

值得关注和期待?

营口召开重大项目工程抓落实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

郭彩学说,为有效推进“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工作,根据专项行动方案部署和市政府指示要求,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管委会对以下三方面重大项目建设内容向各位做以发布。

一、中央商务区(CBD)项目建设,充分体现了“自贸速度”

中央商务区(CBD)项目作为我市2017年推进的重点项目和“重、强、抓”的精神集中体现。该项目于2017年5月17日打桩,6月25日开始主体建设,10月18日完成主体工程施工。2018年5月12日,企业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大厅正式投入使用。

该项目用地面积10.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9.6亿元,其中工程建设费6.8亿元,采用DBOT方式实施,通过政府公开采购方式选择社会资本方,采取了PPP模式组织实施,充分吸纳社会资金参与自贸区建设,既解决了燃眉之急,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该项目于2017年4月24日入国家PPP项目库,受到国家资金支持3660万元。

中央商务区项目主要建设总部经济大厦、金融创新大厦、国际商品展示与销售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四个功能性设施,是企业总部、高新科技、跨境电商、金融服务、文化教育等各类企业的首选办公之地。该项目的建设,对于完善营口片区服务功能、增强营口片区综合承载能力、树立营口片区新形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营口片区中央商务区已经投入运营,土建工程、规划、环保和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已完成。香港新华集团国际创新产业园、京东商事创新产业园、辽宁忠旺、橘子分期以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正在做入驻前装修准备。

总之,该项目从打桩到入驻仅用了360天时间,不算冬天无法施工的三个月,实际只用了260天。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营口创造了历史,在全省创造了营口自贸速度。

二、加速推进营口综合保税区项目建设,深刻诠释了“自贸效率”

2017年12月21日,营口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批复。用地面积1.85平方公里,总投资5.4亿元,其中工程投资3.2亿元,采用PPP模式实施建设。规划为三个产业功能区块,包括:保税物流区块、保税加工区块、保税服务区块。该项目于2018年5月31日列入省项目库,正申报国家项目库,该项目受到国家平台建设资金支持3100万元。

营口综合保税区于2017年7月启动规划建设前期工作,2017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我们按照建设、招商、运营工作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正加紧按照计划全力推进工程建设。截止目前,营口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以上。综合服务楼于6月5日主体封顶,现已进入室外幕墙安装、室内装修工程的施工阶段。室外综合管网、场地铺装已完成;查验监管库于6月13日主体封顶,现已进入查验监管库及查验办公用房的室内装修阶段,查验场地基层施工已完成;内、外卡口主体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外部装修;围网、巡关道、主干道、检验检疫场所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信息系统采购招投标已完成,已经进场施工。招商工作正同步推进,围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服务等业务,加大了对大宗商品贸易,港航服务业,加工展示交易,对外双向投资,保税仓储物流等招商工作力度,出台了《营口综合保税区产业扶持政策(试行)》,年运量2000万吨的“中俄粮食走廊”等一批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平台、冷链物流项目都已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营口综保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后,管委会将向省政府、大连海关提出预验收申请,大连海关牵头组织省内相关部门进行预验收,提出验收评估意见、签署预验收结论和评审意见。大连海关将与综保区管理机构向海关总署做专题汇报。海关总署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联合验收后,与省政府签署《验收纪要》,颁发《验收合格证书》。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完善营口片区服务功能,给营口地区企业和市民带来给多的红利,重点关注的营口国际商品展示中心和国际邮件(快件)处理中心也即将投入运营。国际商品展销中心已达到入驻条件,营口片区作为中国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综合贸易服务商联盟成员之一,营口国际商品展销中心将集中开展保税产品展示、线下交易洽谈等多项活动,对于营口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打造环渤海区域乃至东北亚地区进口商品展示交易的集散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投资2500万元,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的营口国际邮件(快件)处理中心,待海关审核验收后投入运营,主要进行国际邮件的分拣,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将促进互联网产业、跨境电商产业与快递物流产业融合发展。

营口综合保税区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东北三省第一个临港综保区,从报批、规划、建设、运营到招商,整个过程不仅彰显了营口“自贸人”气魄和勇气,更是“自贸效率”的充分体现。

三、积极探索制度创新的新路径,全力打造了“营口模式”

营口片区挂牌以来,经第三方评估机构认定,辽宁《总体方案》确定的123项试验任务,已落实96项,完成率78%;《营口片区方案》确定的122项试验任务,已落实86项,完成率70%;国家要求复制推广的109项改革任务,已落实102项,完成率93.6%。任务完成度在全省三个片区中,走在了前列。初步建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框架、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框架、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框架,成为东北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活力较强、投资环境较优的区域之一。我们积极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 “16+1”经贸合作示范区核心载体城市战略,营造自贸区双向开放机制;对标世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中小企业创新协同发展,提升发展动力;推进营口片区监管模式创新,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体系;围绕中蒙俄通道体系建设,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构建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的重要枢纽等内容,紧扣企业需求,加快推进复制推广任务精准落地,全年共复制推广164条政策,形成了典型案例30项,其中5项为原始性创新案例,6项在全省复制推广。2018年第四批、第五批共62项制度创新政策,在上报市自贸办征求各部门意见后,已通过市自贸办对外发布。其中远程采集一次识别实名办税新模式避免了纳税人实名采集所需的多次往返税务机关的繁琐流程,切实转变了政府职能;“互联网+水尺计重”新模式以及“三自动”口岸通关服务新模式已经在口岸通关过程中体现出其应用价值,提升了营口片区贸易便利化水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已经成功为企业争取银行贷款并且贷款已发放完成,提升了营口片区知识产权的服务水平;“三随机三公开”监管模式,建立起一体化、全过程、高效能的监管模式,提升了片区事中事后监管的水平。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自贸区建设的攻坚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部门、各园区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全体“自贸人”将以“重、强、抓”精神为动力,鼓足劲、加满油,主动作为、不负使命,在制度创新、引领营口扩大开放、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方面做出我们的贡献。


稿源:营口自贸区

作 者:崔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