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縣國保單位——太陰寺

太陰寺簡介

  太陰寺位於絳縣衛莊鎮張上村,始建於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以及明清時期都曾進行過大修。

絳縣國保單位——太陰寺

  原建築氣勢磅礴,碑刻林立。北殿民國五年被燒燬,現北殿是從附近整體搬遷來的一座家廟。現存南大殿,建築風貌為金代遺構。太陰寺坐南向北,因原上寺建於太陰山(也稱東華山)上,因而得名“太陰寺”。寺內存有我國最大的獨木雕臥佛。據元代碑文記載,這是金大定二十年雲公、法澍(佛龕西側有其塑像)等重修太陰寺、雕印《趙城金藏》時刻的一尊佛祖涅槃像,同時雕刻的還有三士佛像。同時繪製了南北大殿內的巨幅壁畫。歷代刊刻大藏經中流傳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經《趙城金藏》,是目前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被譽為有史以來第一大發心藏經。大藏經從開雕到續雕、補雕、印製,前後長達六十五年,歷經金、元兩個朝代。太陰寺是《趙城金藏》的重要雕印地。可惜的是殿內極為珍貴的金代壁畫與三士佛像的頭部,在民國十二年被地方鄉紳勾結古董商賣給了荷蘭帝國。

絳縣國保單位——太陰寺

  太陰寺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壁畫、雕刻藝術以及佛教歷史的珍貴遺產,198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