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涿鹿之戰之後,炎黃部落聯盟取得統治權。

不可否認,運城一帶是堯舜禹三世帝王建都興邦的地方。《漢書·帝王本紀》載,“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唐代杜佑所著《通典》裡有這樣一句話:“堯舊都在蒲。”北魏地理學家闞駰(kan yin)在《十三州記》裡這樣寫道:“蒲坂,堯都。蓋帝堯都此,後遷平陽。”此外,《帝王世紀》《通典·州郡典》、《蒲州府志》等都有類似的說法。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以上典籍所說的“蒲”、“蒲坂”,就是指今天的運城市的永濟市。“安邑”就是今天的夏縣和鹽湖區東部一帶。而今天我們要說的的,是另一位帝王堯的出生地,位於運城北部的絳縣堯寓村。如果說之前還有疑問的話,如今文物古蹟,鐵證如山,種種線索都在證明運城絳縣堯寓村就是堯王的出生地。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1、“唐堯寓處”古碑:

絳縣堯寓村現存“唐堯寓處”古碑,碑左上方陰刻“大晉永和二年”(公元345年)孟春立,距今1600多年,為當時中國農村最早的石碑之一。右下方陰刻 “大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刊,邑庠次貢王民仰書”。碑高90釐米,寬48釐米,厚23釐米,頂呈半圓形。此碑為砂質巖,原正面刻字風化,後 用背面陰刻原字體,碑文為清代重刊。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2、“陶唐遺風”石匾:

清乾隆七年三月初三,石匾始懸嵌於堯寓村古城門樓之上。長143釐米,高58釐米,厚度不詳。

3、“巍嚴配天”石匾:

該匾原鑲嵌在南堯嶺全神廟山門之上,現廟宇塌毀,遺址尚存。石匾長138釐米,高63釐米,厚 12釐米,陰刻“巍嚴配天”四字,其中“天”,正是“堯天”的簡略。

4、“創建寨記”碑: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該碑刻於明崇禎六年,碑高 150釐米,寬62釐米,厚20釐米。碑文為:絳邑南古帝堯寓後傳□山前涑水河中南有□□環境□□□為茂盛□□萬元□邑株為伏覲寓其內□□入□耕田鑿井時 作序□何有□□鑿晉唐堯寓處為此莊之祗以得名也。此碑原在東堯嶺堯王廟內,現存堯寓村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5、古遺址百餘處:

東堯嶺堯王廟遺址,在堯寓村有娥皇、女英廟遺址,在堯王山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三堯嶺有古灰坑、古陶窯、灰層、灰舀遺址多處。中堯嶺有歷山古道,是寧夏、陝西、山西、內蒙等西北地區經垣曲古城黃河渡口,通往中原和湖廣的古驛道。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6、堯王故里——堯寓村出土文物100餘件,有石鋤、石鏟、石斧、石錛、石針、石刀;陶器有陶豆、陶鬲、陶盤、陶並、陶杯、陶斛等。出土夾沙陶片數千片,完整陶器數件。這些都充分證明,遠古時期堯王曾帶領大部落在此地生產、生活,治國安民。

如今,美麗的傳說為堯王故里增添了綺麗的色彩。尋根問祖的遊人常在這裡感受著華夏文明跳動的脈搏。由此可見,不管“三阿之南”還是“三河之南”哪種注引可信,堯王之母寄居地在絳縣堯寓村,都是可以找到根據的。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史記》記載,堯、舜、禹和商、周的先祖都是黃帝后代,其中堯是最可信的,而根據西晉皇普謐所著《帝王世紀》,堯接任部落聯盟首領後定都平陽,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臨汾。

臨汾市襄汾縣挖掘的陶寺遺址,很多專家傾向於就是堯都所在。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堯帝出自陶唐氏,根據河北、山西的幾個相關地名,我們隱約可以復原唐堯一脈當年遷徙的軌跡

保定唐縣:相傳為堯的始封地,唐縣東北十六里有涿鹿山,當系地名移植,見證黃帝族的南遷。

石家莊行唐縣:縣名源於前291年趙國所建南行唐邑,相傳唐堯到平陽即位,南行經過此地,故名南行唐。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長治長子縣:相傳是堯長子丹朱的封地。

“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尚書 · 五子之歌》

堯帝之後,他後代的一支在平陽一帶建立了唐國,歷經夏商。周朝初年,唐國發生內亂或是參與了紂王之子的叛亂,周成王滅掉了唐國,將堯帝后人遷至西安附近的杜(西安南三環外杜城村),並將成王弟叔虞封到這裡,稱唐叔虞,就是晉國的由來。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桐葉封弟

唐叔虞受封,有著名的桐葉封弟的故事,不過唐代柳宗元專門為此撰寫一文,認為此說不可信。唐國故都,也就是叔虞初封之地的具體位置,今天仍沒有完全確定,傳統的說法是在臨汾市翼城縣。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括地誌》所載的古唐城地望

這裡有一段插曲,東漢班固、鄭玄均認為晉國始封地唐在晉陽,即今太原,此說一度影響很大,李淵據晉陽而成帝業後定國號為唐也源於此。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在臨汾市曲沃縣與翼城縣的曲村-天馬遺址和羊舌墓地的考古發掘,陸續發現並確定了西周時期幾乎所有晉侯的墓葬,徹底推翻了這一晉國初封地的錯誤認識。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曲村-天馬考古遺址已建立“晉國博物館”

更名晉與遷都曲沃

叔虞以下世系,《史記 · 晉世家》有詳細的記載: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不過從曲村-天馬遺址出土的青銅器銘文中可以知道司馬遷記錄下來的晉侯名字頗多謬誤。

叔虞之子時,已稱晉侯,一種說法是因為遷都於晉地,故易名為晉。西晉杜預的《左傳》註釋和《毛詩譜》均提到“成侯徙居曲沃”,遷於曲沃之前這段時間的晉都據考證在絳縣車廂城。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絳縣屬春秋時期晉國的核心區域,《左傳》載,“晉獻公八年冬,‘晉侯圍聚,盡殺群公子’。”次年,“士蒍城絳,以深其宮。絳,晉所都也”。清康熙《平陽府志》載,“自獻而下歷惠、懷、文、襄、靈、成,傳至景公十五年乃遷新田”,歷八十四載。晉國作為天下霸主國家,演繹出獻公勃興、文公圖霸、悼公伐誤齊等風捲雲舒、跌宕起伏的許多社會變革,留存下許多遺址、遺蹟、地名,彰顯著晉國當年的神韻。筆者查《平陽府志》《絳縣誌》《山西省石刻大全·絳縣卷》等地方誌書,基本摸清了現在絳縣與春秋時期晉國曆史和文化有關的部分地名。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古車廂城:絳縣古絳鎮南城行政村南5公里處,地處中條山東段北坡。南北長約400米,東西寬約50米,面積約20萬平方米,被深約30米的東、西兩溝夾峙其間,因其形如車廂,故稱為車廂城。古車廂城是當時晉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現尚有古城牆、烽火臺、古牢獄等遺存,2016年6月公佈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郇王村:絳縣安峪鎮行政村。相傳商末周初,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姬葡曾居住於此,後分封為郇侯,先民便稱該村為郇王村,一直沿襲至今。現該村760戶,3300口人,耕地5300畝,屬革命老區,絳縣第一任縣委書記曹金海就是該村人。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大晉堂、小晉堂:絳縣磨裡鎮炭元河行政村兩個自然山莊,晉水的發源地。這裡山高林密,景色絕美,相傳晉國早期第二位國君姬燮當政時在此地建築行宮,逗留遊玩,便把諸侯國名改“唐”為“晉”。為紀念此舉,當地百姓把姬燮居住的地方稱為大晉堂、小晉堂。2014年,絳縣籍趙雲霞女士,看中此地原生態自然環境,先後投資1.2億元,開發出集觀賞、遊玩、訪古、消夏、餐飲於一體的“絳北大峽谷”,現年接待遊客十餘萬人次,成為晉南熱門旅遊觀光景區。

西晉峪、北晉峪:絳縣安峪鎮行政村。相傳晉文公率軍路過此地,為給兵卒解渴,拔出寶劍,掘地成泉,後人便稱此泉為“拔劍泉”,將附近村莊稱為西晉峪、北晉峪。

犯村:絳縣衛莊鎮行政村。相傳晉文公舅父、隨臣子犯曾居住此地,故得此名。明代時,村人興建規模宏大的以祭祀子犯和晉文公的“將軍廟”,現尚存戲臺和過廳,屬縣級文物。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董封:絳縣安峪鎮行政村。《左傳·宣公二年》載,晉靈公時,擔任晉國史官的太史董狐正直不阿,以禮記載“趙盾弒其君”的內容,贏得世人讚頌,孔子稱其“書法不隱”的“古之良史”。後晉國國君將數千畝肥沃的良田封給董狐,作為他及後代的食邑之地。為紀念此事,後人把此村莊稱之為“董封”。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小祁:絳縣郝莊鄉行政村。因該村乃晉悼公時中軍尉祁奚封地而得名。祁奚因“外舉不隱仇,內舉不隱子”備受世人敬仰,曾被封為“周陽(橫水鎮古稱)侯”,其居住地稱為小祁村,祁奚子祁午繼任中軍尉後,曾在小祁村開闢練兵場,操練兵士。其後裔繁衍到東灌底(古稱西祁村)、下莊(古稱東祁村)等多個村莊。宋元時期,小祁村曾建有祁午將軍廟,抗日戰爭中遭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雲宮珍藏的《元始天尊造像碑》記載,竟有270名祁姓後裔參與該宮的修繕,佔捐資人的90%,足以說明祁姓後裔枝繁葉茂。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續魯:絳縣大交鎮行政村。西周早期周武王封給叔父周公的諸侯國,國都為曲阜,始封時疆域“封土不過百里”,後擴張了周邊部分土地,成了“方百里者五”的大國。傳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魯頃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魯國被楚國所滅。魯國國君逃亡到當時的魏國絳縣避難,並將村名定為續魯,意思是繼續光復魯國的基業。古代該村曾建有魯王廟。

鑑於晉侯燮父、武侯、成候之墓已經出現在曲村-天馬遺址,即便另有晉地,也當在唐地附近,即司馬遷《史記》所在晉國早期疆域“河汾之東,方百里”範圍之內。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成侯所遷之曲沃在今天哪裡,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運城聞喜縣。1973年起,對聞喜縣城東南5公里的上郭村西周墓地挖掘,陸續出土了郇候匜、貯子匜、刖(yuè)人守囿車等青銅器,周邊也發現了一段城牆,有學者認為此即古曲沃城。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刖人守囿銅挽車

“古曲沃,今聞喜”之說源於漢末應劭的《漢書 · 地理志》註解:

聞喜,古曲沃也。 秦改為左邑。 武帝於此聞南越破, 改曰聞喜。

先秦史大家李學勤也引此為證,其實漢武帝是另立左邑之桐鄉為聞喜縣治,有聞喜後,左邑仍存。上郭村古城是秦漢時期的左邑縣城。

考慮到後來晉武公在曲沃期間曾向南擴張,滅聞喜一帶的郇、董、倗等國,後期曲沃更似一國,因有左邑曾屬曲沃之說,上郭村遺址墓葬的規模也未達公侯級別,尚形不成充足證據。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其二是今臨汾曲沃縣。秦滅六國後,左邑以北設絳縣邑,包含了原曲沃大部地域,曲沃一名自此不見於歷史。直至北魏復置曲沃縣於今址。曲沃縣城西南和曲村-天馬遺址附近三張村都有先秦古城。結合考察涉及曲沃的《詩經 · 唐風 · 揚之水》一篇中出現的地名,目前看可能性更大。

此外還有一種可能,據班固《漢書 · 地理志》和酈道元《水經 · 涑水注》曲沃武公曾遷都,所以初封之曲沃和武公遷後(仍用舊名)之曲沃當不屬一地,也可能後者在聞喜而前者在今曲沃。

絳、翼與曲沃代翼

《左傳 · 隱公五年》杜預有注曰:

翼,晉舊都,在平陽絳邑縣東。穆侯徙絳,昭侯以下又徙於翼,及武公並晉,又都絳也。

而《毛詩譜》雲:

晉穆遷都於絳,曾孫孝侯改絳為翼,翼為晉之舊都也。後獻公北廣其城,方二里,又命之為絳。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晉世系(僖侯—晉侯緡)

兩種說法相近,不同之處是《毛詩譜》所稱自晉穆侯遷都於絳後,到曲沃一支的晉獻公再都絳,中間並無遷徙,只是改名,即絳、翼乃一地之兩名,而杜預所說則翼另有其地。

遷絳之後,晉昭侯時把他的叔父成師(穆侯之子、文侯之弟)封在曲沃,不甘下位的成師勢力和聲望發展很快,晉大夫潘父殺昭侯以迎成師,事不果而孝侯繼位,自此曲沃一支開始武力奪取晉侯之位。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曲沃代翼

成師之子曲沃莊伯殺死了孝侯,莊伯之子(即晉武公)又先後攻殺了哀侯、小子侯與晉侯緡,通過賄賂周釐 (xī) 王正式獲封晉侯,完成曲沃代翼,兩年後死去。

絳地據《元和郡縣圖志》在翼城縣東南十五里,《一統志》更寫明在故城村,此村村名至今未改,在翼城縣東南南梁鎮故城水庫旁。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故城村桐城堡門門額

這裡的確有一座古城,根據考古工作者1982-83年的勘測,始建年代早到春秋早期,北朝至唐又曾修補利用,當為其時的翼城縣城。此城地處翔山下平原,根據古籍記載,翔山其形如鳥張翼,翼城得名也應源於此。

如此看來,其為晉國絳都是非常可能的,同時也支持了絳、翼一地的說法。甚至有學者認為叔虞所封唐地也在這裡。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翔山

在翼城西北有葦溝-北壽城晉文化遺址,通過勘探城址的年代上限可達春秋時期,也具備成為晉都的一定條件。

此外還有襄汾縣趙康古城為絳地望之說,考古人員實地勘測城內陶片多為戰國至漢代,現存的城牆南垣建造年代也不可能早於趙國,可排除。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晉世系(武公—景公)

武公之後獻公即位,開始時仍在曲沃。公元前669年,獻公和大臣士蒍(wěi) 設計讓晉的諸公子住進修築在聚地的城裡(運城絳縣車廂城遺址),冬天將其全部殺死。第二年又派士蒍加固了絳都的城牆,加高了宮牆,並由曲沃搬至此,此事《左傳》、《史記》均有記載。

晉八十年後再遷的新都(新田)也稱新絳,所以舊絳都也稱故絳。

獻公在位期間“並國十七, 服國三十八”,晉國完成了第一次大規模擴張。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晉國的疆域擴展

晉國由武獻之際興起,經歷了驪姬之亂,再到晉文公主政後終成霸業,完成了由百里小國到超級大國的蛻變。

之後的靈公、成公期間,晉國力量轉衰,在與楚國的爭霸中落敗,到有作為的景公繼位後,政治重新好轉,直至景公十五年再遷都新田,歷時八十餘年。

新田:三晉雄風2000年後再展示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遷都新田

公元前585年,決意遷都的晉景公與眾臣商議,最終選定新田,原因是:

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澮以流其惡,且民從教,十世之利。

—《左傳 · 成公六年》

從此至晉國滅亡的209年間,新田一直是晉國國都。

杜預注《左傳》和《水經注》都講到晉平公所建的虒 (sī) 祁宮在新田西40裡,在臨汾所轄侯馬西有虒祁村,應即宮殿故址所在,所以可知新田位置在今侯馬一帶。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虒祁宮想象圖

1956年,國家文物局連同山西文物局在這一地區普查,發現侯馬西遺址的陶片、石器獸骨等文化遺物和瓦當、方磚等建築遺物極為豐富,證明是晉國當時極重要的都市,就此拉開發現新田的序幕。

當時侯馬還是曲沃縣的一個鎮,山西省正計劃以侯馬為行政中心,在臨汾和運城之間再設立一個地級城市。為配合侯馬城市建設,考古工作者展開會戰,很快驚人的挖掘成果使原來的建城計劃不得不中途而止,侯馬此後一段時間充當了曲沃縣城,最終於1971年成立縣級侯馬市。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通過迄今為止幾十年的考古挖掘,晉國晚期都城新田浮現在我們眼前,鑄銅、造幣、祭祀、盟誓、宗廟、戰爭,晉國的強盛與輝煌在這裡顯露無疑,連同曲村-天馬的晉侯墓葬,使春秋超級大國——晉的歷史不僅僅存在於史籍文獻當中,並能夠讓生活在今天的我們得以親眼所見、觸手可及。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侯馬市晉國古都博物館

新田:晉都揭秘

侯馬晉都遺址實際上包括一系列古城。其中“白店”故城時期最早,據記載遷都之前此地即名新田,可能即白店。在平望和牛村古城中都發現了宮殿基址,平望、牛村、臺神成品字排列的三城共同組成了晉君的宮城。其他先後發現的呈王、馬莊、北塢、北郭馬等六座小城,專家推測是晉國勢力強大的六卿在首都的地盤。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在牛村古城南郊,是最早挖掘的青銅器鑄造作坊,總面積超過一個足球場,發現陶範逾三萬餘塊,製作及紋飾之精美可稱纖毫畢現,目前遺址的一部分仍因上方建築物而未挖掘。同一區域也發現一處製作石圭的作坊。

關於晉都何處?晉都幾遷?晉南考古取得了豐碩成果,對晉都的確認為期不會太遠。

叔虞封唐(平陽)時,由於平陽堯帝后裔被強制整族遷移關中,可能並未大興土木,入住唐人城邑而已。後在塔兒山一帶狩獵時發現“晉”地後,經周朝廷批准後,再將“晉”地加封給叔虞。才在“晉”地營造都城。翼城一帶有唐城,那是陶唐氏老族的地盤。陶唐氏在“翼”實力雄厚,而實沈的後裔比較弱,只能生存於其周邊,很可能就生活在塔兒山山區地帶,“崇實村”的“崇”可能指崇山,即塔兒山。所以,原始“晉”地還到了南面的平原地帶,最多到達塔兒山南的坡地一帶。叔虞營都於“晉”,還到不了平原地帶。最有可能是方城遺址一帶,這裡很早就是一個聚居區,有可能是實沈後裔的“晉都”了。營都於“晉”,是叔虞在世時開始的,到燮父就直接任命為晉侯了。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這一晉都歷經晉侯燮父、武侯寧族兩代之後,到成侯服人時,“成侯遷曲沃(《毛詩·唐譜》)”。此“曲沃”並非“曲沃代翼”之曲沃。曲,河曲也,這裡指滏水之河曲,今之“曲村”便是原來最早曲沃名稱的演變。只不過從塔兒山南的坡地搬遷到滏水附近的平原。今翼城一帶,本是陶唐氏老族的活動中心,考古發現的翼城葦溝——北壽城遺址規模比曲村遺址要小得多,從龍山時期至西周中期連續使用,但是從西周中期至東周之間有突然中斷的跡象,其中斷層與曲村遺址的繁榮期恰好吻合,這一現象說明西周中期晉已滅唐,將地盤向南推進到了澮水流域。此後,晉都稱“翼”,“曲沃”一名逐漸消失,僅存“曲村”一點史影了。成侯之後,歷厲侯(福)、靖侯(宜臼),僖侯(又曰釐侯、名司徒)、獻侯(籍)五君,史稱曲沃五侯。到晉穆侯時,晉國向南擴展,基本控制了澮水中上游一帶。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以下三座古城值得研究:

1.南梁古城:《翼城縣誌·城邑》載“故翼城,周叔虞所都,在邑東南十五里故城村,即《括地誌》所云:‘絳邑縣東翼城者’。絳邑縣即今翼治,而翼城即故城也。至子燮更國號曰‘晉’,又名晉城焉。方伯陳翼詠以詩。”即今南梁鎮的故城村。1958年,興修農田水利時,在這一帶出土了一批較完整的春秋時期的器物和夯土牆。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2.古絳城:穆侯遷於絳,相傳在今翼城、絳縣之間的車廂城附近。200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曾組織在今天的絳縣南樊、大交一帶做過調查,沒有發現能與絳都匹配的大型遺址,2008年,在曲沃北董西堡發現盜掘古墓活動,曲沃文物局進行了初步的勘探並清理了幾座被盜墓葬,確定這裡是一個大型的春秋時期墓地,在清理的幾座墓葬中,有一座墓葬出土的玉器非常精美,玉質、造型和等級也只有北趙晉侯墓地和羊舌晉侯墓地出土的玉器與之媲美,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線索,北董一帶位於澮河、黑河之間的高地,南臨絳山,地勢開闊、平坦,不失為建都的理想場所。古絳城大致應在這一範圍內。因近於絳山而得名。晉國可能到穆侯、文侯時達到鼎盛時期,穆侯有對外擴張的趨勢,曾一度以此為據點,參與周王朝的對外用兵。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3.曲沃古城:

1960年山西省文管會侯馬工作站對古城遺址進行了鑽探發掘。1975年春天,又對古城的城牆進行了鑽探。發現古城遺址的下面是東周文化堆積層,出土物為東周時期的瓦及鬲、豆,盆等殘片。曲沃古城遺址在今曲沃縣城西南二里。此曲沃因鄰於澮水之曲而得名,此後,“曲村”之“曲沃”消失。《路史》記載:穆侯居絳。有絳山絳水,故絳城在翼城東南,今曲沃南二里。絳城之名可能因曲沃古城而來,後曲沃有了專指,東邊的邊城便成為晉國與曲沃對抗的絳城了。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這三座古城實際是晉國的三座邊城,並非晉國之都城。“翼”可能源自陶唐氏老族,後來作了晉國都城的名稱。“翼”也是一個區域的總稱,從這三座邊城來看,可以勾畫出“翼”的大致範圍是南梁古城以西,古絳城以北,曲沃以東,曲村以南這一段澮水流域稱為“翼”。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吉琨璋《關於天馬—曲村遺址的幾點思考》一文在分析了天馬—曲村遺址考古成果後,認為:晉國從燮父遷都到晉獻公遷絳,沒有變更,一直居於曲村——天馬遺址。獻公遷絳在公元前668年,這樣的話,曲村——天馬遺址作為晉國都城前後持續的時間約346年左右。這一結論是有道理的,但應該是自“成侯遷曲沃”到“曲沃代翼”前,晉都一直在“曲村(曲沃)”某地,其實並未遷過都。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曲沃”是“翼”最西端的邊城,自晉昭侯時,封其叔(穆侯之子,文侯之弟)成師於曲沃邊城,便開始了長達67年的內戰,古絳城作為對抗曲沃小宗的前沿陣地,地位上升。成為君臨前線的臨時辦公地,具有一定的都城性質,但並未遷都。而曲沃小宗則向東對抗,向西發展,遂成為強於大宗晉室的一支小宗,其間至少西南到聞喜一帶已成為曲沃所屬。曲沃自晉武公到獻公有近十年在此辦公,也可算作一個晉都。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史記·晉世家》雲:“(晉獻公)八年(前669年),士蒍說(獻)公曰:故晉之群公子多,不誅,亂且起”,乃使盡殺群公子而城聚都之,命曰絳,始都絳。《史記·年表

由上文可知春秋時期晉國都城的變遷

1、周公誅滅唐,成王封叔虞於唐

2、唐叔子燮(又稱“燮父”),徙居晉水,國號亦改為晉

3、晉孝侯時,遷翼(今山西翼城縣)

4、曲沃代翼之後,晉獻公遷都絳(今山西翼城縣東南),別都曲沃(今山西聞喜縣東)。

5、晉靜公二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滅晉後而三分其地,把晉君封於端氏。

6、趙肅侯遷晉君到屯留,最終滅亡晉國。

從唐、晉、曲沃、絳、翼的地望之謎到新田的驚世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