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苏南、苏中、苏北具体是怎么划分的?

夜雨朦空


苏北和江北的概念就像现在的淮扬菜和苏菜一样容易被人偷换,江北和苏北既有地理区别也有概念区别。

江苏最早是没有苏北这个称呼的,只有江北或江淮,现在的江北(不是全部)就是曾经的江淮,再早一点称江东、江左或淮东。

江东(或淮东)和江南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要分开看。

在衣冠南渡前,江南是单纯的地域名称,真正代表地区经济文化鼎盛的是江东或淮东,是指长江淮河下游东部的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并无南北界限。

江南一词取代江东成为经济文化鼎盛地区代表,最早起源于第一次衣冠南渡,吴文化南退时期。

江苏的江淮地区便是当时的江东或淮东,上游安徽地区称江右、淮右,比如明太祖就经常自称老子淮右布衣...

江苏的江淮地区北起宿迁南部,南至南通,先秦时期历属吴越楚,是吴文化南退后的遗留地,宿迁人项羽率八千江东子弟席卷天下,乌江自刎时说无颜见江东父老,也就是说起码在两汉时期,江苏的江淮地区都是吴文化势力范围,得益于清水淮河的滋养和邗沟(大运河的前身,现在的淮安至扬州段)的南北通运,江淮地区在两汉时代盛极一时,历史上这个时期所谓的江东名士其实多数出自现在的江淮地区,比如淮安的枚乘、涟水的陈登、扬州的陈琳...直到隋炀帝下扬州时,都说喜好江南扬州之吴语,说句不客气的,那个时期的所谓江南,其实指的是现在的江淮地区和小部分长江南岸地区。

江淮地区的第一次衰落是五胡乱华,江淮成为南北对峙的前线,中原势力衣冠南渡,吴文化势微,主力南退,第一次将浙北地区纳入江南范畴,成为吴文化的殖民地。

到隋唐北宋时期,江淮再次兴起,与开发后的长江南部地区并称江南,所以在那个时代,描写江南的诗词有京口瓜洲一水间(扬州、镇江)、旧时王谢堂前燕(南京)、姑苏城外寒山寺(苏州)、淮水东南第一州(淮安)...

江淮地区的第二次衰落是黄河夺淮和北宋灭亡,黄河的泥水取代淮河的清水,又是宋金对峙的前线(今淮安楚州)。江淮地区第二次衰落导致江北的吴文化基本消亡,只有很少的零星部分散落在当时江北的偏僻地区,不成气候,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江北地区还有吴语群落存在的原因,主流已是中原语系与吴语的杂交语种——下江话,也就是后来的江淮官话。

明清时期,得益于运河和盐运(漕运督府驻淮安、两淮转运司驻扬州),江淮地区再次盛极一时,号称天下粮仓在两江,两江粮仓在两淮。这时江淮地区的代表词大概就是漕运、盐商、淮扬菜、南船北马、天下粮仓...

到了清末,取长江取代运河,漕运衰落,江淮地区即使繁荣不在,却也是全国数得上的富庶之地,导致近代江淮地区衰落的真正原因,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花园口决堤,从此江淮地区十年九涝、大量的土地盐碱沙化、百万人流离失所...江北彻底沦为民不聊生的黄泛区,大量的淮、扬、盐、通难民涌入江南、上海,从事最底层的劳动谋求生计,在江南和上海买办阶层的蔑视中,苏北一词诞生,但此时也只是口头称呼,并无行政定义。

这时口头的苏北范围包含又大于现在的江北,明清时期的江北地区只包含现在淮扬通泰盐五个江淮文化地区(当时的扬州府和淮安府),不包括现在的徐州、宿迁、连云港(当时的徐州府和海州)北方地区,而苏北佬的称呼,是针对所有长江以北及现在安徽北部、河南南部、山东南部等地区在江南、上海讨生活的黄泛区难民。

苏北正式被定义行政区域是50年代,江苏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行政专区,苏北专区便包含了南通、扬州(今扬州、泰州)、淮阴(今淮安、宿迁)、盐城、连云港、徐州六市,现在扬州还有苏北人民医院,说江北=苏北,从当时的行政区域来说,没问题。

至于苏中,这个称呼源自新四军苏中根据地,这是战略苏中,当时的苏中根据地包含现在的淮扬盐通泰五市,所以淮安盐城有新四军军部,泰州有苏中战役纪念碑...在当时称这些地区为苏中也没问题。

90年代末,江苏正式提出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口号,正式划分南中北三个经济区,通泰扬三个沿江城市划为苏中经济区,这是经济苏中,也是现在通泰扬是苏北还是苏中的争论起源,称苏中也没问题。

至于现在,苏中这个地区概念已经出现了快20年,虽然不少扬通泰的老人不太认同,但年轻一代已经大多接受。

现在的江苏大概就是江南、江北,其中江北的扬通泰为苏中,徐宿连淮盐为苏北,这样划分也未尝不可,屁大点的浙江还分东西南北中呢,江苏分个南中北貌似也没什么问题,只要大家别把苏北当成贬义词,苏中苏北的并不重要。


William150880635


江苏省的地理划分很有意思——长江以南是苏南地区;淮河以北称为苏北地区,而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则属于苏中地区。长江以南,有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等城市。苏南地区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苏中地区包括:扬州、泰州、南通。 苏中地区是江苏乃至全国一个重要的地区。特别是扬州,历史上曾有过几度辉煌,隋、唐、明、清时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左右了全国的经济、文化形势,其繁华和风采被文人骚客传唱至今。苏中的繁盛,得益于运河的开通和漕运、盐运的兴起;苏中的衰落,也主要因为缺少现代化的交通,区位优势渐失所致。

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等市县。苏北人杰地灵,内敛温健,外放直率。豪迈就如刘邦的大风起兮云分扬;勇猛就如项羽的霸王举鼎;王者就如汉武大帝的君临天下;谋略就如韩信的暗渡陈仓。

由于地区划分,经济条件的差距,一般情况下,苏南人普遍对长江以北的同省人怀有歧视心理,导致彼此瞧不起,恨不得划江而治。

有一个故事很有趣儿,说的是:南京某知名大学宿舍,住着俩苏南姑娘和俩苏北姑娘,一共四个大美女。立秋后,苏北姑娘买回一个大西瓜,切成四块,每人一块;苏南姑娘买回个柚子,去了柚子皮,小心冀地取出一牙牙儿,切成四份。其余的柚子收藏起来。

秋天,西瓜多少一斤?柚子多少钱一斤?价格无法相比呀。

哈哈哈


扬州大哥


江苏的地理划分比较有意思,是这样的:

长江以南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统称为苏南地区。

淮河以北的徐州、连云港单列,不属于苏北地区。因为他们原本不属于江苏,讲的又是山东话,对江苏没啥认同感,淮河以南的江苏人也视其为另类。

其他的城市统称为苏北。没有苏中这一地区。


在编学员


所谓人们常说的这个“人们”包括哪些人呢?按推断应该是目前自称自己是苏中地区的那些人,也就是那些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人,苏南人才不会去赶这种浑水呢。江苏自古以来就只有苏南苏北之分,没有什么苏中之说。在苏南人眼里,长江以北的江苏所有地区都称为苏北。苏中的说法应该是那些笼罩在“苏北”阴影下,又强烈想跳出“苏北”称谓的那群人,因为自古以来苏北就被苏南所看不起。所以导致现在出现令苏南人嗤之以鼻的“苏中”说法。


手机用户51682084027


自清朝康熙年后江苏只有苏北和苏南划分,没有苏中。长江以南是苏南,长江以北就是苏北。为什么会有苏中这一说法?因为苏南相对比苏北发展的好,而长江以北沿江的这些城市觉得自己有长江的优势发展相对比更北边的比如盐城,淮安发展的好。再加过去对“苏北”这一带贬义的看法,所以苏北的沿江城市就不认可自己是苏北人,而又够不着“苏南”这一称谓,索性就脑洞大开多了一个“苏中”这一新区域名词。其实这就是一种虚荣在作祟。现在的苏北和苏南差距虽然明显,但苏北只在自己省内对比苏南稍弱,对比全国那也是响当当的经济强区域…


御驾亲征美日印菲韩台


苏南也好,苏中也好,苏北也好。都是江苏人,说说扬州北面高邮的那三个乡镇,应划到邗江区来,南面那个高桥镇应通过省里,划到广陵区来,免得膜中怀着两孩子,走路累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