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1978年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当代艺术至关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也打开了束缚中国当代艺术这只小鸟的牢笼,从此它将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40年后的2018,一个与1978年完全不同的世界,它经历了四十年的变革和激荡,它被磨平了棱角,它又变得更加锋芒毕露。

回望来时的路,那些在变革中产生的艺术,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文革时期的宣传海报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宣传报充满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色彩。它是艺术被压迫被束缚下的产物。但是艺术需要自由。被束缚久了,就会爆发。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星星画会被禁后的游行

改革开放后整个文艺界朝气蓬勃,关于自由、民主、情感表达等的讨论开始活跃起来,并且演变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解放思想,解放艺术”

身为诗人和画家的黄锐不满足于给《今天》画封面,拉了马德升、钟阿城一干人组成“星星画会”,名字取“星星”,是强调星星作为独立发光体的存在,而星星可能是看起来平凡的每一个人。

他们要让大家明白,能照亮我们的,不只是毛主席。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严力星星参展作品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李爽《梦》1980 年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马德升为芒克诗集画的插图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王克平首届星星参展作品

那时的这群人,就只是纯粹的热爱艺术和想要改变中国艺术现状。他们全身心的投入艺术,一腔热血的创作,不为名利,不求回报。

1979年9月27日,他们在中国美术馆外的小公园里办起了展览,将他们奇奇怪怪的作品挂上了公园的铁栅栏。当时美术馆内正在展出《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这无疑是一种叫嚣。也是他们的态度。

这就是星星美展的第一次展览。展览上大胆的作品,让看惯了“文革”绘画的观众大吃一惊。“那些作品的表现手段是自由的,是我们从未看到过的。展览像原子弹炸到中国艺术界一样。

星星画会的宣言:

世界给探索者提供无限的可能。

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认识世界,

用自己的画笔和雕刀参与了世界。

我们的画里有各种表情,

我们的表情诉说各自的理想。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星星画会作品合集

“艺术之春开始降临大地”

与此同时,上海开始出现个别的民间形式的联展,其中影响最大的为“十二人画展”。它是文革后第一个民间性质的现代艺术展览。

陈巨源写下诗一般的展览前言

严酷的封冰正在消融

艺术之春开始降临大地

战胜了死亡的威胁

百花终于齐放

从密封固所中解脱出来

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我们的艺术生命复活了

每一个艺术家有权选择

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

有权表现

自己深深眷恋的题材内容

把灵魂溶化进去

使艺术之树常青

旧时代过去了

新时代已在召唤

我们将努力创作

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全面繁荣

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陈巨源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陈巨源《 道炁长存 》1979年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沈天万《自画像》1960年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黄阿忠《苏州河畔》1978年

“十二人画展”与同年(1979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星星美展”成为了拉开新中国改革后30年现当代艺术序幕一南一北两个重要的标志性展览。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十二人画展”上海黄浦区少年宫展览现场

钱培琛在展览现场自己的作品《不夜城》前

“表达真实自我的艺术”

上海“十二人画展”与北京“星星美展”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觉醒,大家突然意识到,原来艺术还可以这样。于是各类艺术团体和展览层出不穷。

对传统的批判、追求思想解放与个性自由成为了当时艺术创作的特征,艺术家们逐渐开始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于是“伤痕美术”出现了。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陈逸飞《踱步》1978年 ©龙美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何多苓 艾轩《第三代人》 1984年 ©龙美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罗中立《春蚕》1980年 ©龙美术馆

从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转向悲情现实主义与平民主义;从表现英雄,塑造典型,转为对大时代里普通人命运现实的描绘。这位就是“伤痕美术”。它是更具有情感和温度的艺术。“伤痕美术”也为80年代的现代主义运动提供了基础。

“源源不断的艺术新鲜血液”

到了80年代,艺术家们开始接触西方文学、西方哲学。他们在那里寻找自身的身份与对待世界的方式,因而掀起了“85艺术运动”。

这场运动其以新生的锐气和巨大的活力猛烈地冲击着旧传统、旧观念、旧格局、旧方法。他是一次碰撞与爆发。它展现了艺术的多样与丰富,还有艺术的无数种可能。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两种文化形态杂交的戏剧性B1-B3 谷文达 1986年 ©龙美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森达达《死亡的太阳(一车块状蜂窝煤灰)》局部 1983年

就像赵半狄的《H·金》,神色各异的人物交织在一起,看似平静自然,却反应了90年代初一个社会状态的缩影。

90年代初,艺术的创造有了些许停滞,早些年的热情在现实的打击下转换为隐喻。描述身边人物成为刘小东、喻红等艺术家的关注点,由他们所代表的“新生代”在之后转换为“玩世现实主义”。

90年底出开始,国内艺术家逐渐走向国际艺术圈,在国外产生影响力。进入2000年,艺术变得更为开放,材料、手法、表现方式都不再成为禁锢,艺术家身份背景更为多元,学科的交融使得视觉语言不断被突破,人的心理与审美也经历着被打散重建的过程。

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宋永红《在泳池》1998 布面油彩 ©龙美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刘小东 《烧野火》1998 布面油彩 ©龙美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方力钧《方力钧 》2008

至今,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初步实现自由,没有的外在因素的束缚,但是却有了更多自我的束缚。艺术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艺术,它正在形成一个脉脉相连庞大的生态链。

今年6月16日,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以“转折点——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呈现自1978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近百位重要的艺术家及作品。

转折点——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

展览时间:2018.06.16—2018.10.07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近瑞宁路)

门票价格:100元/人(通票)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转折点——当代艺术四十周年海报

龙美术馆西岸馆处于黄浦江边的北票码头,过去是常年运输煤炭的场所。这与早期当代艺术聚集地选址方式有一些相似:废旧的工厂,最少程度的装饰。清冷、宏大。

这个曾经来来往往运输煤炭的场所,后期在政策引导下改造为游客服务中心的停车场,煤料斗卸载桥、钢筋、柱网的存在像是时代境况的缩影。仿佛有着和中国当代艺术相同的命运,不断地在改变,寻找自己的归属,好在它找到了,作为一个美术馆。

当它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的展览现场时,这所曾经已经静止的时间容器又一次开始快速的运转,传递记忆与困惑。

中国当代艺术40年,细数激荡和变革中的火花|BYARTX头条

龙美术馆 外景

在参展的这些艺术家中,一部分人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道路的全过程,他们的有些人参与过中国艺术生态圈过半的火热事件;还有一部分人则带着全新时代的标签启程。

回望来时的路,中国当代艺术的每一个脚步都历历在目。40年,这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它从牢笼走向自由,从黑暗走向光明,它在压抑中被释放。它在寻找那条路,属于中国的,当代艺术之路。

在展览现场,你能看到众多典型作品,它们是这场变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40年来,它们没变,世界变了。

中国当代艺术用四十年的时间,书写了一个精彩的开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