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張效羽:應推動網約車新政二次合法化

“網約車新政”已經出臺兩週年,全國已有超過200個城市發佈了網約車管理細則,而隨著規則細化,執法亦趨於嚴格。

如果說打車難是監管的問題,肯定有失偏頗。不過每次加大執法力度時,總伴隨著打車難的加劇。根據交通運輸部的相關數據,目前90%以上的網約車都沒有相關證件。日前,在“網約車監管政策制定與創新”研討會上,中央黨校副教授張效羽指出,當前網約車政策並不合理,應推動其“二次合法化”。

張效羽教授認為,當絕大多數市場主體都不合規時,說明是政策出了問題,是准入門檻、隱形門檻的問題。如要求網約車車輛性質改為運營、設計複雜的考試等。嚴苛細則讓網約車辦證難、網約車供給減少,而人民群眾的打車需求仍舊旺盛,打車難也就隨之而來了。以目前的細則規定來看,實質上就是在刁難百姓,偏離了網約車合法化的本意。

一項好的公共政策,會最大限度符合公眾利益,對於網約車業態進行進一步的監管創新,應更積極的擁抱市場和民意。如果把網約車管成出租車就是扼殺創新。

網約車新經濟的一個特性就是用低成本實現更大規模的服務。創新就是以更低的門檻創造更高的安全性、合法性,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目前的網約車新政卻通過設置過高的、繁瑣的市場門檻,人為地抬高成本,實際上是在扼殺創新。建議由交通運輸部做出統一規定,取消對網約車駕駛員戶籍的限制,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同時,調整各地細則中與出行安全無關的軸距、車價等門檻過高的指標限制。

此外,要實現新舊業態監管公平,不應當把出租車監管模式套在網約車上,而是應放鬆出租車監管。部分城市存在出租汽車“打車難”、行業服務質量不高、行業穩定基礎薄弱等現象,存在行業定位失準、供需失衡、經營權管理不盡規範、服務水平難以提升等問題。出租車行業改革談了數十年,對其大量的、過重的監管仍不見根本性改觀。而經過最初對網約車迅速發展的恐慌,出租車司機們發現,即使沒有網約車,其收入也不會大幅增長。

人民群眾對網約車的需求不僅滿足了其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時也促進了擴展內需,應當呼籲網約車進行二次合法化,長遠看應建立多方參與的監管機制。政府部門主導、平臺企業、社會機構和公眾共同參與,成立具有第三方監督性質的多方治理職能機構,是網約車監管實現安全與發展齊頭並進的長遠之道。(趙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