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老铁们,环保只会越来越严,这是铁的事实

老铁们知道当前对制造行业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这个问题放出来,想必答案五花八门,概括起却也逃不出以下范围:

一、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技术人员专业知识;

二、制造行业老板的视野,对未来的预判;

三、制造厂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行业用工难,招工难问题;

四、获得环境保护部门认可,达到国家锻造行业环保执行要求标准。

其实,上面的四个问题,最要铸造人命的是环保问题。

作为制造行业媒体,个人一直觉得要敢讲真话,敢讲真话,而不是一味的迎合制造业人的心情说话,那样,虽然他们会更喜欢我们平台,更容易扩大在制造行业的影响。但那样做对行业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影响老铁们的正确判断。

就像对环保的解读一样。有些行业媒体一味迎制造业的的恐慌情绪,而转发编辑国家不允许裁决,央视已痛批乱关停企业的消息。这些片面的解读,让有些制造企业产生了国家政策松动,或不再关停企业的假相。从而丧失了正确理解国家环保政策的机会。

其实,在环保方面,国家政策是持续加强的,一直在大力推动环保升级。在政府层面,从中央最高层和国务院最高层传达出来信号非常明确,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将环境污染行为消灭。这一点从党中央到国务院一直没有改变过。只要大家多看看新闻到,看看国家领导在环保方面的表态,就会明白。环保对于中小企业的治理目标就是让耗能高,产出低,科技含量低,污染重在企业退出市场。让环保达标,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获得发展和生存空间。明白了这一点,企业才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未来的发展目标。

另外,在环保方面,批评最多的是地方政府。因为地方政府是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但是,从内心来讲,地方政府执行环保政策的动力来自于高压。许多地方政府官员,对当地企业对当地的经济贡献有爱惜之意。他们对当地企业也有保留的动力。对于地方政府,如果我们一味的指责,行业媒体一味将指责的大棒挥向地方政府。反而会让他们寒心。那样的后果是什么?大家都懂的。之所以很多地方,各类企业存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全靠地方上眼一只眼,闭一只才没有遭遇被关停的命运。地方政府对企业态度,在环保方面其实是同情的。再多的解释不再说,大家心里明白就行。千万别欺软怕硬,逼得软柿子也发飙。

那么,国家为什么会要坚决治理环保呢?真正的原因是环保污染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身在南方,即便是夏天,空气自净最好的季节,空气质量时常发生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做企业的可能没有关注这些数据。但是,告诉大家,每天查阅一下全国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在冬天,通过查阅,就能判断哪些区域将会实行限停停措施。

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已成为中国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不治理的话,恐怕我们这一代人就要自食其果。

所以,环保问题,绝对不再是运动,不是一阵风,必然是长久的国家政策,直到我们环境达到健康状态。

认一个这一点,对于我们制造业企业在环保上态度,投入有非常大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