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漲不動了,購買力減弱購房者變少,無人接盤,炒房者何去何從

房地產市場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從08年的小試牛刀,到12年的初露鋒芒,再到16年的勢不可擋。樓市用幾年的風生水起改變了老百姓對於房子的看法,房子成了老百姓心中最保值的投資方式,也成為了創收的最有效途徑。只漲不跌的說法漸漸成為了樓市的金字招牌,可是到了18年後半段,人們驚奇的發現,房價漲不動了,購買力減弱,購房者變少。

房價漲不動了,購買力減弱購房者變少,無人接盤,炒房者何去何從

從這個角度來看,樓市泡沫開始逐步顯現,可依舊要視情況而定,就一線城市而言,尤其是城市中心地帶,無論是升值空間還是抗風險能力仍舊有著巨大空間。觀察今年較火的新一線、二線城市也不難發現,人口流入不斷增大,房價上漲也仍具有一定空間。可回望三四線樓市就發現情形不容樂觀,工資漲幅遠遠低於房價上漲,從長遠來看,這才是風險積聚的重要一環。

房價的增長超過了收入水平的增長,這種絕對數還在不斷地擴大之中,為了買房,很多年輕人將會揹負巨大的債務,消費水平被壓抑,就會導致需求不振。一種社會現象就很說明問題,很多產業特別是非必須消費品的產業出現了消費降級的現象,類似於省錢的APP大行其道,看似平淡無奇的市場潛在的危機已經逐步暴露,這種危機是由於消費的壓抑引起的,而這種壓抑一旦形成之後雖然不會引發泡沫的破裂,卻會不斷損傷實體經濟的肌體,從而真正影響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房價漲不動了,購買力減弱購房者變少,無人接盤,炒房者何去何從

當然,這並不是說房價一定會降,如果真的房價暴跌重新洗牌,恐怕隨之而來的不是安居樂業,而是失業、負債等一系列不穩定的社會問題。從積極的意義上看,市場經濟的發展解放了人們曾經備受壓抑的自然本性,

幾乎翻倍的房價,讓更多人篤定房子是這個時代的機會,但任何事情都要勾勒出一個基本的界限。房價上漲並非總是壞事,可因為房價上漲,大家急於“上車”,造成“全民炒房”就一定不是什麼好事。買房改善生活沒什麼不對,但是把炒房當成謀生創收的手段就變成了一種貪婪。

綜上,老百姓安居宜居問題的解決不應該單從解決商品房入手,而是由安居房、租賃房、共有產權共同組成,讓大家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可以選擇共有產權的房子,也可以選擇公租房、廉租房或是58同城租房,讓不同階段的人都可以找到合適的房產定位,通過努力和奮鬥來改善自身的居住環境,畢竟勞動致富,勤勞務實,才是這個浮躁社會發展的原動力。

房價漲不動了,購買力減弱購房者變少,無人接盤,炒房者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