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華哥說

踏踏實實地進步,才能走得更遠;把現有技術發揮到極致,才能走得更堅實。

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小到指甲刀,大到汽車,凡是德國生產出來的產品,似乎都備受世界人民青睞。

那麼國產製造呢?長期以來,“made in China”在很多外國人眼中就便宜、劣質的代名詞,就連相當一部分的中國人自己也不以為然。

同樣是汽車,為什麼很多人熱衷於德國“寶馬”、“奔馳”、“勞斯萊斯”,而非國產“長安”?

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同樣是衣服,為什麼運動時尚人士更熱衷於“阿迪達斯”,而非“安踏”、“李寧”?

雖然是國產驕傲,為什麼華為手機總把“德國徠卡認證”作為最大的營銷噱頭?

“德國製造”口碑為何如此之好?

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1

德國製造所奉行的理念就是經過一代代人的技術積累和堅持,將自己專注的產品不斷臻至完美。

在德國,很多企業往往專注於某個領域、某項產品的小公司、慢公司,比如,馬牌輪胎公司1871年成立,雖然規模不大,但在我國幾乎每個地級市都有它的分店。

還有光學工業的徠卡、蔡司,醫藥工業的拜耳,醫療保健領域的費森尤斯……這些公司在行業內都很低調,卻具有極強的無可替代性,因此被稱為行業的世界“隱形冠軍”。

在過去的30年中,有人收集了全世界3000家隱形冠軍公司數據,其中德國擁有1307家,數量全球最多。

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眾所周知,德國的產品往往在價格方面會高於同行,這是因為他們更多考慮的是更長遠的問題——利潤用來提高質量。

比如,德國汽車上裝有ESP車身電子穩定系統、ABS防抱死、ASR防側滑系統以及超寬輪胎,這些可以讓汽車在溼滑的路面,在沒有甩尾、沒有側滑的情況下迅速停下來。

從一輛車就能看出,“德國製造”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發動機和剎車是汽車最核心的東西,如果剎車不過關,一些智能GPS、語音助手、表皮噴漆等無關緊要的東西弄得再花哨,也沒用。

再看看公路建設,德國人修補一條路平均要花6年時間,路面的厚度讓人震驚,修好之後可以用100年,但在國內,同樣的工程可能2個月就能完工,可不出2年就會再次坑坑窪窪,然後年復一年的小補大修。

職業尊重德國工人更能專注工作。

當然,這種對技術的專注和注重,來自於大的社會環境,尤其是在教育領域。

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德國十分尊重技術類的職業,年輕人讀技工學校並不可恥,而且,德國的職業技術教育,在全球範圍內都是相當先進的,很多職業學校的地位,比普通大學還要高。

因為,在德國,企業找員工,合格的技能比文憑更重要。許多中小企業

甚至不願意僱用大學生或更高學歷的人,認為這些人只有“一雙左手”(德國成語,比喻某人手腳不靈活)。

而德國畢業於技工學校的“藍領”,工資幾乎普遍比大學畢業生高,就拿平均年薪來看,大學畢業生白領30000歐元左右,而技工則能達到35000歐元左右,不少行業的技工工資遠遠高於普通公務員,甚至高過大學教授。

這就是德國從不缺少優秀工匠,進而造出優質產品的又一原因。

2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其實,德國統一之初的工業產品,和“嚴謹”、“高質量”這些詞完全搭不上關係。

因為德意志民族,是很晚才開始搞工業化的,在英、法完成工業革命時,德國還是個農業國。德國人也經歷過與今天中國類似的“山寨階段”:向英、法學習,偷人家的技術,仿造人家的產品。

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為此,英國議會還特別要求所有進入英國本土和殖民地市場的德國進口貨必須註明“德國製造”。當時的“Made in Germany”和現在“Made in China”一樣,都帶有著一些侮辱性的色彩。

所幸,德國並未在山寨道路上墮落到底。

他們在1907年推動了一項法案,要在每個超過1萬人的城市建立強制性的技校,其理由就是技能培訓能讓工人在社會上立足。

加上,德國在基礎科學上根基雄厚,很快就建立起理論與工業實踐之間的聯繫,從而在半個世紀時間裡,將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隊伍和技工隊伍結合在了一起,領導了“電氣化革命”,使德國工業獲得了跳躍式發展。

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此後,德國的機械、化工、電器、光學,直到廚房用具、體育用品都成為世界上質量最過硬的產品。

有人曾問一個德國的鍋具製造商:“德國人造的鍋可以用上100年,因此每賣出一口,實際上也就丟失了一位顧客,以後人家不用找你了。”

而日本人造的鍋,是20年換一次,中國人造的鍋,幾年就換一次。你們為什麼要把東西搞得那麼結實呢?把使用期搞短一點,不是可以賺更多的錢嗎?”

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廠商的經理是這樣回答的:

“哪裡的話,鍋不用再買第二次,就會有口皆碑,就會招來更多的人來買我們的鍋。”

一筆生意,德國人在你身上一輩子就做一次,但卻做到了有口皆碑,但人家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3

同樣是做生意,中國企業似乎更熱衷於升級換代。

近些年,中國互聯網經濟飛速發展,很多企業也得益於此,優化了產業結構。尤其是中國的高鐵和數字化信息公司已經得到了世界範圍內的認可。

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可部分代替不了整體,我們市場依然存在著許多隱患:

比如,市場裡充斥著一些假、大、空的數據。

虛擬經濟應當服務於實體經濟,但中國目前的虛擬經濟,似乎飄了起來。

在最新的世界500強裡,字面上看,德國的企業數量已經落後於中國。但細細一看,中國在500強裡的企業大部分是金融業和房地產業的公司。

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一位在美國生活的朋友說:“沒想到中國的金融業能如此發達,笑傲全球。”

是啊,銀行先把錢貸款給房地產商,房地產商用錢起房賣房,最後,老百姓再從銀行手裡貸款買房,到頭來,國民所積累的財富都流到了銀行,金融業能不發達嗎?

近些年,很多經濟專家一直擔心,中國金融業泡沫太大,反觀讓經濟健康增長的製造業,卻停滯不前。

例如,某些光譜分析上的光學產品需要納米級的加工精度,這比可見光的波長還短。中國做不到,但在德國和日本就有公司能做。

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互聯網+背後的浮躁心理。

互聯網時代,湧現了各種曇花一現的造富神話:“xx企業三年上市”、“xx平臺成功融資20億”……

就拿最近熱議的“拼多多”事件來說,一些新興電商平臺發展迅速,但仍然存在著大量的“假貨”、“劣貨”、“山寨貨”,它用不合理的低價誘導消費者,而且交易額驚人。

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虛假繁榮的背後,使我們製造產業空心化,“xx充電器自燃”、“xx鍋爐爆炸”……一些生產商不去花心思做好產品,卻在和產品質量相礙不大的app上投入不菲。

可惜的是,“踏實”這兩個字,基本上沒人肯聽。從上到下,浮躁至極,各種2.0、3.0、4.0的噱頭應運而生,根本不看腳下已有的路,直奔產業空心化的懸崖。

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越來越貧瘠的工匠精神。

從生產方面看,我們國家的工人工資,這幾年雖然有所提升,但很多人卻感覺“自己變窮了”。

這是因為,工人的工資遠遠趕不上房價、物價的飛漲。在此情況下,一方面企業用工難,另一方面,很多工人生產積極性遠不如前。

從科學教育上看,這幾年,我們高等院校都在鼓吹培養科技大師,鼓勵學生創新和質疑精神,把科研論文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卻忽視了,對學生職業能力最基本的培養!

事實上,很多985的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後,覺得自己的能力還不如專科生。這就是一味地好高騖遠,沒有做到腳踏實地。

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4

中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目前定位就是基礎製造業大國,雖然有待於升級,目前來看,就基礎製造,我們幹得也並不算好。

一方面是喊得震天響的“區塊鏈”、”貨幣的去中心化”、“2.0升級”….

另一方面,我們的紡織服裝業雖然乾得很大,但是一個自己的國際品牌都沒有。

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我們化工鋼鐵產能雄霸全球,但是完全沒有精細加工能力。

機械製造多是一些初加工品,精密儀器更是遙不可及。

從“山寨”起家,到擁有1307家世界隱形冠軍,德國製造經歷了什麼

如此現狀,為何再去發明一些時髦高端的詞語?

其實,單把手裡這點基礎製造業幹好,就已經需要幾代人的持續努力了。

紡織服裝業幹到極致去,造出最貼身的布料,織出最嚴密的針腳;

化工鋼鐵幹到極致去,雜質率降到無限接近零,純度無限接近100%;

機械製造幹到極限去,滾珠做到完全的滾圓,螺栓做到嚴絲合縫;

拋開所謂的“跨越式發展”,踏踏實實地進步,才能走得更遠;

老老實實地把我們的技術練好,用到極致,就足夠我大中華再富百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