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掉進二分法陷阱,代幣實用性和價值存儲可以兩全其美

公眾號ID:chainnewscom

作者:王啟奧,區塊鏈初創企業 Messari 工程師

編譯:Perry Wang

中文獨家授權:鏈聞 ChainNews

似乎人們越來越強烈地相信加密資產要成為很好的價值儲存工具,不需要有很強的實用性,或者反過來,要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也不需要有很好的價值存儲功能。

更為激進的觀點是:好的價值儲存工具無法擁有很強的實用性;實用性很高的資產則不可能是好的價值存儲工具。

這就導致了常見的一種對代幣的二分法觀點:代幣要麼被視為價值儲存工具,要麼被視為實用型代幣。譬如,比特幣 BTC 被視為一種儲存價值的資產,而以太坊代幣 ETH 則被視為實用型代幣。

代幣世界二分法的起源

我懷疑「價值存儲 vs 實用性」的心理模型源自人們意識到比特幣的特徵恰恰是底層技術的兩重矛盾:

  • 去中心化 vs 可擴展性:如果你想在底層實現大量交易,你可能不得不犧牲去中心化,譬如增大區塊、或者降低驗證者數量。
  • 安全性 vs 功能豐富:如果你想底層技術功能豐富,譬如引進圖靈完備,你就得擴大攻擊界面。

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是價值存儲的重要特質,而可擴展性和功能豐富則創造了實用性潛能。因此,價值存儲和實用性被認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由交易方程式「M = T/V」予以支持的流通速度論題進一步強化了這一印象。在這一方程式中,流通速度 V 與貨幣基數 M 成反比,人們因此斷定,實用型代幣不太可能帶來資產增值,因為用戶不願持有該資產。

互補型網絡效應

上述兩重技術矛盾的解決方案不在本文的討論範疇之內。但是我們應該從經濟學角度予以強調:實用性和價值存儲不僅不是對立的二分法矛盾,反而彼此結成協同關係,展示出所謂的「互補型網絡效應」。

互補型網絡效應指的是一種產品的應用和價值增加,帶動了另外一種產品應用和價值的增加,後者反過來又帶動了第一種產品的應用和價值的增加。

譬如:隨著好用的 iOS 應用數量增加,iOS 設備 iPhone、iPad 等 的價值也隨之增加,後者又反過來帶動開發者開發更多 iOS 應用。市場上 DVD 碟片變得豐富多彩,DVD 機的使用價值也就增大,後者又會帶動市面上出現更多的 DVD 碟片。

在加密貨幣領域,我們可以把實用性和價值存儲視為網絡的兩個獨立的產品。在其它條件相等情況下,更強大的實用性會使得加密貨幣有更好的價值存儲,後者反過來會增強其實用性。

價值存儲作為實用性的補充

先看看價值存儲為什麼會帶來更好的實用性。要理解兩者的共生關係,我們必需先理解它們的真正定義:

  • 實用型資產是我們可以用來交換另外一種產品或者服務的資產
  • 價值存儲資產是我們可以持有、以便在未來某一時間節點換取另外一種產品或服務的資產

這裡的一個核心洞察是,實用性涉及交換,而交換涉及到買家和賣家。如果你是買家,你可能不關心你放棄的這一實用型資產是否是好的價值存儲資產。事實上,如果你可以在花掉一個好的價值存儲資產和一個不好的價值存儲資產之間選擇的話, 你很可能選擇花掉那個不好的價值存儲資產。但作為交易另一方的賣家,他/她會傾向於接受好的價值存儲資產,因為很明顯,那是適合持有的。

有人會說賣家不在乎你是不是給了他/她一個不好的價值存儲資產,他/她可以立即用它換一個好的價值存儲資產。但事實上多一次交易環節就增加一筆成本,無論是經濟成本、心理成本還是其它成本,那就不划算了。

筆者曾經去過至少 20 個發展中國家,包括拉美、東歐、非洲和亞洲,幾乎每到一處當地都可以直接用美元支付。為什麼在那些地方美元並不是法幣的情況下,當地人依然歡迎用美元結賬?為什麼當地人更願意接受美元,而不是其他國際流通貨幣?因為美聯儲是全球最擅長保證其貨幣價值的央行。

選舉相關權利

一個好的價值存儲資產的次級效應是:在一個民主國家,達到群聚效應的民眾持有這種資產,政府則非常難以禁止或者打壓這種資產,為其應用性融入社會掃清了道路。

2018 年 1 月,韓國司法部長因為在記者會中呼籲禁止加密貨幣交易而引發軒然大波,之後他軟化了立場。 有人估計,韓國有 33% 的成年人持有加密貨幣。理論上,韓國的加密貨幣人群已經達到了類似選舉權利的群聚效應。

應用性作為價值存儲的補充

應用性的提高也會帶來價值存儲的提升,因為它加快了流動性、改善了安全性、去中心化,並增強了主體間信念,所有這些都是好的價值存儲資產的重要特質。

流動性

實用性會加快資產的流動性,因為人們需要交易這一資產,來充分利用它。譬如,想象一下被全球很多政府封殺的預測市場和博彩平臺,它們在能抗拒審查的以太坊等生態中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人們為了使用這些應用,就需要去兌換以太坊代幣 ETH,接下來還會把 ETH 兌成法幣來套現利潤。

流通性非常強大,因為它是自我強化的。歷史上資產流動性越強,它吸引到的投機者越多。

但為什麼流動性對價值存儲也是極為重要的?正像前面我們講過的定義:價值存儲資產是我們可以持有、以便在未來某一時間節點換取另外一種產品或服務的資產。如果這一資產的流動性越差,其交易成本就會越高,這一資產就會被定義為較差的價值存儲資產。

安全性

礦工和持幣者需要經濟激勵來確保這一網絡的安全。他們可以通過交易費向用戶收費,通過通脹來從持幣者身上獲利。這是很明顯、但是大家都在視而不見的問題。不斷通脹的貨幣政策造成相應資產的價值存儲性大跌。如果該網絡不想通過通脹來獲利,那收入必須來自於交易,譬如:實用性。但如果是在一個通脹緊縮的加密貨幣網絡中沒有交易,誰又能保證該網絡的安全?

完美例證就是比特幣,它目前是最好的價值存儲型加密資產。由於其通脹為零,礦工的激勵只能來自於交易費。如果等到區塊獎勵和交易費匱乏,礦工保障網絡安全的工作再得不到經濟激勵,比特幣很明顯將失去價值存儲地位。

去中心化

隔離見證 Segwit 的激活顯示,運營全節點的用戶擁有巨大的治理權,即使是大多數礦工想要走另外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更進一步說,這顯示出,一個網絡擁有越強的實用性,就可能存在越多意見相左的利益相關者,沒有人能靠一拍腦門就能改變這一網絡的規則。

比特幣在發展初期對規則改變也是這樣有免疫力的嗎?當時真正在這一網絡中投入利益、分擔風險的用戶要少很多,因此其交易金額和數量要小很多。

如何對一個加密資產網絡去中心化,歸根結底在它如何免疫試圖改變規則或不按照規則改變狀態的寡頭政治。這是價值存儲資產的關鍵特性,因為一個好的價值存儲資產的貨幣政策是可信的,交易不會受到審查,資產不會被竊取,不會受到一個或多個惡意參與者的操縱。

主體間的信念

社會心理學中的「熟悉定律」是指僅僅是某一事物對人群的反覆曝光,就會讓人們對它的喜愛度大增。這一心理技巧在現實世界的一個顯著的應用是廣告。另外一個例子是:人們熱衷於投資國內公司,因為他們與國外企業的接觸少。如果我們用比特幣網絡作為日常支付通道、將以太坊作為 DApp 的日常下載平臺,我們就會下意識的與它們產生了某種感情紐帶。

很長時間以來我內心一直在糾結價值存儲資產是否也有這個特質,因為這涉及到了演化心理學甚至哲學領域的知識。然後我問了自己幾個問題。

  • 為什麼黃金比比特幣的市值幾乎高出兩個數量級?甚至是在比特幣幾乎絕對是優於黃金的情況下?
  • 尼克松總統是怎樣成功擺脫佈雷頓森林體系而使美元與黃金脫鉤的?
  • ETH 為什麼比以太坊經典 ETC 價格要高?即使是分叉後後者才是保持不變的?

答案就是主體間信念。「主體間信念是指存在於社群網絡中連接很多個人的主題意識的某種東西。如果某一個人改變他/她的信念,甚至去世,都無關緊要。然而,如果社群中多數人去世或者改變信念,這一連接不同主體的現象將會變異或者消失。」

宗教是一種典型的主體間信念。資本主義和民主在很多方面也屬於主體間信念。金錢也是一種主體間信念。

  • 黃金的價值不僅源自於其稀缺性和持久性,也得益於人們普通接受的信念。數千年來人們都堅定不移的相信黃金的價值。
  • 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美元與黃金脫鉤,但美國和世界繼續順利地使用美元,並沒有動盪,因為人們習慣於使用過去數十年來一直使用的通用結算貨幣。
  • ETH 比 ETC 貴,部分原因是為 ETH 站臺的大咖更被以太坊社群所推崇,因此對這種主體間信念的影響力更大。
不要掉進二分法陷阱,代幣實用性和價值存儲可以兩全其美

對流通速度論題的經驗性實證

我們之前提到的基於交易方程式的流通速度的論題,實際上歸納為兩部分:

  • 實用性 T 並不會帶來價值 M
  • 價值 M 與流通速度 V 成反比

如果我們看交易方程式,它實際上捕捉到所有相關變量:實用性 T、流通速度 V 和價值 M。但以流通方程式做出相應解釋的支持者常常忽略一葉障目。當解釋 M 變量的時候,他們常常忽略更為重要的 T 變量,而過多關注了相比之前沒有那麼重要的變量 V。

事實上,經驗性實證 數據來源:coinmetrics.io 顯示:

  • 一直以來的數據顯示實用性 T 與價值 M 存在強烈關聯。
  • 一直以來的數據顯示實用性 T 與流通速度 V 沒什麼關聯,或者與 V 存在弱的正向關聯。
不要掉進二分法陷阱,代幣實用性和價值存儲可以兩全其美

也許有人會爭論稱流通速度論題並不適用於早期投機階段,但會隨著時間發展而逐漸回覆平衡。因為交易方程式是借用現實法幣世界中的宏觀經濟學理論,所以讓我們來看一下現實世界中它是否成立。

毫不驚奇的是,橫向和縱向研究 數據來源: worldbank.org 都再度證實:

  • 價值 M 受到實用性 T 驅動, T 的影響遠大於流通速度 V。
  • 現實中流通速度 V 與價值 M 存在正向關聯
不要掉進二分法陷阱,代幣實用性和價值存儲可以兩全其美

不要掉進二分法陷阱,代幣實用性和價值存儲可以兩全其美

換句話說,在加密貨幣和法幣世界中的經驗性實證:

  • 與我們解釋的理論一致:實用性和價值存儲彼此存在協同效應。
  • 與我們解釋的理論流通速度 V 會降低價值 M 不一致。

一種可能同時解釋以上兩點的說法可能是:流通性的增長僅僅是使用率更高的結果,而不是用戶對持有該資產的興趣降低。

結論

如果我們之前提到的區塊鏈網絡技術矛盾能夠得到解決,就沒有理由懷疑價值存儲和實用性完全能兩全其美。

感謝互補網絡效應,堅實的貨幣政策和安全性等價值存儲屬性驅動更多用戶來到區塊鏈網上交易,開發者則讓網絡更好用,隨之就會提升該網絡的加密貨幣的價值存儲地位。

當然這是一個大大的「假設」。

然而我們不應該低估解決這些問題的工程師的創造力。第二層的可擴展性解決方案,同時保證了生產過程中第一層的去中心化。以太坊在應用層出過很多嚴重的問題,但隨著改善代碼,這些問題似乎並非是不可解決的,其底層技術迄今幾乎沒有出過問題,而在 2014 年以太坊剛誕生伊始,人們可不是這麼想的。

中美創投峰會區塊鏈論壇

鏈聞邀請你相聚硅谷,共同探索這個區塊鏈賦能的全新世界!

不要掉進二分法陷阱,代幣實用性和價值存儲可以兩全其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