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項羽的橫劍一刎,後代詩人的二千年的爭論

霸王項羽的橫劍一刎,後代詩人的二千年的爭論

霸王舉鼎

公元前202年的冬天的一個早晨,項羽率僅有的二十八騎來到烏江(安徽省和縣東北長江岸邊的烏江浦),勒住烏騅馬,面對數千追兵,對手下說道:想我項羽起兵已有八載,身經七十餘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天下英雄哪個不服,因此霸有天下。現今我受困於此,非我無能,是天要絕我項羽。爾等如若不信,看我現在帶你們斬將刈旗。

說完項羽振臂而呼,率餘部撲向敵軍,漢軍四下逃竄,一漢將逃避不及被項羽斬殺。赤泉侯楊喜立功心切,策馬追來,霸王回頭怒目而大喝一聲,赤泉侯人馬俱驚,逃竄數里方停。漢軍穩住心神又將項羽圍住,項羽又策馬擊殺一名都尉,士卒上百。項羽這才將手下聚集,發現這次出擊僅損失兩名部下,然後對部下說:怎麼樣?

部下皆下馬跪伏:大王所言果然不差。

烏江亭長走向前來對項羽說:大王,我們都相信你所言,但是現在先渡江要緊。這滾滾長江僅有我這一條小船,他們是追不過去的。江東雖小,但也是沃土千里人眾數十萬,足夠大王稱王稱霸的了。

項羽仰天大笑:走?到哪裡去?想我項羽當年率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西戰,今天獨我一人東歸,即使江東父老可憐原諒與我,我有什麼臉面面對他們;即使他們一言不發,可我自己內心不感到慚愧內疚嗎?

霸王下馬,最後一次撫摸著自己的戰騎對亭長說:這匹烏騅馬天下無敵,雖跟隨我征戰多年,但現在仍日行千里,我不能讓它落入敵人的手裡,你把它帶走吧。

然後命二十六名部下皆下馬而戰。霸王一人又斬敵數百,自己也身中十幾處刀槍之傷。回頭看見汗騎司馬呂馬童也在追兵裡面,於是就指著他說:沒想到在這裡還看到一個老朋友,聽說你家主子許諾說能得到我的頭顱者賜千金,封萬戶,來吧,我的人頭你拿去,這也算我項羽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一點功德吧?

說完英雄橫劍自刎。

漢軍見霸王已死,爭先恐後一哄而上,自相殘殺而死數十人,最後有五人搶得了項羽肢體,回去自然是領功封侯。

戰場恢復了平靜。

光陰荏苒,白馬過隙,長江仍是長江,中原仍是中原。但時間已經到了公元841年。

這時的朝代已進入唐朝後期,在霸王自刎的地方人們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烏江亭,以用來紀念項羽。

就在那年的某月某日的某一時,風流倜儻滿腹才學的晚唐大詩人杜牧因為要到池州做刺史,路過古戰場,並在烏江亭裡小憩。杜牧是詩人,詩人一般的感情都比較豐富,加上杜牧又是一個對歷史感興趣,並且十分愛好懷古詠史。立在烏江亭中,面對著古戰場,詩人彷彿用聽到了霸王那振臂一呼,看到了霸王那橫劍一刎時熱血迸發十步。

詩人再也忍耐不住自己的詩情迸發,掏出筆墨,揮毫在亭壁上寫下了這首《題烏江亭》。

“兵家勝敗事難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弟子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不應該呀不應該!怎麼能輕易的自殺呢?打仗嗎,哪有常勝將軍,失敗是很正常的。男人不要太在乎那些什麼面子尊嚴什麼的,什麼羞愧,什麼恥辱那都不在話下,活著才是硬道理。再說江東那麼多的英雄才俊,以你的號召力和軍事才能,你要是回去,等幾年再西渡征伐,誰勝誰敗還不一定呢?

話說光陰似箭,一晃二百多年過去,時代又到了宋朝。

那是公元1054年的秋天,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滿回京途徑烏江亭,看到杜牧的這首詩。王安石當然知道千年前的那場事關生死存亡的戰爭,但他從一個政治家的角度出發,對杜牧這個來自前朝的詩人所提的這個“捲土重來未可知”的觀點提出了質疑。

作為一個文學家,王安石先生絕對不會用白話來反駁杜牧的觀點,他也揮毫寫下一首七絕《疊題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

肯與君王捲土回?”

經過多年的戰爭,將士們都身心俱憊。中原一戰的失敗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大勢已去,不可能再有迴轉之勢。即使霸王不死,即使他回到江東,你敢肯定,那些江東的青年才俊還會像霸王剛起兵的那樣跟著他南征北戰嗎?不可能了,人民已經厭倦了戰爭,項羽已經失去了人心。要不在項羽突圍後迷失道路時,那個農民故意的把他引向沼澤地,白白的浪費了很多時間,最後讓漢兵追上包圍自殺。人心向背呀!

王安石進京了,但他的思想理念沒能挽救北宋的轟然倒塌,1127年,金人南侵,高宗帶著他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帶著他的文武百官、帶著他的億萬草民落荒而逃,這其中就有女詞人李清照的一家。

1129年,南逃後的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擔任建康知府,一天夜裡建康城內發生叛亂,趙明誠身為建康城最高領導人沒有去積極的平叛,而是棄城而逃,後來被朝廷革職,沒辦法,一家人只好到江西謀生,途中就經過烏江亭。

途徑英雄自刎之地,聯想當前國家之形勢,又看到身邊這位棄城而逃的丈夫,李清照感慨萬千,在烏江亭也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五絕《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人啊,特別是男人。生在人世間,就要作一個無所畏懼的豪傑,即使是死了,在陰間也要作一個英雄。項羽當年不願屈膝投降,不願苟且偷生,很多人不理解,現在看看一個知府面對叛亂棄城而逃,一個國家面對強敵集體逃亡。看來,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像項羽這樣的英雄真是太少了。

項羽當年自刎時只想到自己寧死不屈,沒想到他的死給後人留下了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

這個話題的重點就在於,一個人,特別是一個男人,應該抱著怎樣一個理念活著。

是包羞忍恥的苟且偷生,還是大義凜然的視死而歸。

這關係到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取向問題。

這個爭論還會延續。

最後我想到唐朝末年一位叫汪遵的詩人,他也寫了一首《詠烏江》。

兵散弓殘挫虎威

單槍匹馬突重圍。

英雄去盡羞容在,

看卻江東不得歸。

霸王項羽的橫劍一刎,後代詩人的二千年的爭論

霸王項羽的橫劍一刎,後代詩人的二千年的爭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