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蘭王子在泉州

原創 :陳日升 (泉州歷史文化中心)

國務院文化部外聯局亞洲處的同志,曾向《泉州晚報》轉達斯里蘭卡政府代表團查詢明代錫蘭王子在泉州的事蹟一事。我們查閱了有關史料和進行一番社會調查,弄清了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它是鄭和下西洋所結的果,是中錫歷史上文化交流和經濟貿易的一件大事。

鄭和下西洋和錫蘭王子定居泉州

 永樂七年(1409年),鄭和第三次統舟師前往西洋各國,途經錫蘭山國。據《鄭和在錫蘭所立碑》載:鄭和船隊到錫蘭山登陸時,為修友好,禮佛於其佛寺,並佈施大量金、銀、絲、絹、香爐、花瓶、香燭等物。

鄭和的這一友好行動,受到當地居民的歡迎;可是其王亞烈苦奈兒卻蓄意欲害鄭和。為了避免衝突,鄭和率船隊往他國。“王又不睦鄰境,屢邀劫往來使臣,諸蕃皆苦之。及和歸,復經其地,乃誘和至國中,發兵五萬劫和,塞歸路。和乃率步卒二千……由間道,乘虛攻拔其城,生擒亞烈苦奈兒及妻子、頭目,獻俘於朝…,…·帝憫其無知,並妻子皆釋,且給以衣食。命擇其族之賢者立之。有邪把乃那者。諸俘囚鹹稱其賢,乃遣使齏印誥封為王。其舊王亦遣歸。自是……貢使載道,王遂屢入貢。”(《明史》外國傳·錫蘭山)

 據《錫蘭簡明史》載:耶巴乃那“後來被稱為不刺葛麻巴忽剌批,即波羅迦羅摩巴忽·羅闍。他並於公元1416年(永樂十四年)及1421年(永樂十九年)攜帶貢物親訪中國朝廷。”

至宣德五年(1430年),鄭和等齎敕及錦綺、紗羅、彩絹往賜各國,同時賜錫蘭山。八年,王不刺葛麻巴忽刺批遣使來貢。詔賜文綺。王於是在正統元年(1436年)、正統十年(1445年)及天順三年(1459年)陸續派遣使者前來。天順三年所派使者為王子世利把交刺惹。以後就再沒有使者來貢。

這段中錫關係歷史如何評價?《錫蘭簡明史》十七章評道:“波羅迦羅摩巴忽時期,詩人和學者盛極一時,他們的作品使其統治時代發出光輝……無可置疑是本島最偉大的國王之一。他獲得人民的愛戴,在位五十五年後逝世,享壽極高。”這說明,明政府當時的措施是符合錫蘭山國家民族利益的,為錫蘭山的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

泉州,明代永樂三年,在府城南三十五都車橋村設來遠驛,以招待海外諸國貢使。成化八年(1472年),提舉司移置福州,驛廢。因此,天順以前來貢,除直達京師者外,都在泉州。這位王子奉使來到泉州,並決定住在泉州,不再回國。他接受漢文化,並以名字第一個字“世”字為姓。從此,我國百家姓中又新增加了一個姓氏。

世氏居住泉州不肯回國的原因,只要把錫蘭的歷史和世氏奉使入貢的時間結合起來研究就可明白。《錫蘭簡明史》第十七章載:“庫陀以及某些僧訶羅文詩篇,好象提到波羅迦羅摩巴忽(即邪把乃那)六世的一些兒子,但是被選繼承王位的王子,是他的女兒優羅俱陀耶·提鞠所生之子。他的兒子也許都在他生前逝世,或者本族慣例是由女方繼承王位。”

其實,他的兒子並沒有“都在他生前逝世”,世利把交刺惹就還活著,他出使中國,留在泉州。波羅迦羅摩巴忽於成化二年(1466年)去世,他的兒子天順三年(1459年)奉使入貢未回,而王位已被外甥繼承。這就是錫蘭王子留居泉州最主要的原因。

世利把交刺惹入貢時,是否帶妻子一同來,不得而知;但他在泉州留有後代。

錫蘭王子的後代在泉州的情況

世氏在泉州,不但置產業,學習漢文化,而且中科舉,著書立說,設校教學,影響很廣。有的名載《泉州府志》及碑碣上。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世寰望中舉。是時,泉州知府蔡善繼,悉心民瘼,佈政清和,飭修學宮,獎勵學風。世氏頗受其獎掖,故學以有成。善繼在泉政績顯著,如剔除蠹弊,緩刑去殺等。時逢疫癘,他施藥施錢,百姓賴以全活者很多。又建溜石塔,以為泉郡科甲之徵兆。乙卯科(1615年),泉士登科者佔閩省之半,已未科,莊際昌連奪會元、狀元。因此,蔡擢本省按察司副使時,郡人思其功,建祠於蔡襄祠後;萬曆四十八年為立《泉郡守五嶽蔡公德政碑》,莊際昌為記。泉郡著名官紳均列名同立石。世寰望以舉人有重望而列名其中。今碑立於蔡襄祠內。

再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是世拱顯。《泉州府志·文苑》載:“世拱顯,字爾韜,號小山,晉江人。本錫蘭山君長巴來那公之後。康熙癸已恩科舉人。幼聰穎,九歲能文,有神童之稱。十三丁亂,輟業,備歷艱辛者七載。弱冠,安溪李光坡(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李光地之弟)延為西席……光坡編撰十三經注疏,多與拱顯互相參訂”。拱顯自為諸生,每考試多冠軍前列。其受業者皆先後獲俊。“及舉於鄉,文名日噪。詩詞古文皆卓然成家,時藝則理法兼備,援經據籍,牢籠群言。設教於小山叢竹亭,執經問難者履滿戶外,輟巍科居顯秩者不可枚舉。即七邑人士遠不能執贄者,為文會必馳赴齋中求其改竄甲乙,多所造就。”又稱他生平言方行矩,恬淡自甘,身未嘗與外事,足未嘗履公庭,泉郡人士稱為楷模。“觀風整俗使劉公師恕,贈以‘績學砥行’之額。壬午,郡守郭公延修府志,舉鄉飲正賓。授永定教諭,以老疾辭。壽八十三終。所著有《四書管窺》、《詩經輯要》及詩文集。(採《世氏家傳》)”

世氏部分族人住居寒圖七甲,雍正三年(1725年),有世濟美者,曾向製圖四甲洪泗卿買位於龍會宮後的田地房屋,雍正四年洗盡賣契。中人有世震初,說明世氏有分支蕃衍。其居留地與龍會宮相距不遠。

這些田厝池塘,後皆為釋迦寺產。契據也由釋迦寺保存。錫蘭人都是虔誠的佛教徒,釋迦寺也許正是他們誦經禮佛的場所。

錫蘭王子居留泉州及其後代在泉州的活動和發展,對促進中錫人民的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做出卓有成效的貢獻,它是中錫人民友誼的結晶。

注:本文與傅金星先生合撰

錫蘭王子在泉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