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民族的艺术瑰宝

原创: 王今生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

南音:民族的艺术瑰宝

南音又名南乐,闽南一带俗称洞管、弦管,是我们中华民族古典音乐的一枝奇葩,国之瑰宝。

1960年,我回泉州工作时,曾向省文化局局长陈虹建议,建立南音专业团体,为民族音乐的推陈出新建立基地。陈虹同意了,并命名为“泉州民间乐团”。乐团成立后,即由省、市联合创办训练班,几年中培养了一批演唱人员。目前泉州的南音骨干,相当部分是这时培训出来的。

十年动乱时,乐团成为批判的对象,我蒙难,乐团也被解散了。粉碎“四人帮”后,虽然乐团再度恢复了活动,但泉州南音事业的损失却是无法弥补的。

近几年来,国内有识之士和海外侨胞、华裔南音爱好者及热心人士,倡议举办了东南亚南音大会唱。泉州也举行过三次南音会唱。这些活动,引起国内外,尤其是国际音乐界的注目,南音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音乐”。美国知名音乐家福它纳斯说:“即使到了这个世纪,欧洲现代的音乐还是无法和它相比;这种音乐也比任何当代乐曲更加现代化。”而这一“伟大的音乐”,目前仍完整地保存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

1984年,泉州市委召开一次座谈会,到会的学者、专家和海内外的南音界人士把南音喻为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不少专家指出,南音是我国音乐文化的堆积层,对研究我国音乐史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议成立中国南音学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85年6月在泉州正式成立了“中国南音学会”。

南音,既然是一个文化的堆积层,首先应该妥善地保护好,先继承下来。好比挖掘地下文物一样,层层挖掘,才能达到保护和了解优秀民族文化的目的,也才谈得上发展和创新。其次是南音和南戏,尤其和梨园戏,它们是孪生姐妹,在研究方法上应互相配合。南音的唱词为泉州方言,而泉州的方言保留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汉语,包括古典音韵学,而且涉及了海外的交通、宗教等方面。因此研究南音,不仅在于音乐范畴,还应该越过音乐,去探寻其中蕴含的宗教、经济等诸方面的内容。

鄙见如此,望海内外音乐界知名人士和南音爱好者,共同来考虑这个问题,共同做好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