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垂青史的才女兼美女歷朝歷代均層出不窮,誰是第一蕙心才女

中國古代名垂青史的才女兼美女歷朝歷代均層出不窮,其中名氣最大的自然首推易安居士李清照,其他如詠絮的謝道韞、著書的班昭、善作斷腸詞的朱淑真等,莫不是倚馬可待,才氣不讓鬚眉之輩。然若論心眼之千靈百巧,繁複細密,若論蕙質蘭心,則應首推為情巧作“璇璣圖”的蘇蕙。

古代名垂青史的才女兼美女歷朝歷代均層出不窮,誰是第一蕙心才女

據《晉書·列女傳》記載,蘇蕙是始平(今陝西興平)人,約生於前秦苻堅永興元年(357),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是陳留縣令蘇道質的三姑娘。蘇蕙從小天資聰慧,三歲學字。五歲學詩,七歲學畫,九歲學繡,十二歲學織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豔的書香閨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其中不乏名門望族子弟,但所言皆屬庸碌之輩,均被蘇蕙婉拒。

蘇蕙膚色細膩,明眸皓齒,舉止嫻雅,完全象一個江南女子一樣秀美。她不管屋外紛飛的戰火,一心沉醉於詩詞歌賦之中,性情與當時熱衷於玩槍弄刀的生活環境格格不入,她把自己的喜怒哀樂也就全部寄託在詩文之中。她的詩文辭句清雅,情感濃郁,表達方式往往又玄秘莫測,所以她的才華幾乎就沒人重視,她從未遇到過一個能與她談詩論文的知音。由此一來,便形成了一種自怨自艾、孤芳自賞的心態,宛如一株空谷幽蘭。

蘇蕙十六歲那年,跟隨父親遊覽周原名剎阿育王寺,在寺西池畔看到有位英俊少年仰身搭弓射箭,弦響箭出,飛鳥應聲落地;俯身射水,水面飄出帶矢游魚,真是箭不虛發。池岸有一出鞘寶劍,寒光閃亮,壓著幾卷經書。蘇蕙頓生仰慕之情,攀談中知此一少年即是竇滔。雙方父母作主,竇滔與蘇蕙遂於前秦建元十四年(374)結為夫妻。

根據《晉書·竇滔妻蘇氏傳》與李善少《江淹別賦》中的《織錦回文詩序》所言,可知竇滔在苻堅當政後,覺得文武才略有了施展的機會,入仕前秦,政績顯著,屢建戰功,升任秦州刺史。後因被奸臣忌功嫉能,讒言陷害,被判罪徙放流沙(今新疆白龍灘沙漠一帶),與妻蘇蕙在阿育王寺北城門外海誓山盟,揮淚告別。可是竇滔到流沙後卻結識了了善於歌舞的趙陽臺,並納趙陽臺為妾。這令身為原配的蘇蕙與趙陽臺關係頓時緊張,兩人在竇滔面前相互詆譭,結果是竇滔對蘇蕙日漸不滿。在蘇蕙21歲時,竇滔獲令鎮守襄陽,從甘肅動身時也將趙陽臺帶在身邊,對丈夫攜小妾動身的蘇蕙甚為不滿,拒絕與夫君一同前往襄陽。這一舉動使竇滔與蘇蕙之間的感情關係落入冰點,隨後竇滔斷絕了與蘇蕙的聯繫。

“及滔將鎮襄陽, 邀蘇氏同往, 蘇氏忿之, 不與偕行”。竇滔對她總是敬重的,因此要奔赴襄陽的時候還想帶著自己這位多才精明的賢妻,可是蘇蕙拒絕了。因為真誠地愛過,認真地相信過,那個男人的背叛才顯得如此不可忍受——雖然那是一個可以公開納妾的時代,但畢竟曾經山盟海誓忠貞不渝,現在卻坐擁另外一個女人邀請同行,讓她情何以堪?

愛情理想破滅了,因此蘇蕙寧願忍受孤獨地煎熬也不願意接受妻妾同存的侮辱,雖然去了依然是正妻,依然有名分,依然維護體面,但是她選擇了尊嚴地拒絕,她以為自己可以守衛著曾經被背叛過的理想和愛情,傷痕累累地支撐下去——很快,事實就證明這種典型的愛情理想主義式地選擇是如何地錯誤。

兩晉十六國期間,雖然民族大融合讓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依然處在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系統裡,同時,由於戰亂的頻繁,很多婦女的命運更加悲慘,這個時候蘇蕙選擇了孤獨自守,其實是自己找了一條慢性自絕之路。

“滔遂偕陽臺之任, 斷蘇音問。”——竇滔跟小三到了襄陽,並跟她斷絕音信。那個時候她才二十多歲,名門閨秀知書達理之人,失去了丈夫,一個人面對孤燈於日日夜夜,為了那份理想的堅持,不能退出亦不能再嫁,成了事實上的守活寡者。

蘇蕙獨自守在長安空閨中,日子稍長,便感到寂寞難耐。丈夫在身邊時,不太能感覺出他的多少好處來,現在一離開,思念之情卻是刻骨銘心,真是一日夫妻百日思啊!她不由得有些悔恨當初的負氣了。悔恨之餘,她便夜以繼日地用吟詩作文來排遣孤寂的時光。一天,她心不在焉地把玩著一隻精巧的小茶壺,壺身上繞著圈刻了一圈字——“可以清心也”,她玩著玩著,忽然發現這五個字不論從那個字開始讀,都可以成一句頗有意趣的話。於是靈感頓至,她設想可以利用這種巧妙的文字現象,來構成一些奇特的詩。幸虧,她讀書識字,也幸虧,她女工嫻熟,這樣寂寞苦守的日子,她至少可以記憶,可以把思念與痛苦化作文字宣洩在那條織錦裡——《璇璣圖》中差不多每一個字都要在順念、倒唸中能合於句子, 在縱橫交叉點上或轉折處的字都要作幾個字用而均能諧調順當, 又要考慮句子長短及押韻, 這當中的難度, 實無法估計——可也許只有這樣,才能讓她不用數麻錢地渡過無數個不眠之夜!

這時,她正有滿腔的幽思和深情想有抒發,現在又找到了這種奇巧的表達方法,於是廢寢忘食地進行構思。構思既成,她又費了好幾個月的工夫,把詩織在錦緞上,這副錦緞長寬都是八寸,上面織有841個字,分成二十九行,每行也恰是二十九字,每個字縱橫對齊;這些文字五彩相間,縱橫反覆都成章句,裡面藏著無數首各種體裁的詩,詩意多為傾訴她的思念之情。蘇蕙把這副錦緞命名為“璇璣圖”,璇璣,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之所以取名璇璣是指這副圖上的文字,排列象天上的星辰一樣玄妙而有致,知之者可識,不知者望之茫然。當然,其中也暗寓她對丈夫的戀情,就象星星一樣深邃而不變。

“璇璣圖”織好後,蘇蕙派人送往襄陽交給竇滔。旁邊的人見了這圖,都不知其中有何含意,可對詩文不甚通解的竇滔,捧著“璇璣圖”,細細體味,竟完全讀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心有靈犀一點通吧!旁人詢問其故,竇滔意味深長地說:“這是我家的語言,不是我家的人,莫能解之。”竇滔讀到這些情意真摯悲切的詩文,良心發現,痛恨行為之不檢,遣離情婦趙陽臺歸關中;具備車輿禮邀迎接蘇蕙到襄陽。自此,夫妻恩愛日深,竇滔也漸漸跟著蘇蕙學習詩詞,兩人常常一同流連於詩詞的海洋中。

蘇蕙的“璇璣圖”轟動了那個混亂的時代,大家爭相傳抄,試以句讀,解析詩體,然而能懂的人寥若晨星。“璇璣圖”流傳到後世,又不知令多少文人雅士傷透了腦筋。據武則天《織錦回文記》記載,唐時可以從中讀詩二百餘首。宋代高僧起宗,將其分解為十圖,得詩3752首。到了明朝,經史學家康萬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璣圖”讀法》一書,說明原圖的字跡分為五色,用以區別三、五、七言詩體,後來傳抄者都用墨書,無法分辨其體,給解讀造成困難。康萬民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閱讀方法,分為正讀、反讀、起頭讀、逐步退一字讀、倒數逐步退一字讀、橫讀、斜讀、四角讀、中間輻射讀、角讀、相向讀、相反讀等十二種讀法,可得五言、六言、七言詩四千二百零六首;每一首詩均悱惻幽怨,一往情深,真情流露,令人為之動顏。後人又推讀出7,958 首。清乾隆年間,扶風縣知事熊家振撰修的扶風縣誌,言其已讀詩9958首。

《璇璣圖》為一塊八寸見方的手帕。原圖以紅黃、藍、白、黑、紫。五色絲線織繡,容納入百四一字,分二十九行排列而成。外圍與內部井字圖案,是紅字,四角縱橫皆六字黑色。上下兩方縱六橫十六和左右兩方縱十三橫六字各為藍色字。井字中心,上下兩方縱四.橫五和左右兩方縱五橫四以及井內中心四角縱橫各三為黃色。縱橫回璇反覆逆順讀皆成章句,可組成三、四、五、六、七言詩。每首詩語句節奏明快,對仗工整,韻律和諧。如訴如怨;情真意切。讀之,傷感處催人淚下,愉快處使人破涕而笑,真可謂妙手天成,怪不得竇滔讀後,“心有靈犀一點通”,痛改前非,至今仍被人們傳為夫妻乖離而又破鏡重圓的佳話。

古代名垂青史的才女兼美女歷朝歷代均層出不窮,誰是第一蕙心才女

“璇璣圖”這八百四十一個字排成的“文字方陣”,竟然能衍化出數以千計的各種詩體的詩來,讀法更是千奇百怪。今天我們要想徹底讀懂,縱使花上幾年工夫,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而當初蘇蕙僅用了幾個月時間,不但構思好,還要織在錦緞上,靠的除了她的一腔深情外,也絕對少不了她的絕世才情。

這裡僅選擇幾首從“璇璣圖”中整理出來的詩,以體現蘇蕙情意之一斑:

蘇作興感昭恨神,辜罪天離間舊新。

霜冰齋潔志清純,望誰思想懷所親!

這是一位被“新人”取代的“舊婦”唱出的幽怨和不平,但對於遠方的夫君她依然懷著“霜冰”般純潔的一片真情。

傷慘懷慕增憂心,堂空惟思詠和音;

藏摧悲聲發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這首詩正讀、反讀皆可,描述了滿懷悲思的人兒,獨自坐在空寂的堂上撫琴,琴聲時而嗚咽如泉,時而激越如風,傾訴著撫琴人翻卷漲落的心聲。

嗟嘆懷所離徑,遐曠路傷中情;

家無君房幃清,華飾容朗鏡明。

葩紛光珠耀英,多思感誰為榮?

周風興自後妃,楚樊厲節中閒。

長嘆不能奮飛,雙發歌我袞衣;

華觀冶容為誰?宮羽同聲相追。

悽愴的六言詩,訴說著女主人公在空寂的“房幃”中對鏡梳妝時的幾多哀嘆,她縱然有著“葩紛”、“耀英”的容顏,但韶光易逝,夫君難回,這如花的年華,又“治容為誰?”

寒歲識凋松,真物知終始;

顏衰改華容,仁賢別行士。

這首可回讀的五言詩,用歲寒後凋的松柏作比,吐露了她對夫君矢志不移的貞情;倒轉來讀,則表現得更加激揚蓬勃,感人至深。

讒佞姦凶,害我忠貞;

禍因所恃,滋極驕盈。

這裡又對那位奪她夫君的趙陽臺進行了痛斥,喻她為“讒佞”,蘇蕙之所以被丈夫拋在長安,全因了那位趙陽臺讒媚進言,恃寵邀情,怎不讓蘇蕙憤恨至極。

一幅副深情玄妙的“璇璣圖”的意韻,決不是一篇短文章能講得清楚的,若想領會其中奧妙,只有自己會心品味,方能漸至佳境。它實在是中國文字深奧、古奇、優美與藝術化的最佳詮釋。

一幅“璇璣圖”使才女蘇蕙名聲大噪,千古稱奇。雖說當時南方因天時地利,才子才女多如過江之鯽,然而北國僅以一個才貌俱佳的蘇蕙,就足以使他們黯然失色,真可謂是月明中天,群星失燦。

後來,歷代不少有才之士紛紛想模仿“璇璣圖”創作詩歌,以與蘇蕙平分秋色;但最終除了作出一些“迴文詩”外,僅有宋代大學士蘇軾創造的一種“反覆詩”,尚有一些“璇璣圖”的意韻,全文排列如下:

雨     冷

藏    雲    襯

山            紅

遠       望        花

水  流  春   老   吟  殘   蕊

窪        鬥        遠

東             含

隱    叉    香

筍     吐

“反覆詩”的字排成一菱形,外圈任取一字開始,左旋右旋,讀之皆可,能得五言絕句三十首;圈內十字交叉的十三個字,順讀、橫讀、逆讀,可得七言絕句四首;以中間的“老”字為樞紐,左右上下旋讀,又可得詩若干首;若將所有二十九字任取一字隨意迴旋,取其壓韻,還能得詩若干首。據說以這二十九字反覆變化,可讀出七、八十首詩來,可以說是神奇巧妙,與“璇璣圖”異曲同工。然而,從氣勢上,變化的花樣和難度上,它仍與“璇璣圖”難以相提並論。蘇蕙用一腔幽情創制的“璇璣圖”真能稱得上千古之絕唱!

儘管《璇璣圖》這種文字遊戲性的東西不會成為偉大的詩篇,但蘇蕙的才情畢竟是令人驚歎的。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有詩稱讚說:

千詩織就回文錦,如此陽臺暮雨何。只是英靈蘇蕙子,更無悔過竇連波。

清代詩人王士正也有為蘇若蘭曾被竇連波遺棄鳴不平的詩《織錦巷》,詩句為:

慧絕璇璣手,當如棄置何?憐她蘇蕙子,枉嫁竇連波。

蘇蕙另著有文詞五千餘言,後經隋末喪亂,全部散落。

古代名垂青史的才女兼美女歷朝歷代均層出不窮,誰是第一蕙心才女

附1:織錦回文記

[唐]武則天

前秦荷堅時,秦州刺史,扶風竇滔妻蘇氏,陳留令武功道質第三女也。名慧,字若蘭。識知精明,儀容秀麗。謙默自守,不為顯場。年十六歸於竇氏,滔甚愛之;然蘇性近於急頗傷嫉妨。滔字連波,右將軍於真之孫朗之第二子也。風神秀偉,精通經史,允文允武,時論尚之,苻堅委以心普之任,備歷顯職,皆有政聞,遷秦州刺史。件旨,謫戍敦煌。會堅克晉襄陽,慮有危逼,藉滔才略,乃拜安南將軍,留鎮襄陽。初,滔有寵姬趙陽臺,歌舞之妙,無出其右,滔置之別所。蘇氏知之,求而獲焉,苦加捶辱,滔深以為憾。陽臺又專蘇氏之短,讒毀交至,益恨焉。蘇氏時年二十一,滔將鎮襄陽,邀蘇同往,蘇氏忿之,不與偕行。滔攜陽臺之任,絕蘇音問。蘇氏悔恨自傷。因織錦為迴文,五彩相宣,瑩心耀目,縱橫八寸,題詩二百餘首,計八百餘言,縱橫反覆皆成文章,其文點畫無缺,才情之妙,超古邁今,名曰《璇璣圖》。然讀者不能悉通。蘇氏笑曰:徘徊宛轉,自成於章。非我佳人莫之能解,遂發蒼頭,至襄陽焉。滔省覽錦雲,感其妙絕,因渝陽臺令謝怒;而具車徒,感禮邀迎蘇氏,歸於漢南,恩好愈重。蘇氏著文詞五千餘言,屬隋季喪亂,文章散落,追求不獲,而錦字迴文盛見傳寫,是近代閨怨之宗旨。屬文之土,鹹龜鏡焉。聯聽政之暇,留心墳典,散帳之次,偶見斯圖,因述若蘭之多才,復美連波之悔過,遂制此記,以示將來也。

附2:

地方上出了這麼一位卓越的女才子是很榮幸的,後人為了紀念她,把她在法門寺住過的小巷取名為“織錦巷”“修的臺取名為“織錦臺”;漂洗過絲線的渠池取名為“續坑”;在她送竇滔去流沙的法。門寺的北門外城牆上磚刻“西望續坑”四個大字,和“蘇氏安機處”五個小字。並以青石一方上面刻“璇璣圖迴文“,嵌鑲在北門照壁中間,供人玩味觀賞。照壁上還刻有“武鎮泰國”四個大字和“安南將軍遺址”六個小字。

蘇蕙的丈夫竇滔死後埋葬於家鄉——今扶風縣周秦坡村南(北離法門寺五公里)。墓前有清乾隆時陝西巡撫畢沉題刻的“前秦安南將軍竇滔墓”碑和墓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墓是否為竇滔與蘇若蘭夫婦同穴葬,待考。不過他們的後裔仍存,至今周秦坡老莊還有十多戶竇姓人家,過去每年清明節時,他們都要帶上獻祭食物和香表,團聚在竇滔墓前掃墓奠祖。竇滔蘇若蘭夫婦離合悲歡曲折的愛情故事影響十分深遠。至今周原一帶,甚至關中西部各縣,男女青年結婚,女方要織許多三色以上的花手帕,贈送給新郎的親友們,用意在於警惕男方不要三心二意,愛情要專,經常念念不忘夫婦恩情。此事已經形成了傳統的地方禮俗。現在女方已不用土法織手帕了,多購買機織巾,以故扶風縣毛巾廠織造的彩花小毛巾十分暢銷。

才華文采出眾的蘇若蘭織錦回文詩《璇璣圖》在文學上影響也是很長久的。自她以後,千多年來,歷代不少文人學士,也創制了許多回文詩詞,如南朝齊的王融,唐代的藩孟陽、張薦,宋代的王安石、蘇軾、李禺,明代的湯顯祖、張芬,清代人張淮、邱瓊山、謝默卿等,也都寫過多首迴文詩。但能象蘇若蘭的《璇璣圖》能讀出幾千首的,目前還沒有。不過,後人的迴文詩詞也有創新:有的詩詞可隨句倒讀;有的詞點破原句,倒讀構成同體詞;也有將詩句倒讀後變成一詩詞的,難度逐漸加深。後來的迴文詩詞不論有幾多變新,蘇若蘭總是他們的啟蒙老師。此舉數首迴文詩詞如下:

蘇軾《迴文七言絕句一首》,詩云:

紅箋短寫空深恨,錦句新翻如斷腸。風葉落殘驚夢蝶,戍邊回雁寄情郎。

倒讀則為:

郎情寄雁回邊戍,蝶夢驚殘落葉風。腸斷如翻新句錦,恨深空寫短箋紅。

蘇軾有首隨句倒讀的《菩薩蠻》,二、四、六、八句是一、三、五、七句倒讀:

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香汗薄紗涼,涼紗薄汗香。手紅水碗藕,藕碗水紅手。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

湯顯祖在雜劇《邯鄲記》中,描寫崔氏人宮為奴,織錦時思念文夫盧生,織迴文詞《菩薩蠻》感悟皇帝,詞曰:

梅題遠色春歸得,遲鄉瘴嶺過愁客。孤影雁回斜,峰寒逼翠紗。窗殘拋錦室,織急還催織。錦官當夕情啼斷望河明。

自尾部點破原句,仍然構成內容相同的《菩薩蠻》:

明河望斷啼情夕,當官織錦催還急,織室錦拋殘,窗紗翠逼寒。峰斜回雁影,孤客愁過嶺。瘴鄉遲得歸,春色遠題梅。

張芬以《寄懷素宙陸姊》一首七律,點破原句倒讀變成了意思相同的《虞美人》詞。詩云: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靜燈殘未得留。風冷結陰寒落葉,別離長望依高樓。遲遲月影移斜竹,疊疊詩餘賦旅愁。將欲斷腸隨斷夢,雁飛連陣幾聲秋。

倒讀構成《虞美人》詞一首:

秋聲幾度連飛雁,夢斷隨腸斷。欲將愁旅賦餘詩,疊疊竹斜稱影月遲遲。樓高依望長離別,葉落寒陰結。冷風留得未殘燈,靜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迴文詩範圍擴大到詞,又進入了對聯領域,而且有不少趣聞。清代北京有座“天然居”酒樓,樓上高懸一副五言迴文短聯,文曰: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乾隆皇帝把這副對聯迴文成上半副對聯,徵邀下半副對聯,紀曉嵐對上了下聯,文曰: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有個無名的窮書生不服氣,也對上了下聯,文曰:

僧遊雲隱寺, 寺隱雲遊僧。

兩則下聯可同稱佳妙,為人仰慕,流傳於世,從此迴文對聯逐漸多了起來,至今仍然盛行。人們一談到迴文詩、詞、對聯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想起了千年前創始迴文織錦《璇璣圖》的才女蘇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