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林語言教育:暑假過半,正是做這六件事的時候

一轉眼,就到了八月份。暑假已經過去一半,不同於假期剛開始的興奮、新鮮,此時的孩子們容易逐漸產生倦怠,有時候對事情提不起精神,作業不寫、計劃讀的書也不看,如果這個狀態一直持續到開學,那麼孩子將很難適應開學的節奏。

今天培林語言教育就來告訴你們如何在暑期的後半段裡高效利用時間,擺脫“暑期綜合徵”!

培林語言教育:暑假過半,正是做這六件事的時候

首先,先判斷你家孩子是否具有“暑期綜合症”:

作息不規律,愛睡懶覺

做事不積極,能拖就拖

暑假時間長,自制力不強的孩子總會想著“我現在放假在家,有的是時間,這個今天不做,可以推到明天來做”,造成“今日事,明天畢”的情況。

“沉迷”電子世界,一玩就是幾小時

暑假進行到現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可能已經早已適應了這種假期生活,有更多的可支配時間、爸媽工作不受管束,少了平時上課放學的固定安排......

這時的他們受到電子世界的誘惑,花費在這上面的時間可能會隨著假期遞增,守在電視機前看電視,坐在電腦桌前打遊戲,一玩就是幾個小時。

培林語言教育:暑假過半,正是做這六件事的時候

擺脫“暑期綜合症”小妙招

一、科學制定作息,讓暑假的後半程事半功倍

相信在暑假初期,家長們已經和孩子商量著製作了一份暑期時間表,現在假期進行到中間階段,家長們也可以根據孩子前半段時間的表現適當地進行一些更改,讓孩子更高效地度過暑假剩餘時間。

譬如,對於每天幾點起床,幾點睡覺,要做多長時間的作業,可以玩多長時間,看多長時間的電視等規定可以按照孩子上學時的作息規律來做相應調整。

在制定計劃表時,重要的不是時間有多詳細有多具體,而應該是實際的可操作性有多少。父母在和孩子制定計劃表時,可以將具體的時間換成時間段,從而避免時間的偏差。

需要注意的是,假期時間表一定是孩子認可的,而不是家長強加給孩子的。

2、規定暑假作業完成進度

暑假期間孩子們在完成暑假作業的問題上普遍會出現諸如作業拖拉、 注意力不集中、答題不規範等問題。

孩子出現這些現象,家長也不要著急。可以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估計一個完成時間,然後徵詢孩子,如“語文40分鐘能做完嗎?數學30分鐘能做完嗎?”共同商討制定暑期作業完成時間。

同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完成每天定量的作業,並對後期作業完成計劃做相應修改,在孩子完成作業後及時表揚,或給予適當的獎勵。

3、不要盯著孩子寫作業

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寫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就會一邊幫孩子塗擦,一邊責怪孩子。但在這種學習氛圍下,孩子很難產生學習興趣。

到了暑假中期,孩子正處於學習倦怠期,這時候家長的頻繁說教是很難聽進去的。如果發現孩子做作業出現情況,可以走到孩子身邊問“是不是遇到了難題做不下去了,要不要爸爸/媽媽幫你一下”,而不是一直在旁邊盯著。

培林語言教育:暑假過半,正是做這六件事的時候

四、適量添加興趣班,暑假變得有滋有味

進入暑假中期,家長在為孩子選擇興趣班時,一定不能隨大流,興趣班是給孩子報的,所以一定要根據孩子自身情況以及孩子本人的意見來選擇。不要硬逼著孩子參加某個他不喜歡的班,這樣反而會扼殺孩子的興趣。

同時,家長在選擇興趣班時,應先考察興趣班的信譽、合法性,以及辦學場地、設施和辦學條件等。最好的考察方式就是到班上試聽一兩節課,然後再慎重抉擇。

報興趣班要考慮孩子的承受力,考慮孩子的情緒。不要貪多,如果讓孩子疲於應付,就體會不到樂趣了。

五、自主預習,為新學期打下基礎

在暑假中期抓住預習的大好時機還來得及!這段時間也需要家長們多多督促孩子,養成自主預習的習慣,才能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為新學期的知識做好學習準備。

在預習過程中,一方面要幫助孩子初步理解新知識,歸納新知識的重點,找出疑難問題;另一方面,複習、鞏固、補習與新知識相聯繫的舊知識,聯繫舊知識,學習新知識,使知識系統化。

那麼該如何預習呢?

通過查閱工具書、相關資料或請教他人等方式來掃除學習預習

認真閱讀課本,找到問題後標上記號

將所預習的內容列成提綱、提煉概括為有邏輯聯繫的綱要結構,使之層次分明,觀點突出

六、抓住集中閱讀的大好時機,多讀幾本好書

很多家庭都會在暑假剛開始的初期選擇帶孩子出去旅遊,現在到了暑假中期,進入到了集中閱讀的最佳時機。

讀書不僅有助於增長知識,開發智力,還能陶冶情操,轉移電視、遊戲的誘惑。暑假正是讓孩子培養閱讀興趣,積累閱讀量的大好時機。

如果暑假前期孩子沒有養成閱讀習慣,那麼從現在開始,合理安排閱讀時間、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家長可以結合孩子的興趣或老師推薦的書單,選擇一本或幾本好書,讓孩子每天在安靜的環境中,認真進行至少 1 小時的有效閱讀。

家長不用限定孩子必須看經典名著,先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只要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能夠靜下心來看書就可以了。同時,父母的言傳身教也很重要,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不玩手機,與孩子一起閱讀,這樣孩子才能遠離手機等電子產品,愛上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