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博士发万字长信控诉父母 只因为“爱”得太深

本期故事的主人公叫王猛(化名),他用万字长信讲述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始末,控诉父母“过度控制”,引发了数万网友的激烈讨论。

留美博士发万字长信控诉父母 只因为“爱”得太深

在父母和外人眼里,王猛身上有无数耀眼的光环:

从小成绩数一数二,以高考理科状元的身份顺利考上北大,后来又进入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攻读研究生……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

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

他甚至还准备再回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

那么原生家庭到底给他带来了怎样的伤害呢?

在王猛的记忆中,两三岁时母亲曾把他打扮成女孩的模样,还拍摄了他穿裙装的照片,甚至不厌其烦地提起这段“趣事”。

留美博士发万字长信控诉父母 只因为“爱”得太深

小学时反复受到欺凌,母亲叫王猛去给老师讲,“而且要哭着讲。”

因为不会剥鸡蛋,他遭到同学的取笑,这件事传到亲戚耳朵里,又被多次嘲弄。

可是面对外人的取笑,家人从来不表态,从来不向着他说话,认为又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从小到大,他连自己挑选衣服的权利都没有。因为“母亲喜欢包办事情”,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她的审美来置办的。

有次文艺表演,班主任让大家穿短裤来,可是母亲不由分说让他穿上了长裤,带上短裤备用的请求也被无情驳回。

留美博士发万字长信控诉父母 只因为“爱”得太深

印象最深的,是五年级时参加奥数考试。王猛带去的文件夹丢失,找回之后发现已经被人划坏,涂抹得乱七八糟。

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本以为会得到家人的安慰,没想到母亲却歇斯底里地说:

“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留美博士发万字长信控诉父母 只因为“爱”得太深

转眼到了高中,王猛跟家里反映在校的情况:因为被调换了座位,周围的学习环境很糟糕。

父亲不由分说,大动肝火地吼道:

“同桌有什么影响?”

“最卑贱的狗才想要什么公平!”

“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凭成绩好?哼。”

留美博士发万字长信控诉父母 只因为“爱”得太深

眼看着父子关系马上要到达冰点,这时母亲又在干什么呢?

答案是:睡觉。

高二时,王猛再次向父母反映学校的处境,提出想跟校方谈谈,父亲依然没有支持,而是说“你必须学会跟任何人相处”。

考上北大的那个暑假,原本应该其乐融融的毕业旅行,却成了父母“教子有方”的炫耀大会。

留美博士发万字长信控诉父母 只因为“爱”得太深

在王猛的故事里,与父母其实并没有过激的冲突。但是通过他说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他和父母是缺少情感链接的。他的父母是冷冰冰的,自以为是的,喜欢指责控制的,只看到他的成绩和行为,看不到他的感受和需求。他感到的冷漠、委屈和窒息他的父母是无法理解的。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生活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为生活为孩子奔波忙碌,失去了觉察和感受能力,听不见自己的心声,更不会看到孩子的感受。而孩子有颗敏感的心,他们更贴近生命本真,活在自己的感受里,希望被看到,渴望被接纳、需要关爱和温暖。而他的父母从来吝于给予,自己没有的东西,无法给予别人。父母对子女的爱扎根在心底,是一种本能,但是要想这爱长成一树繁花,却需要精心培育,否则能拿给子女的可能只是丑陋的树根或虬结的藤蔓(wan)。所以,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曾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王猛多次沟通未果,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拉黑父母的联系方式,连续12年春节不回家。当看到这封决裂信时,老俩口表示很费解,“还是以前说的那些事”。他们搞不懂为什么儿子不能放下过往,搞不懂明明是“为了他好”、“因为爱他才管他”,最后却落得一身埋怨,与儿子渐行渐远。

一方面是王猛认定自己性格中的“弱点”——比如内向、敏感、不善交际、抗挫能力差,都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

而另一方面,王猛的父母却一直不认错,倒不是碍于面子,而是他们真的认为自己没错。这也是我国很多家庭的缩影,两代人各持立场,用不同观念在彼此间划下一道鸿沟。孩子想要一句道歉,父母只想听一句感恩。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曾经以为长大了就不再脆弱。可残忍是父母给的伤害很难治愈,成长也永远不能消弭脆弱,只能用时间慢慢磨砺,把尖锐的痛磨钝。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父母不能用爱给孩子一个窒息的童年,又因为童年的窒息让他的成年变得贫瘠。

聪明的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鼓励;在他们失落的时候,站在背后默默支持。最好的父母,是在孩子年幼时给予深刻的亲密,又能随着孩子的成长得体的退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