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清明节上坟为什么要“挂青”?你家乡有什么上坟风俗?

贵州茶二哥


一一清明是农村人们祭祀祖先的最重要的一种仪式。

一一在那片寂静的土地里住着我们最亲或最敬爱的人。常年在外的游子们在清明时才能不约而同的赶往那里,为他们带去贡品。贡品在我们家乡是用煮至七成熟的大块五花肉和自酿的纯米酒。在为他们倒上米酒,摆好碗筷后会说着先辈们永远也不再回答的邀请,也可以说出一些思念、亏欠他们的话语。期间须插香烧纸钱,上香的根数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每人三根,也可以一个人代表在场所有人,也是三根,或五、七根,但不能上双数。上香后会作揖三个,再在坟头上挂青,之后是放鞭炮,除去坟头坟边的杂草,并培些新土,以保持坟墓的正常大小和高度。在我们那地区,女性一般是不可以去上坟的,所以在农村会流传没儿子的就是断了香火的说法,但其他的堂侄孙辈一般会顺带给这类人扫墓。只是那份血浓于水的情感社会大打折扣的。如果这类坟墓是单处一地的话,那就很可能成了野坟,无人打理。

一一现在的农村大部分地区还是土葬,家里有经济条件的,在坟头大都会立石碑,并在碑上刻至少三代子孙的名字,儿媳妇,孙媳妇的名字也会以长幼排序。当然,现在农村耕牛和放养的家畜数量大量减少,山上大多杂草丛生,在烧纸钱和放鞭炮后会等火星全部熄灭后再呆上些时间以确定没有山火隐患后才能离去。

一一离开坟地时,气氛通常是沉闷的,或许每个人的心里对自己的这些至亲的人多少还怀有愧疚之心吧!


不敢遥望明天


挂青只是当地清明祭扫的一种习俗!是后继有人的一种表现!

在我们当地清明祭扫,只是在坟头上压些黄表纸,清理坟上长的杂草,在给坟墓培上新土,以前是烧些纸钱,现在都提倡文明祭祀了,严禁上坟烧纸,都会在清理好的坟上或墓碑上挂些五颜六色的假花,在摆上几种水果,以表哀思!

我是农村巧红姐,欢迎关注,共同学习!


农村巧红姐


在农村,清明节上坟挂青,是民间传统的祭祀活动。究其因缘,与过去习俗有关,并且还交杂着一个悲怆的民间故事。

因为柳树具有药效,可以用来治病救人,所以,清明这天,人们喜欢在门上插柳辟邪祛疾,以此形成了一种古老的祈祷习俗。而关于挂青的故事则显得悲怆,与食人魔王黄巢起义有关。

作为农民的领袖,在推翻封建统治中本来具有先进觉悟。但是,在战争中,残暴无耻却让他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传说,他采用过的机械化方式,将活人粉碎,以人肉作军粮,供应围城部队,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食人纪录。

据某些史书上历史学家推测,七人一日食死尸一具,二十多万的部队除去四五万人饭。还有十多万人靠吃人为生。那么至少每天要吃近两万人。三百多天就六百多万人。这个数目确实触目惊心。

对这样的杀人魔王的恐惧是自然的,所以,在广东的梅辽四地流传着挂青避祸的故事。传说,一个妇女身上背着一个大男孩,手里牵着一个小男孩,被黄巢看见。黄巢觉得奇怪,就询问妇女缘由。妇女告诉“手牵的是我儿子,背的是我侄子,他是个孤儿,父母双亡,但代表一房人。如果黄巢杀人,我就背着侄儿走,丢下儿子给他杀。儿子死了,我还可再生,侄子却不能再生了,所以,我背大孩牵小孩”。黄巢听了妇女的话,深受感动,叫妇女赶快回家去,在门前插上青,可躲过杀戮。村人照此做法,果真避开了黄巢的屠村,后人便沿袭了这一传统。

如今,上坟扫墓依然成为农村的优良传统,追忆古人,缅怀祖先。在上坟的时候,送纸钱,燃鞭炮,以果盘酒食祭奠,都是当地的普通的习俗。今年,疫情期间,农村对清明祭祀的习俗有所变化,更多的人选择网上缅怀,送花植树代替烧香烧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