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三點,孩子會乖乖聽你話

我們都希望孩子聽話,昨天的早班車我們已經說過了,我們常用的重複、嘮叨這些辦法,越說孩子越不聽,那麼我們怎麼說才能讓孩子聽呢?

在此之前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據說,溥儀三歲時,慈禧把他叫到病榻前,宣佈他為皇位繼承人,他被當時的氣氛嚇哭了,太監怎麼哄都沒用,奶媽王焦氏把他摟在懷裡餵奶,他才安靜下來。奶媽跟著溥儀進宮,一直陪到他九歲。小孩子在害怕的時候會想到最親近的人,普通人家的小孩子會想到爸爸媽媽,而生在帝王家的溥儀害怕想到卻是奶媽說明奶媽才是他最親近、信任的人。

後來,幼小的溥儀在人事未知的情況下登基為皇帝,在冷酷薄情的宮廷環境中長大,又貴為天子,逐漸變得任性,冷酷,愛惡作劇,經常虐待下人。

做好這三點,孩子會乖乖聽你話

一次,太監給溥儀表演了一場木偶戲,興頭上的溥儀決定獎賞一塊雞蛋糕,為了加點料,溥儀灑了點鐵砂子藏在蛋糕裡,一旁的王焦氏看到了,說:“那裡頭放砂子可叫人怎麼吃呀?那不崩了牙嗎?崩了牙就吃不了東西。人不吃東西可不行呵!”為了讓溥儀舒服點,王焦氏提議用綠豆替換了鐵砂子......太監因此保住了牙!

還有一次,溥儀玩氣槍,目標是太監的窗戶,因為窗戶紙打出一個個小洞很好玩,但卻忽略了屋子裡戰戰兢兢的太監們,聞訊而來的王焦氏連忙制止道:“老爺子,屋裡有人哪!往屋裡打,這要傷了人哪!”,溥儀這才停止。

雖說溥儀在名義上有5位母親,然而他卻沒有從她們那裡感受到一絲母愛。溥儀在這沒有人情味的皇宮裡生長,性格殘忍頑劣,常常虐待責罵太監和宮女們,大家都敢怒不敢言。但是,溥儀只對奶媽王焦氏言聽計從,面對奶媽的說教,他都能記在心裡。

溥儀說:“在宮中惟一能阻止我惡作劇行為的,是我的乳母王焦氏......只有乳母告訴過我,別人和我同樣是人。”

做好這三點,孩子會乖乖聽你話

奶媽離開皇宮後的日子,溥儀都倍加思念,就在自己大婚之後,溥儀又找到了奶媽,常常接她在宮中做客居住。之後江山衰微,淪為偽滿洲國皇帝的溥儀,也不會忘了奶媽,又把她接到長春來贍養,關於奶媽王焦氏的起居,溥儀都親自過問,如同以往一樣重視。

為什麼講這個故事呢?溥儀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帝,上面有太后、母后、師長一大堆,當他任性的時候無人敢管,為什麼他單單聽奶媽的話呢?這個奶媽只是一個沒受過教化的普通農婦罷了。

因為他們關係好,在溥儀幼年,她給了他母愛和溫暖,讓他產生依戀,有了心理撫養資本,溥儀甘願聽她教導、受她影響。

讓孩子聽話的第一條: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關係大於教育,關係大於一切。父母之愛是天生的,孩子對我們的愛也是原愛,孩子對父母有天然的認同和依戀,他們非常希望達到父母的期望。所以,帶著原愛的親子關係應該是十分親密的,如果你們的關係不好,那一定是你愛的不對,愛有正確的打開方式,但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

那麼親子關係已經不好了怎麼辦呢?那就什麼都不要說了,如果真的想為孩子好,想修復親子關係,那麼就默默的陪在孩子身邊,關心他的生活起居,看到他的情緒感受,潤物無聲,等孩子放下戒備,重新接受我們了,再慢慢和他互動,讓孩子重新認同和依戀我們。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放下功利心和目的性,不含誘惑的深情,不求回報的付出,而且一定要有耐心,不能付出一點就希望孩子怎麼改變,就向我們靠近,讓我們擺佈,如果目的性太強孩子會更加抗拒,更加戒備。如果親子關係不好,那說明世界上最親的那個人被我們傷害了,所以無論做什麼,無論付出多少是值得的。

如果是親子關係很好,孩子就會怎麼說都聽嗎?當然不是,重複嘮叨就不行,即便關係很好溝通也是有方法的。

讓孩子聽話第二條:有情緒的時候不處理問題

一定要在心情平靜的時候,約好時間鄭重其事的跟孩子談。衝動是魔鬼,人在煩躁、憤怒的時候很容易失控,說些傷人的話,逞一時口舌之快不解決問題,傷害孩子的感情,得不償失。心情平靜很重要,鄭重其事也很重要。如果我們在叮咣做飯的時候,匆忙趕路的時候,或者刷著手機的時候跟孩子說,孩子根本就不當回事。因為我們只是忙亂裡隨便說說,孩子也就隨便聽聽。約好時間鄭重其事的說,雙方都會認真對待,才能有走心的溝通。

讓孩子聽話第三條:心態要放正,目標要明確

我們為什麼希望孩子聽話呢?是為了聽話而聽話嗎?是為了家長權威,為了控制孩子嗎?大家先要覺察下自己內心,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正確的態度是:讓孩子聽話是為了解決問題,目標是為了孩子進步和成長。在這個目標下才能有個良性的溝通。

首先我們要放下執念,先聽孩子怎麼說。問題出現了,孩子缺少經驗,作為當事人肯定是非常恐懼焦慮的,傾聽可以緩解孩子焦慮,幫孩子釋放壓力,接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讓孩子感到溫暖和力量。這個時候如果是批評指責發洩情緒,會讓孩子更痛苦更無助,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傷害親子關係。不問原因直接指使孩子該怎麼做,這是控制,是思想包辦,長此以往會養出一個唯唯諾諾沒有主見的孩子。 所以,想要孩子聽話先聽孩子說,孩子之所以那麼選擇肯定是有原因的,他想的好的地方我們要鼓勵,想法有原則問題要及時給予糾正。

做好這三點,孩子會乖乖聽你話

然後,幫孩子處理完情緒,充分了解事情前因後果和孩子想法了,我們可以跟孩子說說我們自己的看法:原來你是從這個角度思考的,跟媽媽的角度不同呢,媽媽是這麼想的......然後說出自己的建議,讓孩子自己選擇,引導孩子看到每個選擇可能有不同的結果,為什麼這麼選呢?如果孩子哪個都不選,就引導他自己思考自己解決問題。這樣把孩子當做朋友一樣民主平等開放的溝通,孩子還會不聽我們的話嗎?至少孩子是會傾聽的,不會牴觸的,如果孩子不接受我們的說法,那你應該感到高興,那說明你培養出了一個非常有思想有主見的孩子,將來可能迸發出巨大的創造力。只要孩子的想法和行為沒有原則性問題,不傷害自己也不影響他人,我們都應該尊重,而不是非得要求孩子服從我們的安排,本文說的“聽話”是傾聽溝通,絕對不是為了讓孩子順從屈服。沒有自己思想的孩子才會唯父母命是從,腦袋裡裝滿父母的聲音,一生都活不出自己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