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閩台「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龍海大社村搶孤活動

搶孤,是流傳在海峽兩岸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民俗祭典活動,至今已有630多年曆史。2017年,入選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福建漳州的龍海市隆教畲族鄉大社村是朱姓族人聚居地,這裡每隔三年的農曆十一月十五左右舉辦一次搶孤活動。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搶孤棚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王船出港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唱薌劇

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社村朱氏一世祖朱明武創建了建醮搶孤風俗,以民俗祭典形式悼念拓墾家鄉的先祖,追念和超度那些戰場陣亡喪生的孤魂野鬼,延續至今。建醮民俗包括朱王爺遊街、王船出港、舞龍舞獅、唱薌劇、木偶戲、踩街平安行等,其中最引人入勝的重頭戲就是“搶孤棚”。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孤柱校正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打橫粱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孤棚層板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孤棚安全防護網

搶孤棚,就是攀上高臺搶奪祭品,是極具挑戰性的競技運動。孤棚的搭建要求嚴格,難度頗高,只有專業的民間藝人才能完成,主要是在村裡祠堂前的大埕上,用6根12米長的杉木柱做根基,下端埋入土裡1米深,柱子呈2-2-2型排列,視為孤棚柱;柱子頂端用厚木板連接鋪成一個約24平方米的平臺,稱作孤棚頂。棚頂配備高空作業安全索,地面上1.5米處架設安全網,確保萬無一失。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龍海孤棚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村民弔祭品上棚

孤棚頂堆滿本村及外鄉里的善男信女奉敬朱王爺的祭品,有豬頭五牲、海鮮齋菜、水果糖果、飯羹茶酒等,另有少則幾千、多則上萬的紅包獎金。搶孤活動僅限外村勇士報名參賽,比賽順序由抽籤決定。若有選手不借助外力成功攀爬上頂,棚上祭品及獎金儘可獨攬入囊,菜飯則丟給棚下民眾拾取,餵養家禽家畜,祈求六畜興旺。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搶孤活動於午夜進行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徒手攀爬孤棚柱 林瑞紅攝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上孤棚頂

搶孤活動待到午夜十二點左右正式開始。報名參賽的勇士們,順著孤棚柱徒手攀爬到孤棚頂,過程驚險刺激。上孤棚頂是最具挑戰和驚險的環節,身軀要倒掛橫移,兩腳懸空,再凌空上翻,或吊翻爬上孤棚,稍有不慎或體力不支者,一旦掉落即宣告失敗。若有人搶先上孤棚頂則為勝者,搶孤競賽即告結束。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臺灣宜蘭孤棚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頭城搶孤

臺灣宜蘭縣頭城鎮新建裡吉祥路15號開成寺前,也有相傳兩百多年的中元節“頭城搶孤”,儀式內容與大社村基本相同,連搭建孤棚時的諸多禁忌都一樣,如上下主壇的人員必須吃素齋戒,戴孝者或女性不得接近等。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孤棚底部結構

頭城搶孤習俗的由來可追溯至公元1820-1850年,當時由大陸沿海省份首先進入宜蘭蘭陽拓殖的吳沙等先民,感念先人離鄉渡海赴臺,歷盡艱辛拓荒開墾,命喪斯土而無人祭祀的悽慘,為普渡孤魂、祈求消災解厄,便於每年農曆七月舉行盛大的搶孤儀式。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孤棧獎品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孤棧

搶孤的棚架分為飯棚和孤棚兩種。飯棚俗稱乞丐棚,高約18尺,棚上放置一籮米飯,以饗遊魂。孤棚是正式比賽所用,高約39尺,由孤柱、倒頭棚、孤棧組合而成,孤柱表面塗滿牛油,棚上安置13支孤棧,分別系掛雞鴨、豬肉、蝦蟹、魷魚、肉粽等祭品,還有各式大小金牌和順風旗,據說將此旗豎立於船頭,可佑漁船一路順風、滿載盈艙。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頭城搶孤

參賽隊伍五人一組,待午夜子時鑼聲響起,各團隊以疊羅漢的方式配合繩索爭相攀爬。選手們須克服牛油的滑力爬到最頂端,翻上孤棚後還得繼續向上攀爬孤棧,直至把豎於頂端的順風旗割斷取下,取旗在手者優勝。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兩岸簽訂搶孤民俗友好交流協議書

近年來,以搶孤民俗為紐帶,兩岸民間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龍海閩南搶孤習俗文化交流協會與臺灣宜蘭頭城鎮文化發展協會簽訂了《兩岸搶孤民俗友好交流協議書》,並與頭城鎮中元祭典協會簽訂了《閩臺搶孤民俗文化活動協議書》,雙方就搶孤民俗文化的研究、傳承加強合作。

六百年閩臺“搶孤“民俗 見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臺灣宜蘭縣蘭陽博物館研究員林正芳接受本臺記者採訪

臺灣宜蘭縣蘭陽博物館研究員林正芳接受採訪時表示,“搶孤習俗,慎終追遠,增進了兩岸宗親之間友好往來與血脈情誼,傳承了先民們勇敢堅毅、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是對兩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最好佐證。“

(東南廣播公司記者 黃月慧/文 鄭亞裕/圖 編輯:陳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