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摔手机引众怒:犯错要罚,但别“污名化”大妈

最近这条新闻炸了!

宁波的小徐坐地铁丢了一部Iphone7,被一位大妈捡到,对方称要2000块钱酬谢费才能归还手机。小徐说最多给500,再送一些杨梅当做谢礼,但大妈态度坚定。双方协商无果,小徐报了警,大妈立马把手机砸到了地上。手机虽然拿回来了,但屏幕被摔得粉碎……

就问你看的气不气?

大妈摔手机引众怒:犯错要罚,但别“污名化”大妈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拾金不昧,人家给你酬金是额外的奖励,并不是你应得的啊!大妈漫天要价,还摔坏人家的手机,怎么都说不过去,而且可能已经触犯了法律。

所以评论里一水的“责骂大妈”,也不奇怪了。

大妈摔手机引众怒:犯错要罚,但别“污名化”大妈

大妈摔手机引众怒:犯错要罚,但别“污名化”大妈

大妈摔手机引众怒:犯错要罚,但别“污名化”大妈

可以猜到,无论事件最后的结局如何,人们对大妈们的偏见会越来越深。

曾经,大妈是人们对中年女性的一种尊称,现在简直成了“落伍偏执、粗俗抠门、吃相难看、尖酸刻薄、无理取闹”的代名词。

网络上——

跑到人家篮球场跳舞扰民的,是大妈;

公交车上逼着年轻人让座的,是大妈;

公共厕所偷拿卫生纸的,是大妈;

旅游景点成群结队大声喧哗的,是大妈;

抢黄金抢盐抢鸡蛋的,是大妈;

过年回家问东问西的,是大妈;

大马路上摔倒讹人的,还是大妈!

……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身边有大妈!咱惹不起甚至也躲不起,丢个手机,都能招惹到大妈!

什么戏精牡丹、大连老湿王博文,你们模仿到的中年大妈的精髓还不足万分之一!

大妈摔手机引众怒:犯错要罚,但别“污名化”大妈

大妈为什么从一个慈爱宽厚的形象,变成了今天面目可憎的模样?

因为,这些大妈的所作所为,我们很多是从媒体、网络看到的。

在搜索引擎输入“大妈”,搜到的新闻大部分是负面。

大妈摔手机引众怒:犯错要罚,但别“污名化”大妈

大妈摔手机引众怒:犯错要罚,但别“污名化”大妈

在知乎搜索“大妈”,排到前三的问题是这样。

大妈摔手机引众怒:犯错要罚,但别“污名化”大妈

我们国家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这么大数量的人群里肯定有一些道德败坏、行为失当的人。但哪个群体中没有一些坏人?年轻人数量更多,违法犯罪的也很多,为什么就大妈这一群体被黑的这么惨?

大妈摔手机引众怒:犯错要罚,但别“污名化”大妈

大妈和老年人在网络上被骂的这么惨,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大问题,而是因为他们在网络舆论中的缺席,造成了被黑的局面。

缺席必然被骂、被黑、被污名化,这是舆论的规律。

大妈的声音别人听不到,也不在乎,至于你做的是对是错,他们也根本不关心。只要有一个噱头能让网民们喷和骂就够了。

有人这样总结网络上“神逻辑”:

城管和小商贩冲突,城管错;

有钱人和穷人冲突,有钱人错;

开车的和行人冲突,开车的错;

半斤八两的俩人发生冲突,不会发微博的那个错。

不会发微博的那个错,将“缺席必然挨骂”的真理演绎得淋漓尽致。

不然,每天那么多骂大妈的新闻,为什么不见大妈们站出来给自己辩护?舆论场对大妈的“污名化”,是年轻人占据网络话语权对大妈们的不公平对待。

这届网友习惯了对弱势群体(女性、老人、小孩)严格的审视,

做错事情不是对事情本身进行评论,而是上升到这个群体。大妈摔手机了,就开始骂“坏人变老了”;年轻女性打车受到性骚扰,责怪她们大晚上打什么车……网友们真是很严格啊!

大妈摔手机引众怒:犯错要罚,但别“污名化”大妈

极致的偏见和随意的表达,让缺席于网络舆论的大妈们很被动,做了好事鲜被宣扬,做点坏事就成了“老不死”。

是人都会犯错啊,犯错就要被惩罚!

我们痛恨犯了错的老人不被罚,那应该去怪相关的制度。这次摔手机的宁波大妈,会承担什么后果还不知道。但是如果法律不做恰当的处理,就是对本来已经岌岌可危的大妈群体又一次致命的打击。

这不是任何人希望看到的。

等80、90后变成了五六十岁的大爷大妈,被几十年的生活按在地上摩擦后,是否还能坚持正直善良的品行?

我们躺着玩手机、花钱追爱豆、熬夜通宵、双十一血拼,以后会不会被子孙笑话老土?

几十年后,你我都成了网络上被人黑的大妈,可能会后悔今天我们对大妈的苛刻,后悔我们对于衰老的敌意。

我们塑造的舆论环境,也许会埋葬我们自己。

网络上的杂音太多了,请抛去偏见,看看你身边的中老年女性,是否真的那么不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