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712分婉拒清華北大的背後,家長們該如何引導 「迷茫」的孩子

多少人是這樣,到了選大學選專業的時候,才發現對自己一無所知?什麼才是自己將來想要從事的職業?選錯專業還能選對人生方向嗎?

今天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一位任性的學霸,退學重考的背後是孩子們對於未來和人生規劃的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幹什麼,是現在大多數高中生、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帶領孩子們走好未來的每一步?

如果再堅持一年多,20歲的李一峰就將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簡稱中科大)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畢業,但就在學業將成之時,他選擇了退學,回到了老家雲南臨滄。

退學的理由並不複雜,“不喜歡那個專業,忍受夠了”。

重新曆經了200多個日夜精神緊繃的學習後,2018年6月,人生第二次高考,21歲的李一峰考出了712分、雲南省理科排名第八的好成績——這個成績,他可以任選清華或者北大。

高考712分婉拒清華北大的背後,家長們該如何引導 “迷茫”的孩子

事實上,清華和北大也向他發出了邀請,但李一峰選擇了四川大學口腔醫學專業,並於次月收到錄取通知書。

高考712分婉拒清華北大的背後,家長們該如何引導 “迷茫”的孩子

一個勵志的求學故事至此圓滿謝幕,但他人生的再次尋路,只能算剛剛開始。

三年前,他憑直覺盲選了中科大,拿到錄取通知書才知道原來學校不在北京。大一進校後,他發現自己對環境科學這個專業毫無興趣,想要努力轉入生物學專業,但很快發現,生物學也不是自己喜歡的。

輾轉三年,歷經退學、復讀,他重新考出712分,21歲的青年可以任意選擇全中國最好的大學,但他最終選擇了口腔醫學專業,這是他在網上花了兩個月檢索瞭解後確定的。

在記者採訪他的時候,他確定自己不喜歡環境科學這個專業,但對於是否喜歡口腔醫學這個問題,他沉默了,當記者問他喜歡做什麼時,他又一次沉默了......

“這個也可以做,那個也在做,但都無法稱之為愛好,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李一峰訕笑著垂下頭,為自己沒能給出答案而抱歉。

什麼是喜愛?什麼是熱愛?這或許是一個應該更早就開始探索的課題。當它與20歲交織在一起,無論如何都顯得倉皇而又沉重。

如果說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不斷地嘗試,甚至不停地試錯和失敗,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那他的探索是不是越早越好?作為家長,又應該給予怎樣的幫助和支持呢?

其實,李一峰的父親早在三年前填報志願時,

就叮囑過他:要慎重啊,好好選一個喜歡的學校和專業。

但對於這個善良而籠統的叮囑,李一峰並沒有在意。

對於孩子的未來,家長的建議很重要,籠統的建議只會適得其反。

家長們應該要深入去了解孩子想去的方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幫助孩子們樹立一個目標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在《邁向目的之路》一書中強調:目標,是驅動我們每天大部分行為背後的一個動機。”如果沒有目標存在,孩子做的很多事通常都會徒勞無功,激情也會在漫無目的的活動中消耗殆盡。

目的能夠影響人生的快樂和滿足。雖然家長不能直接給予孩子一個人生的目標;但必須用引導、用身教和對話,幫助孩子去樹立這個目標。

樹立目標,不是用來做擺設,也不能是一時興起,

家長們還要教會孩子負責任,做事要有真正的結果,要全力以赴去實現目標。

讓他們瞭解,制定一個目標,承擔任何一種任務時,不要半途而廢,要真正完成某件事,即使那件事很微小。

讓孩子看到不負責任的結果,養一盆植物不澆水就會枯乾、會受苦、會死,這些都是在家中可以教導的。

這是發展出承諾和責任的方式,也是讓孩子學習不受其他因素分心或干擾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