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2018:深入傳統行業,但不指手畫腳

數字產品和技術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五年前大家用掃碼支付,一定覺得這件事情超有意思、超智慧,因為智慧的概念超越了你的認知。而現在大家覺得掃碼支付是天經地義的,連農村的老太太都會了,你就不會覺得這事新鮮。”騰訊副總裁、微信支付負責人耿志軍近日接受36氪等媒體採訪時說道。

而在現實生活中,微信支付帶來的“天經地義”的場景已經越來越多,比如到餐廳自助點餐、到超市掃碼購物等等。很顯然,微信支付所涵蓋的範疇已經不再只關乎支付本身,而是如何讓用戶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而對於商家而言,微信支付也在同時幫助他們不斷提高生產效率。

微信支付2018:深入传统行业,但不指手画脚

在這樣的背景下,三年前微信支付提出的“8.8 移動支付日”也在今年升級為“8.8 智慧生活日”。那麼,在實現智慧生活上,微信支付又會拿出哪些工具和舉措?據瞭解,今年微信支付計劃拿出八大場景創新支付能力,以及直接面向用戶的千萬份免單和無數紅包。

微信支付在不斷普及和迭代,未來呈現的可能是內容而非價格

早在四年前,微信支付就已經提出智慧生活的概念,以及“微信支付,不止支付”的口號。這是因為支付不是一秒鐘兩個數字之間的簡單轉移,而是在一秒鐘之外帶來的體驗和效率。

支付從一開始就是同時面向B端和C端的行為,在早前爭奪用戶支付習慣時候,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毫不例外地通過聲勢浩大的現金補貼來吸引用戶,但在用戶規模到足夠大的體量後,與線下無數商家在支付之外的深入合作顯得更為重要。

據瞭解,這次微信智慧生活日,除了直接面向C端用戶的免單、優惠券和紅包外,微信支付也將更為成熟的掃碼購、社交支付、無感支付、生活繳費、自助點餐、小程序乘車碼、小微收款、自助購這八大場景能力釋放出來。

談及今年的發展重點,耿志軍表示,是將商家在支付場景內的效率提高,同時給使用場景支付的顧客帶來不同的智慧感受。再細化一些,他希望“把微信支付能力、小程序能力等微信能力結合起來,每個行業裡都能找到他們的身影,讓每個行業變得有所不同。”

微信支付2018:深入传统行业,但不指手画脚

拿自助點餐這件事來說,對C端用戶和B端商家是雙贏的事。比如,客人以前在餐廳點餐的時候,服務員就站在身邊,無形中會形成一種壓迫感。而對商家來說,省去的服務員、收銀員將直接降低成本,也可以避免人工點餐帶來的“下錯單”“送錯菜”的問題。

除了自助點餐,掃碼購、微信高速繳費等方式也越來越被用戶接受。比如微信支付近日發佈的智慧生活“新一線城市”榜單數據顯示,成都、重慶、東莞和廈門在超市使用掃碼購的頻率最高;西安和福州使用微信高速繳費的人最多。

那麼未來的智慧生活應該是什麼樣?“我們現在也在考慮智慧生活2.0的事情,在探索不同的方向。這是一個挑戰,但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耿志軍坦言。他表示,數據化的應用會讓微信更多的能力被釋放出來。

比如智慧零售“掃碼購”,如果掃的是一個標準化產品,比如一瓶最簡單的礦泉水,不需要了解它有什麼功能特點,只要知道價格就行;而如果是非標準化產品,比如一瓶從沒見過的飲料,掃一下可以瞭解有什麼功能或獨特的特點。所以跟用戶和商品產生了交互,其實是呈現不同內容的過程。標準化呈現的是價格;非標準化,呈現的是內容。

原以為2018年可能到頂,但沒想到又是特別快的增長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用戶已經達到很大體量,很多人認為這兩大移動支付產品都遇到了增長瓶頸。這也直接反映到了騰訊和阿里對線下零售商的爭奪。數據顯示,目前微信支付能力已經深入到80多個大行業,以及幾百個小的子行業。

“原以為2018年可能到頂,因為有很大的量,但是沒想到2018年又是特別快速的增長期。”耿志軍說道。這種增長,主要來自對既有行業的持續深耕、堅持佈局暫時比較難進入的行業,以及持續加碼下沉市場。

就“8·8智慧生活日”來說,就可以走向行業縱深。耿志軍說,以前推微信支付日的時候,更多看中移動支付的普及化。目前,在收單和收銀這個層面已經很普及了。今年的策略,是從收單這一單一方面走向行業化,這就把智慧生活提高一個層級。

在做行業深化的同時,場景創新也越來越多。“對各個場景的應用,今年是爆發期。原來大家都覺得是新生事物,還在測試中。比如停車,到今年車牌識別非常普及了,在去年、前年都非常少”,耿志軍表示。

這些是帶來增長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在於微信支付下沉特別快。“從一線城市到新一線城市,一級一級的往下沉,並且今年是非常快的過程。”耿志軍表示。然而在下沉的過程中,也顯現了有趣的現象,這些城市有了快速學習的能力。“以前一線人口從三四線城市返回後,這些城市的微信支付數據下降了。然而現在,人口返回後,當地數據不但沒有下降反而繼續攀升,這說明當地人已經學會了,產生了自傳播的效果。”

微信支付2018:深入传统行业,但不指手画脚

除了上述所說的三大行業,微信支付也在重點佈局公共事業,而其遇到的挑戰也主要在這個被稱為“最後的行業”中。公共行業管理和建設的複雜性,也決定了推進起來比較難,但機會也很大。一旦將這些行業數字化,對用戶生活會是很大的改變。

做好互聯網公司該做的事,不要對傳統行業指手畫腳

微信支付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商家的信任和服務商的幫助。商家的信任源自騰訊清晰的定位,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一直強調,騰訊要做數字助手。而在智慧生活的推進中,微信支付依舊扮演著助手的角色。

“我們把騰訊的能力通過產品的方式做好,跟企業一起去研討做一個新的方案,然後給到企業,通過服務商開發體系幫他們實施下去。”耿志軍總結道。“每個行業都很值去敬畏,因為他們在這個行業非常專業。做為一個互聯網企業,去指手劃腳沒有意義,只能瞭解自己的特長,然後去跟傳統行業做結合。”

騰訊沒有自己直接下場做零售,也被很多人質疑對零售的理解有限。不過,與騰訊合作的企業對此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現在人們就在定義和塑造零售的未來,騰訊所擁有的優勢是傳統或者專營電商企業所不具備的。對我們來說,其實並不需要騰訊告訴我們如何去運營門店、運營零售業務,而是希望利用他們在創新和用戶體驗這方面的優勢。騰訊為零售帶來了新的思維模式,這個會對於我們的零售未來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沃爾瑪中國大賣場電子商務副總裁Jordan Berke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更早之前,步步高董事長王填也表達了“騰訊盟國生態的舒適度更好”的觀點。

微信支付2018:深入传统行业,但不指手画脚

對於用戶數據,也是很多合作商家所擔憂的。據耿志軍介紹,微信支付分佈式的流量決定了採用分佈式系統,“不需要商家分享數據”。也就是說,商家的用戶數據、用戶群體依舊是商家的,微信支付不做打通,“這兩年微信支付有很大的提升,很多企業更願意與我們一起來做事情,其實也是因為看重這一點。”另外,小程序、公眾號等數字資產,也在不斷得到商家的認可。

除了商家,服務商也功不可沒。據耿志軍介紹,微信支付調撥的人力有限,“大的行業三四個人看;小的行業,一個人可以看兩到三個。“在這背後,是龐大的服務商體系,把產品真正的落到每一個行業。”

為了捋清職責做好服務,微信支付在今年7月底拆分出商戶產品部、行業產品運營部、研發部、用戶產品中心、境外產品中心、數據中心等部門。對於架構調整後帶來的變化,耿志軍稱工作方式還是一樣的,還是以產品為中心。“但是的確對內對外大家更理解你這個團隊做什麼,更細分地看不同行業。”

免責聲明:[ 金融之家-JRZJ.COM刊發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