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集微店遭投訴背後各執一詞,品牌授權書真假性存疑

雲集微店遭投訴背後各執一詞,品牌授權書真假性存疑

日前,有消費者王先生(化名)向藍鯨TMT記者反映,數日前在電商平臺“雲集”上購買了數只Daniel Wellington牌(以下簡稱“DW手錶”)的手錶,但實際收到後卻發現手錶做工粗糙。在與線下DW專櫃進行對比並與雲集客服進行了溝通之後,王先生告訴記者產品質量問題如今依然未能解決,並且對客服所提供相關授權材料也產生懷疑。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雲集微店成立於2015年4月,隸屬於浙江集商優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一個提供一站式個人零售服務解決方案的電商APP,在外界的報道中,雲集曾與拼多多一併稱為業內獨角獸。IT桔子上的數據顯示,截止到目前,雲集已完成B輪融資,總融資額約為10.08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包括鼎輝投資、華興新經濟基金等。

消費者反饋手錶問題多,品牌授權書是否系偽造一波三折

“我從雲集VIP的APP上買了兩塊DW手錶,收貨後發現製作粗糙,去專櫃對比看了一下,發現外觀有差別。在向雲集客服要品牌授權的證明時,發現他們給的授權書籤名也有問題。”王先生告訴藍鯨TMT記者。

據王先生提供的照片和描述顯示,DW線下專櫃與雲集上購得的同款手錶在外觀上卻有多處不同:在錶帶上,二者的顏色、錶帶穿孔大小和形狀上都有較明顯的不同。同時,王先生反映,雲集購得的手錶在logo的印製上顯得粗糙,字體與標準圖片不一樣。另外,在商品外包裝上,二者也大小不一。

從王先生提供的訂單截圖來看,此次他在雲集上一共購買了兩款手錶,總消費共計1817元。除了前述手錶外,另一塊手錶他指出也存在疑似偽劣的地方。截止至發稿,記者注意到,DW手錶品牌依然在雲集平臺上熱賣。

王先生告訴記者,最讓他感覺異常的一個地方就是在商家提供的授權書上,DW方面的CEO簽名與其所掌握的實際情況不符。“我查過了,簽名書上的CEO在2015年的時候就已經離職,DW現任CEO並不是這個名字。”對於簽名者的質疑,截止至發稿,記者尚未收到雲集平臺或者該上海公司的相應解答。

另外讓他感覺無法言喻的是,在英文版的授權書上,所授權的這家上海公司的英文名字卻全為漢語拼音。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訴記者,在英語書面用語中,一般用“.Ltd”代表有限公司。

對此,記者就王先生所提供的授權書材料向DW方面求證。但是令人奇怪的是,雖然在當天下午,DW中國區方面回應記者稱,經查證,王先生所提供的授權書並非DW的授權,並將就此事移交公司法務部門進行跟進。但是隨後雲集平臺公關總監聯繫記者表示,該上海公司系屬供應商,已在加入雲集平臺前就已經取得了DW瑞典總部的授權許可。

至於中國區為什麼反而對於國內的情況不知情,該負責人具體也不知情。記者也就此互相矛盾的奇怪現象向DW中國區的負責人提出疑惑,截止至出稿尚未得到對方解答。

對於平臺出現產品質量引爭議及造假授權書一事,雲集方面回應記者稱,正品保障是電商平臺的生命線,貨源方面是由品牌授權供貨,篩選機制是由平臺的買手團隊進行嚴格甄選,售後環節有7天無理由退貨的保障。貨源都會經由平臺把控,平臺會和品牌方簽約獲取授權資質,商家不能開店直接售賣商品。

針對用戶反饋的情況,雲集方面表示將會盡快與商品部門確認情況,同時表示,願意就涉及的爭議產品真偽問題與消費者協商進行鑑定。

王先生此前曾表示,針對此次雲集微店疑似售假的行為,首先是希望雲集能按照國家國家規定下架疑似假貨商品,後續再針對對其個人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行溝通協商。目前DW方面,雲集方面及投訴者方面各執一詞。

一位法律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此次電商平臺上出現的涉嫌售假一事,可能涉及到商標法、不正當競爭法、侵權法等多項法律條文。

獨角獸光環下,質量審核不容忽視

根據雲集App頁面上的介紹顯示,雲集所採用的是S2B2C的商業模式,由品牌向雲集方面供貨,雲集負責倉配、內容、客服、IT以及培訓等各環節並向各店主提供服務,最終由店主面向消費者。雲集方面向記者解釋道,該模式通過控制商品供應鏈、物流、IT、客服等雲資源開放給B端店主,再由B端和消費者之間實現互動連接。

“雲集是社交平臺”,當記者最初向王先生了解這家平臺時,得到了這樣的看法。此前,雲集也曾靠著社交電商獲得過分析人士的看好。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助理分析師呂昊澤在電商分析報告中指出,社交電商會得到資本的這般青睞,主要是在平臺獲取用戶流量方面,社交電商平臺的模式決定了他們天生就是流量磁鐵,低廉的商品價格,利用微信等社交媒體的朋友圈等體系實現裂變式傳播,以非常低的成本代價取得了海量的用戶流量。

據此前易觀發佈的《2017中國社交電商大數據白皮書》顯示,2017年雲集微店App日活用戶峰值近60萬,網上也不乏各種加盟諮詢與培訓廣告。平臺如何保證產品質量是關注的一大焦點。

針對此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訴記者,任何電商平臺無論是自營還是做平臺,無論模式是B2C還是C2C,無論商品是進口還是出口,都會存在被用戶投訴的情況。用戶量越大,投訴的情況越多,這本身屬於正常情況。

但針對具體的投訴,曹磊表示要一分為二的來看待。一種確實是屬於假冒偽劣,賣假貨,關於假貨,國家工商總局有相應的界定。另一種則是商品的不同型號不同版本(比如來自不同國家)可能會造成消費者在界定時產生誤解。“之前網易考拉一事就連專業的機構都出現了誤解,更何況是普通的消費者。所以一定需要到專業的機構才能鑑定真偽。”

對於當下雲集平臺用戶投訴一事,曹磊認為從商業模式上來看,平臺已經在產品品質上有所把控。“他相當於你可以直接在平臺上購買,也可以自己申請成為店主,通過社交渠道(來開拓業務),再獲得相應的提成。如果自己開店,貨源倉庫都不用管,因此大大降低了開店的成本並且也保證了商品的品質與質量。個人自己開網店採購,在商品品質上就很難得以保證。”

結合之前京東假茅臺一事,曹磊指出,平臺是否會出現問題商品並不是一件絕對的事,這與平臺自身所為並不一定有關係,在進倉的環節同樣可能出現被掉包,包括不排除有員工檢驗檢測的水平有限,被非品牌進貨商矇騙,造成魚龍混雜的現象。如今雲集微店的爭議一事,有待各方繼續提供更多證據與素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