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華:新中國的「掃盲大師」,創造人類奇蹟

祁建華:新中國的“掃盲大師”,創造人類奇蹟

新中國建立伊始,中國80%的人是大字不識的文盲,農村不識字人數更是高達90%以上,毛澤東主席曾在《論十大關係》中說:“我曾經說過,我們一為‘窮’,二為‘白’。‘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白’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因此,提升國人文化水平,特別是提升識字能力,是新中國的重大而又艱鉅的任務,一場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拉開序幕,在這場長達30年的運動中,誕生了一位傑出的“掃盲大師”,他的名字叫“祁建華”。

祁建華,河南平頂山郟縣人,1921年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後來考入中原軍政大學,參加過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據作家米軍昌寫的《祁建華傳》,他是位孤膽英雄,曾一人智降300餘名國民黨殘部,可謂文武雙全。

新中國後,祁建華在西南軍區從事文化教育工作,研究速成識字的教學方法,他以傳統漢字拼音為柺杖,創立了一套《祁建華速成識字法》,這套教學方案,能讓一個字都不認識的文盲,在30天內快速認識3000個常用漢字,並且能讀、能寫、還能熟練運用。

《祁建華速成識字法》究竟有什麼“神”力,可以達到如此良好的教學效果?作家米軍昌根據祁建華原始筆錄,以及他的女兒祁紅衛的介紹,寫了一本《祁建華傳》,本人將他們描述的重點摘抄如下:

一、教好是基礎

所謂教學,重點在於一個“教”字,這是要教師去實施的。那麼,如何教好課達到學生學好的目的呢?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寫好教案。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在將要走上講臺之前,首先要寫好教案。

2、調動和培養學生積極的情緒。良好的情緒狀態是心理調節的重要手段。

3、要善於啟發誘導學生。作為一名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取各種有效的形式,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積極的智力活動去掌握知識,發展認識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學生更不例外。作為教師必須要尊重他們的自尊心。

5、教師要注意自身形象。教師具有很強的示範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以自己淵博的知識育人,更要以自身高尚的品格育人。

二、方法要靈活

1、組織調動。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教好,這就打好了基礎。接著就是如何讓學生聽好的問題了。要保證讓學生聽好,使教師所教的內容深深地印在每個學生的腦子裡,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地把學生組織起來,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群體,教師就是這個小群體的最高指揮官。

2、醞釀交談。醞釀交談是教學中一種十分靈活的方法。在課堂上,有些知識是要通過醞釀交談才能解決的。一節課,學生不可能一直把腦子繃得緊緊的,很需要用一種活躍的氣氛鬆弛一下神經,同時,還可以把所講的內容通過醞釀交談來加深印象,加深理解。

3、發言評選。針對老師所講的內容,通過小組醞釀討論後,讓每個同學發言談一談自己的學習體會或收穫,然後評出等次,這便是發言評選。

4、分工合作。當一課內容講完之後,有些東西還需要進一步地消化,問題還需要認真討論解決。這時,老師要把有待討論解決的問題分成若干項,分別讓各小組進行討論,然後把討論的結果在課堂上進行彙報。

三、紀律是保證

老師要講好課,學生聽好課,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一個良好的課堂秩序,這要靠全班的同學們共同來維護。這是集體行為和個體行為的關係問題。集體行為是個體行為的集中表現,個體行為是集體行為的重要保證。

祁建華:新中國的“掃盲大師”,創造人類奇蹟

1951年,西南軍區政治部記祁建華特等功一次,並被評為“模範文化教員”,1951年12月,總政治發佈通知在全軍推廣祁建華的“速成識字法”,1952年4月,政務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首任主任郭沫若,親自為祁建華頒獎,並號召全國文化工作者向他學習,從此祁建華的大名傳遍全國,毛澤東主席稱他為“名副其實的識字專家”,陸定一稱他為“中國第二大聖人”。

1952年11月,中國成立全國掃盲委員會,31歲的祁建華被任命為全國委員會的副主任(副部級幹部),可是這個任命的消息一直被封鎖,祁建華所在部隊並沒有告訴他任命的消息,後來祁建華得知消息,親自打電話到北京,得到的回答是:“請在原單位待命!”

1953年7月,祁建華接到通知,讓他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政大學學習深造,在大學深造的過程中,他依然醉心於他的掃盲事業,大多數時間還是在研究和推廣他的“速成識字法”,他在第二軍政大學兩年後畢業,回到成都軍區。

回到成都軍區後,祁建華又給北京打電話,問北京方面什麼時候給他安排工作,回到的回答依然是“待命!”過了一段時間,他接到通知要求他到重慶第一軍政大學繼續深造,他又開始了重慶的兩年軍政學習生活。

在重慶第一軍政大學學習期間,由於北京方面沒有給祁建華安排工作,他在學習之餘,繼續開展掃盲事業,還被重慶女子師範大學校長邀請去傳授教學經驗,在重慶師範女子大學邀請講學期間,認識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劉世榮,收穫了遲來的愛情和婚姻。可是美好的婚姻生活沒有持續多久,厄運就降臨到祁建華身上。

可能是天妒英才,或者被人政治陷害,祁建華全身心投入到掃盲運動中,竟被一些人指責為“目無組織紀律”而批判鬥爭。1957 年被定為“右派”,繼而開除黨籍、軍籍和公職,妻子劉世榮也離他而去(劉世榮是當時重慶著名的才女,家庭過去很富有,後因山匪襲擊,家破人亡,在重慶女子師範大學教學時認識祁建華),祁建華被被押往四川冕寧進行勞動改造,在那裡一待就是5年,在這5年期間,他帶著剛滿週歲的女兒吃盡了苦頭。

據學者張思中在文章《我的前輩祁建華》講述說:“我和祁建華神交已久。當這個成果直接衝擊了固有的學術理論基礎,挑戰了傳統的教學法時,有些“語言專家”很不高興,他們就利用當時的群眾運動來剿滅。不知是嫉妒還是政治陷害,祁建華被指責為“速而不成”而遭到批判鬥爭,被定為“右派”,繼而開除黨籍、軍籍和公職,妻子也離他而去。他隻身帶著不滿週歲的女兒,被押往四川冕寧原始森林深處伐木進行勞動改造。而我,同樣受到嫉妒和打擊,上海某師範大學不顧我是復員軍人,也給了我一頂“右派”帽子,甚至被剝奪我當學生的權利......”

1959年9月,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對確實表現改好的右派分子處理問題的決定》,提出:“凡是已經改惡從善,並且在言論和行動上表現出確實是改造好了的右派分子,對於這些人,今後不再當作資產階級右派看待,即摘掉他們的右派分子帽子。”

1961年,祁建華被摘掉“右派”帽子,但是,他又作為“頑固不化”的典型被送回農場長達兩年的勞動改造。

1963年,毛澤東接見了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肖華,在聽取了肖華的工作彙報後,毛主席忽然想起了祁建華,就問起了祁建華最近的情況,肖華便把祁建華因速成識字被打成右派的事說了出來。毛主席嘆了一口氣說:“祁建華這面旗幟不能倒啊!”成都軍區得到這一指示,立即安排瞭解除祁建華勞教的事宜,祁建華獲得自由。

右派平反後的祁建華不僅職務上沒有恢復,沒有享受到國家政策規定的任何待遇,而且患病的醫療費都報銷不了,逼得女兒抵押住房貸款。但是這種艱苦的情況下,他依然繼續研究他的“速成識字法”,反覆研究《漢語拼音方案》,最後編制了一本“拼音新案”。

1967 年,祁建華把“拼音新案”在年僅10 歲的女兒身上做試驗。女兒經過連續5 天的學習,識字居然達3000 多個。又通過3 天的複習鞏固,便能誦讀《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生字只有3%。

1969年,祁建華帶著女兒來到教育部,向教育部演示了他的研究成果,接待他的初教司領導囑咐祁建華,回去後先試教一個班,如果能獲得成功,就向全國推廣。祁建華回到郟縣,經當地教育部門批准,在郭莊村對文盲、半文盲進行了歷時71 個小時的試驗,這些學員共學生字3216 個,最後對其識字、聽寫和寫作應用進行綜合測試,平均成績為82.78 分。

祁建華將試驗結果報告到國家教育部,又轉到中國語言文字改革委員會。3 個月後收到了回覆電函,電函說:“拼音新案”雖有其特點,使用方便,但現行的《漢語拼音方案》是法定的,請祁建華不要堅持己見。

可是祁建華並沒有放棄他的“拼音新案”,他開始雲遊講學,據他的學生胡建青回憶說:“上世紀70年代末期,祁老師隨身帶著乾糧走村串鄉推廣他的識字新法,我常常騎著自行車跟他一塊兒,到了一個村把小孩子召集起來,發給孩子們一些糖豆兒,讓孩子們學習,只要孩子們願學,他就會不厭其煩地講解,完了我們就著水吃點饃就是一頓飯……現在生活好了,推廣起來要容易多了。

祁建華:新中國的“掃盲大師”,創造人類奇蹟

1979年2月,祁建華幾經周折,終於恢復了工作,他成了郟縣長橋公社的一名掃盲專幹,之前在家鄉勞動改造時,他用他平反時發的補助費買了一臺縫紉機,義務教人縫紉技術。當地婦女要學裁縫,那就先學好速成識字掃盲這個必修課。之後他又把國家發給他的補助,全部用來印速成拼音文字卡片和教材,上廣西、下北海、奔蘭考、到民權、住永城,雲遊講學。

不久,河南人民廣播電臺的記者專門對祁建華進行了採訪和錄音,並以《平反之後》為題報道了祁建華就任掃盲專幹後利用他自己新創的《漢語拼音新法》進行掃盲的典型事蹟,鑑於他在全國的影響,經有關部門批准,他被吸收為河南省政協委員,並特邀當上了省政協常委。

祁建華當上省政協常委後,他的教學經驗得到進一步推廣,他一生的願望就是想把他的《速成識字法》、《教學法》、《珠算新法》、《漢語拼音新法》這四項發明推向社會,讓它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於是,他很快開始了行動,先後來到平頂山、許昌、信陽、洛陽、襄縣、鄭州、新鄭、鞏義、永城、宜陽、太康、蘭考等等縣市,做了大量的社會調查和宣傳推介工作,每到一個地方都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

1991年,二野軍大校史研究會主辦的《革命熔爐》第八期,祁建華的老戰友萬發俊發佈了一篇文章《掃盲新星惜早隕》,萬發俊對祁建華髮明速成識字的整個過程的情況十分清楚,感受頗深,同時,對祁建華的創造精神非常敬佩。1957年,祁建華被打成右派後,再也沒有了音信,後來,他聽誤傳祁建華已經去世,無限感慨,徹夜難眠,那一脈永難忘記的戰友情促使他拿起筆來,寫了這篇文章以示懷念。

正是這篇文章提供了線索,祁建華與中斷了近40年的原部隊取得了聯繫,並且見到昔日的戰友,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聯繫上了昔日的“義母”張文秋老人,自此他為新中國的掃盲工作做出的巨大貢獻,終於得到世人公認。

2000 年5 月,祁建華搬進了政府撥專款為他在堂街鎮修建的新居,房屋上刻著“人民功臣祁建華住宅”幾個大字,祁建華搬進新居僅一年多的時間,於2001 年8 月11日,在河南郟縣醫院病故,享年81 歲。

在祁建華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努力下,經過50年的不懈努力,使文盲比率由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的80%以上下降至2000年的6.72%,堪稱“人類奇蹟”,特別是發明“速成識字法”和“拼音新法”,併為中國掃盲事業奮鬥終身的“祁建華”更是奇蹟中的“奇蹟”,他散發出來的光輝形象,讓我們相信了一句話“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