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列寧主義?

對於列寧主義的問題,列寧的繼承者已有過論述。季諾維也夫說:“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戰爭時代和在一個農民佔多數的國家裡直接開始的世界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這個定義說明,列寧主義是一種具有獨特特點的馬克思主義。這個特點就是“帝國主義戰爭時代”、“農民佔多數的國家”和“一國直接革命”。對此,斯大林進行了反駁,斯大林認為季諾維也夫如此定義列寧主義,是把列寧主義“從國際無產階級的學說變成俄國特殊情況的產物”,把列寧主義說成是俄國的馬克思主義,帶有明顯的

民族侷限性,這與列寧主義的國際主義主張不相符。而且如果這樣定義列寧主義,就會把列寧主義的範圍縮窄,彷彿列寧主義僅僅是為俄國而制定,只對俄國有意義,只是對俄國革命運動經驗的概括。季諾維也夫沒有說出列寧主義的本質,而只是指出列寧主義的某些特點而已。

什麼是列寧主義?

七大說:“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這是沿用了季諾維耶夫定義列寧主義的方法。後來在《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也說:“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把中國長期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理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由此可見,他們始終認為毛澤東思想不是一種普遍性的理論,而只是中國革命實踐獨創性經驗的理論概括,是適合於中國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以其說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不如說是在中國的應用,因為它應用的地方遠多於發展的地方。毛澤東也說:“不能提毛澤東主義。我是馬克思列寧的學生,怎麼可以和他們並列?馬克思有馬克思主義,列寧有列寧主義,我不能提‘毛澤東主義’,我沒有‘主義’。我的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你們一定要提,還是你提的‘毛澤東思想’好。”

與毛澤東思想不同,

列寧主義完全不等於列寧思想。說列寧主義是俄國的馬克思主義,這是錯誤的。斯大林在《論列寧主義基礎》的基礎中,區分了“列寧主義”和“列寧的世界觀”,說“列寧的世界觀和列寧主義的基礎按範圍來說並不是一回事。”列寧的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而列寧主義的基礎則是列寧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部分,是列寧新添加進馬克思主義的新觀點——這些新觀點就是無產階級專政和策略觀點。

基於此,斯大林說:“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確切些說,列寧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理論和策略,特別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和策略。”斯大林認為這個定義第一是指出了列寧主義的歷史根源為帝國主義時代;第二表明列寧主義的國際性質,避免了“俄國的”狹隘性;第三指出列寧主義同馬克思學說的有機聯繫,說明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然而,斯大林的這個定義依然不切確,因為他把列寧主義說成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和策略,這是在強調列寧主義最突出的地方,實際上是著重講列寧主義基礎

而不是全面講列寧主義。所謂言貴達義,對列寧主義的定義關鍵並不在於定義詳細與否,而是要指出其本質。我認為應當採用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定義方法,列寧說:“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那麼很自然,列寧主義就是列寧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了——這就是列寧主義的定義。

在這個定義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進一步說明列寧主義的特點。首先,列寧主義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和策略,它的立場是無產階級的立場,它的內容是理論和策略;其次,列寧主義產生於帝國主義時代,它是對帝國主義時代種種矛盾的研究以及革命實踐的經驗總結,因此列寧主義不僅“俄國的”還是國際的;第三,作為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與策略,列寧主義不是蒲魯東主義的發展,也不是布朗基主義的發展,而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第四,列寧主義的物質根源是俄國的革命實踐,正如馬克思主義以英法德為主要研究對象一樣,列寧主義以俄國為研究對象,因此

列寧主義具有鮮明的俄國特色。列寧主義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大部分觀點,而且發展出了馬克思主義所沒有的許多觀點。這就是列寧主義的四個主要特點。

什麼是列寧主義?

在馬克思和恩格斯之後,無論是考茨基、普列漢若夫、羅森堡等人還是斯大林、毛澤東等人都沒有達到列寧主義的高度。列寧主義是在和第二國際機會主義的鬥爭中成長和鞏固起來的。第二國際的領袖考茨基曾說:“巴維爾 阿克雪裡羅得、維拉 查蘇利奇、亞歷山大 波特列索夫、尤利 馬爾托夫,以及後來的格奧爾基 普列漢諾夫都反對他(列寧)。甚至羅莎 盧森堡雖在其他事情方面是比較傾向於袒護列寧的,但對於他要在黨內搞獨裁的企圖,也就表示疑懼了”。考茨基無非是想說明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的少數派,列寧廣泛的與其他馬克思主義者論戰,導致列寧主義處於孤立的地位,因此列寧主義在許多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者看來是僅僅是一種“相當狂熱的馬克思主義”,是把布朗基主義或巴枯寧主義注入馬克思主義的結果——這是反對列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對列寧主義的普遍看法。

這種庸俗的見解本質上就是背棄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企圖用人數來壓倒真理。要說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的少數派因而可以貶低它的話,那同樣,馬克思主義也是社會主義中的少數派,但馬克思主義並不因此而被貶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遭受法國小資產階級蒲魯東主義反對,俄國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的嘲諷,德國機會主義者拉薩爾的歪曲,就連巴黎公社的領袖都是各色的蒲魯東主義者和布朗基主義者而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最初的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者眼中也是一種“相當狂熱的社會主義”。考茨基重複庸俗社會主義者的觀點,用他們最初看馬克思主義的有色眼鏡來看列寧主義。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立馬克思主義時,從來就不是受到廣泛的吹捧和擁護。而是在舊歐洲的一切勢力,在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激進派和德國警察的圍剿中傳播開來的。同樣,列寧主義也從來就不是被斯大林供奉在蘇聯黨章裡的國教,它在誕生和發展的時候,遭到各色“正統馬克思主義者”的圍攻。

真理只有一個,學說卻可以有無數,誰要想堅持那個唯一的真理,誰就必須與眾多謬誤為敵。正像《共產黨宣言》不留情面的廣泛批判其他社會主義學說一樣,列寧主義也毫不留情地批判其他馬克思主義派別。

在社會主義理論方面,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蒲魯東主義、巴枯寧主義和拉薩爾主義;在哲學方面,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40年代的青年黑格爾學派,70年代的新康德主義和杜林,80年代的唯心主義者施達克;在政治經濟學方面,馬克思批判了包括西尼爾、巴師夏在內的大多數庸俗經濟學家。

馬克思主義具有深刻的批判性和革命性,這兩個特點也被列寧主義所繼承。列寧主義也像馬克思主義一樣,廣泛的“樹敵”。在俄國國內,列寧批判了民粹派、經濟派、解放派、新火星派以及後來的孟什維克、“左派”和託派;在國際上,列寧向“正統馬克思主義”開火,抨擊機會主義者考茨基,在民族自決問題上批評盧森堡除了與資產階級思想家都在外,還與社會主義思想家鬥爭。列寧主義的眼光並不侷限於俄國,它不像毛澤東思想一樣,只是在中國範圍內對國民黨統治的批判。列寧主義是一個既具有國際性又擁有俄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