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 丹陽聯村黨委凝心聚力打造脫貧攻堅「命運共同體」,抱團取暖摘「窮帽」,集體發力奔小康

隨著全國脫貧攻堅任務的開展,如何找準“窮根”,因地制宜、對症下藥,為貧困戶摘掉“貧困”這個帽子,過上更好的生活,考量著每一個黨員幹部,也牽動著每個貧困戶的心。在周至縣竹峪鎮,創新幫扶模式,以聯村黨委凝聚發展合力,引領貧困村集體發力脫貧攻堅。

周至 丹陽聯村黨委凝心聚力打造脫貧攻堅“命運共同體”,抱團取暖摘“窮帽”,集體發力奔小康

王乃祝(右四)向群眾講解紅梅嫁接技術。

2017年9月27日,全省首個村級聯合黨委——丹陽聯村黨委在周至縣正式成立,下轄丹陽、張龍、鴨溝嶺、民主、中軍嶺、北西溝、農林村7個省定貧困村,貧困人口177戶514人。自成立以來,聯村黨委緊緊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目標,按照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以“黨建+扶貧”為抓手,突破村域和行政界限,積極向管理聯動、資源共享、產業聯布、發展同步、和諧共築模式轉變,構建起了“大黨建、大扶貧、大發展”的工作格局,展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

周至 丹陽聯村黨委凝心聚力打造脫貧攻堅“命運共同體”,抱團取暖摘“窮帽”,集體發力奔小康

丹陽社區。

“小組織”變“大團體” 共築脫貧強堡壘

“聯村黨委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既聯村、又聯心,聯出了鄉親們的幹勁。7個村由原來‘各吹各的號’變為擰成‘一股繩’,下成‘一盤棋’,大家一個步調、一個目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攜手脫貧。”王乃祝說。

按照“一好雙強”(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標準,聯村黨委首先配齊配強領導班子,及時明確了黨委的工作職責和運行機制,做到黨建工作共同研究、黨建資源共同享用、組織生活共同開展、黨建活動互相參與、黨建經驗互相交流。管理實行“三不變”“三獨立”“三統一”,組建後7個村行政區域不變、村名自治主體不變、集體資產產權不變,在財務上獨立建賬、獨立核算、獨立管理,在工作上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落實。建立健全組織生活和周例會制度,固定每週五上午召集聯村黨委各委員、7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召開會議,聽取周工作進展、謀劃下一步計劃,並按照議事決策程序,對矛盾化解、產業發展、設施建設等事項進行協商解決。

王乃祝認為,脫貧攻堅是當地最大的發展機遇,要抓住這個機遇,考驗基層黨委的能力。他創新性地提出抓黨建促脫貧的思路,以建設“道德文化高地、旅遊度假勝地、綠水人家福地,打造脫貧攻堅示範區、‘五美’建設樣板區”為發展目標,積極推進“組織聯建、黨群連心、七村共富”,變“小組織”為“大團體”,持續激發各村黨組織的活力和向心力,進一步打牢基層基礎,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打造堅強的領導核心。通過建立黨員聯繫包抓貧困戶的工作機制,聯村234名黨員積極為貧困群眾辦實事、解難事。

鴨溝嶺村三組貧困戶宋思社收穫的上千斤獼猴桃直到“霜降”過後還沒有找到銷路,幾乎都要爛在地裡。黨員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從包裝設計到聯繫銷售網點、製作專門銷售的網址鏈接,不到10天時間將包裝好的191箱獼猴桃全部銷售出去,直接增收2865元,解決了實際困難,增進了黨群感情。

“我們聯村黨委主要是按照產業相同、地域相連、做強做大為原則,取長補短,主要是要把我們的短板和優勢都利用起來。”王乃柱說,聯村黨委成立後,無論是道路拓寬,牆面改造,還是土地流轉,村民們都積極配合,七個貧困村形成了脫貧攻堅的“命運共同體”。

周至 丹陽聯村黨委凝心聚力打造脫貧攻堅“命運共同體”,抱團取暖摘“窮帽”,集體發力奔小康

土地、資金參股合作社 產業升級促發展

“‘三變改革’好,現在我也是股東了,聯村黨委承諾我們,加入合作社就可以獲得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合作社務工等3份收益,預計每年可收入5000元以上,沒想到咱也能過上旱澇保收的日子。”竹峪鎮張龍村貧困戶張富勤說。

在王乃祝的倡導下,聯村黨委以農業結構調整、旅遊開發為重點,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及發展現狀,全面整合聯村資源優勢,大力謀劃發展苗木花卉、文化休閒旅遊、農家樂等特色產業,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統一。

由聯村黨委指導,率先在張龍、丹陽、鴨溝嶺3個村進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在各村分別成立專業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農戶”的模式,廣泛發動全村農戶以土地、資金參股等形式加入合作社,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一期1000畝獼猴桃、核桃等傳統產業更新換代,提升傳統產業產值。

在合作社的基礎上,聯村黨委成立了西安龍陽溝園林綠化有限責任公司。充分利用閒散地和低效地,大力發展壯大精品苗木花卉產業,由公司負責購買市場前景看好的苗木,合作社具體組織實施,著力打造周城一帶的紅梅區,張龍村一帶的紅楓區、晏家梁早櫻區、竹子觀賞區和杏桃採摘園,鴨溝嶺一帶的桂花區、金葉榆區,丹陽村一帶的金葉女貞區、紅葉石楠區、紫薇區、黃櫨區及花卉觀賞區塊,建成3800畝精品苗木花卉基地。

“這些苗木的規格,大致選擇為3-8釐米的苗木,根據不同品種、不同價格確定,以3-5釐米為主。它們的種植規格,為避免混亂種植,以培養精品優質苗木為主,根據地形、苗木大小,一般3-4釐米每畝200枝左右,4-5釐米每畝150枝左右,5釐米以上每畝100枝左右,保證品質。”王乃柱說,我們逐步向苗木產業的高端化、精品化、彩色化方向發展,以“新”“特”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有效增加群眾收益。

此外,丹陽聯村黨委還充分利用現有生態環境、歷史遺蹟,通過整合各村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食品、旅遊文化等產業。目前,已初步洽談了年產值過千萬元的龍陽溝山泉飲用水項目,策劃打造以周城、丹陽觀等歷史文化資源旅遊為核心、總投資12億元的終南禪居(丹陽)特色文化旅遊度假區,積極打造全域旅遊。 

周至 丹陽聯村黨委凝心聚力打造脫貧攻堅“命運共同體”,抱團取暖摘“窮帽”,集體發力奔小康

鄉村美化、移風易俗 基礎共建惠民生

聯村黨委堅持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兼顧各方利益,按照先“大”後“小”,分清輕重緩急,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美化、綠化、亮化的美麗鄉村,惠及群眾。

首先優化“大環境”,以交通建設為突破,協調相關部門加快總長8.4公里道路拓寬工程進度,民主村道路已拓寬改造1/2,中軍嶺出村路在原有3.5米的基礎上拓寬了2.1米,對丹張路主路進行路面加寬。

同時,新打機井10眼,新裝變壓器13臺,徹底解決7個村群眾生產生活的用水用電問題。接著美化“小環境”,按照丹陽、張龍、鴨溝嶺等村美麗鄉村規劃,目前,張龍村二組地面鋪裝已完成,牆體裡面改造進展80%;丹陽村一組3戶院落鋪面已完成;中軍嶺村部廣場墊層澆築、圍牆砌築粉刷、標準化廁所主體已完工;鴨溝嶺村庭院美化一日一新,村主幹道外立面改造、院落鋪面改造兩項工程接近尾聲。不久的將來,轄區內1587戶家庭都將打造成庭院有景、房前屋後整潔的美麗人家。

“路通了、水電也有了,住房環境也改善了。”王乃祝說,我們不僅要在物質上有提高,還要在精神上有提升,特別是我們的鄉風鄉俗,也要煥然一新,努力讓一些過去不利於發展的思想和陳規陋習跟著脫貧一起改變。

為此,丹陽聯村黨委以文化為紐帶,凝心聚力、促進合作發展,用足用好“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賭禁毒會,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充分弘揚正能量,全力打造文化主陣地和道德新高地,開創了“風清氣正人順暢,務實求真美善揚”的生動局面。組織各村有特長、有才藝的能人,成立了“草根藝術團”,在做好藝術表演的同時融入政策宣傳,以快板、秦腔、歌舞、小品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走村入戶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及各項扶貧政策,展示聯村黨委各項工作,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精神大餐”。

截至目前,聯村黨委已開展多種形式的敬老愛老、五好家庭評選、庭院大評比活動百餘次,頒發獎牌、贈送禮品,用身邊典型教育引導貧困群眾向上向好。

在聯村黨委引領下,四支力量協同發力,幫扶幹部用情物質幫、用心精神扶、用力補短板,用真情和汗水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幫扶工作滿意度也大幅提升,很多地方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以王乃祝為代表的幹部們盡職盡責,以“鐵人”精神團結帶領聯村群眾拔窮根、斬窮業、摘窮帽、挪窮窩。而王乃祝本人自從來到丹陽掛職開始起,就沒有休息一天。當天遇的問題就在當天解決,承諾群眾的事情說到做到,只要有利於群眾、有利於脫貧攻堅,就想盡一切辦法向前推進,絕不半途而廢,在當地有著良好的聲望和口碑。

王乃祝說,我們一定要當好群眾脫貧的“領頭雁”,找準群眾致富的“金鑰匙”,把黨的扶貧好政策宣傳落實到每一個貧困戶,用實際行動架起聯繫群眾的“連心橋”,讓這片土地重煥生機,群眾生活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