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末伏

节气——末伏

末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mò fú,指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这天是这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比如2010年.

“三伏”,据说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1] “伏”是隐伏起来避暑的意思。三伏是一年里最热的时期。

那么,三伏的日期是怎样确定的呢?它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来确定的。每年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叫做“三伏”。“庚”就是十天干中的“庚”,庚与庚相隔是10天,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10天。中伏到末伏的时间,由于末伏日期是定在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所以相隔的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前有四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10天;夏至到立秋之前有五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20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