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副總裁劉子豪:公有雲是長跑,現在才剛剛開始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雲生態業務負責人劉子豪說,如果把雲計算看成是一場長跑的話,現在才剛剛開始。同行們已經完成了市場教育和前期技術探索,今天的京東雲將以更快的速度追趕乃至超越。

不久前,Forrester發佈了一份公有云市場的研究報告引起了業界的關注。在這份名為《The Forrester Wave: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全棧公有云開發平臺廠商評測》的研究報告中,京東雲被列入了“卓越表現者”行列,與之並列的有AWS、微軟Azure、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金山雲等。

京東雲的這一成績單堪稱亮眼,透過這個報告,加上京東雲近來的市場表現,包括原微軟Azure中國業務負責人申元慶的加盟以及一系列新功能推出,可以看出今天的京東雲正在發力追趕。

京東雲的天生優勢

“如果把雲計算看成是一場長跑的話,現在才剛剛開始。同行們已經完成了市場教育和前期技術探索,今天的京東雲將以更快的速度追趕乃至超越。”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雲生態業務負責人劉子豪表示,京東雲的長期目標是進入第一陣營,併成為市場第一。

京东副总裁刘子豪:公有云是长跑,现在才刚刚开始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雲生態業務負責人劉子豪劉子豪說,他之所以這麼認為,是因為雲計算市場整體仍在高速成長中,對於中國尤其如此。中國的數字經濟佔國民經濟不到30%,距離發達國家(60%-70%)有很大差距,在中國數字經濟的成長過程中,雲計算市場必然會水漲船高,京東雲就有機會,而且有非常大的機會。

“因為京東雲自帶優勢,京東從電商起家,電商與雲有著一樣的基因,都是線下場景的虛擬化,同樣要支持多租戶,都是批發轉零售。”劉子豪表示,京東原來是超級電商現在要做超級雲服務商。

他強調說,京東做雲是認真的,一直在持續大投入。雲是數字經濟的水、電、煤,需要大投入,而京東雲擁有非常好的現金流。另外,雲服務這個行業屬於髒活、苦活、累活和高大上的活都要幹,既需要掌握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這種高大上的技術,同時也要能幹得了機房維護、插線、接線等髒活、苦活、累活。

“京東做電商時培養了我們能做髒活、苦活、累活的習慣,同時京東又在積極佈局各種前沿技術,掌握有這些技術,再加上強大、健康的現金流,所以我們對公有云業務的未來非常看好。”劉子豪表示。

實際上,透過近期京東雲一系列市場活動也能明顯感覺到京東雲的高速增長態勢,特別是原微軟Azure中國業務負責人申元慶加盟擔任京東雲事業部總裁後,京東雲上升的勢頭非常明顯。對於申元慶給京東雲帶來這一變化,劉子豪深有感觸。他表示,申元慶給京東雲帶來了幾個明顯變化:一個是大量行業人才聚集,專業人員增加了三倍;第二,產品豐富上了一個臺階;第三,用戶的滿意度大大提高。

“分析這背後的原因,我認為首先在於申元慶作為業務負責人,給京東雲明確了方向和目標,告訴我們京東要做雲,而且一定要做成第一的雲,幫助我們建立了信心;其次,他的加入吸引了不少專業人才的加入,並能激發這些人才的激情;第三,他對各種資源進行了很好的整合,包括通過合縱連橫為京東雲打開了新局面。”劉子豪表示。

京東雲要成為“GOOD”雲

正如劉子豪所言,京東做雲是認真的,對雲也有很高的期盼。京東雲給自己的定位是全棧的雲服務商,業務覆蓋IaaS、 PaaS和SaaS。作為生態系統方面的負責人,為京東雲構建一個完善的生態也是劉子豪的工作重心。

劉子豪告訴記者,雲計算市場的一個趨勢將越來越集中於一些大的雲服務商,但這不意味著小廠商沒有機會。因為真正提供全棧雲服務的商家很少,小廠商可以依託於大服務商的生態系統,提供有自己技術特色和優勢的服務。比如,京東雲攜手生態夥伴就在這麼做。

“我們的原則是開放、合作、共贏。我們知道京東雲無法做到了解每個行業的特點,我們會把全棧的雲能力開放給合作伙伴,讓它們和京東雲合作,實現大家互惠共贏。”劉子豪說。

劉子豪將中國的雲計算市場發展分成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10年以前,這是雲計算的概念落地和市場教育階段;第二個階段是2010年-2015年,雲計算概念被逐漸認可,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公有云服務商,這個階段是資源驅動性,誰有更多的雲計算資源,誰就能更有優勢獲得更多客戶資源;第三個階段是從2015年-2020年,此時已經不拼資源,而是拼技術,雲計算市場進入技術驅動階段。

“在技術驅動階段,雲服務已經不是之前的簡單的虛擬化,有很多的場景是在雲端產生的,技術要和場景結合來支持業務,雲服務商不僅要有技術實力,還要能把技術和業務融合。”劉子豪表示。

劉子豪預言,雲計算的下一個發展階段應該是數據驅動階段,數據為王。“我們覺得雲的未來是非常美好的。京東雲有非常多的優勢,不論從我們的基因,還是從中國經濟的大環境而言,這場長跑比賽才剛剛開始。”

他用英文單詞“GOOD”來描繪京東雲的成長之路。其中“G”代表成長(Growth),指快速的增長;第一個“O”代表優化(Optimization),不單是優化京東用戶體驗,還將通過京東的技術來優化合作夥伴的流程、結構;第二個“O”代表開放(Open),京東會秉持開放的心態和各位夥伴一起協同合作;最後的“D”指數據(Data),京東2017年有超過3個億的活躍用戶,提供了大量的數據資料,讓京東知道怎麼更好地服務來回饋他們。

“把四個詞首字母加起來就是‘GOOD’,這也正是京東雲的目標:不只成為一朵雲,而是成為‘GOOD雲’。”劉子豪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