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雲劉子豪:要讓京東的技術賦能更多企業

至頂網軟件頻道消息: 在公有云市場,京東雲是後來者,當京東雲進入這個市場時候,阿里雲等競爭對手早已出發,不過京東雲並不甘人後。京東雲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全棧的雲服務供應商,提供從IaaS、PaaS再到SaaS完整的雲服務,業務覆蓋公有云、私有云和專有云。在成長過程中,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後發優勢以及對雲市場的信心和決心將是京東雲決勝公有云市場的關鍵。

京东云刘子豪:要让京东的技术赋能更多企业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雲生態業務負責人劉子豪

為客戶和合作夥伴賦能

京東是中國電商市場的一個成功範例。京東從2004年開始正式涉足電商,從一個小的網站到2014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再到今天,一直在高速成長過程中。最新的數字顯示,京東平臺上的買家有超過3億,這背後連接了10多萬的品牌供貨商。在京東的成長過程中,技術一直扮演了重要作用,如今技術基因也會自然地植入到京東雲中。

“與其他雲服務商相比,京東雲是自帶場景的技術提供商。因為我們自己不單單是做平臺,我們也做自營。比如,我們也自營做電商,從上游的供應鏈到中間的電商再到下游的客服都要技術支撐。同樣,我們有物流場景,京東85%以上的自營訂單可以實現24小時內送達,這背後有特別多的技術來支撐。”劉子豪表示。

以AI為例,這是當今很多雲服務商在提供的能力,但是京東雲的AI是實實在在在為京東服務的。劉子豪介紹說,京東現在在全國建有500多個倉(稱為運營集散中心),其中有14個稱為亞洲一號,每一個都是幾十萬平米,都是智能倉,裡面都是很多的機器人。其中就用到很多AI技術。比如,過去這些倉的進貨是人工安排的,這是一個非常考驗人智慧的工作。而現在這些訂單都是用人工智能機器人來進行,機器人會根據歷史下單紀錄以及現在的銷售行情來決定進貨量。結果證明,大多數品類上比人做得好,從而實實在在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和一般雲服務商簡單地開發技術賣給使用者的不同,我們是自帶場景,我們自己就是最需要這些技術的人,所以我們特別有動力,也很能快速地讓這些技術優化。”劉子豪表示,

對這些業務場景的理解使得京東雲在服務自己的客戶工程中有獨特優勢。實際上,在劉子豪看來,京東雲在公有云市場的競爭優勢不只是技術。

“做雲是一個很苦的行業,需要長期投入。這種苦和長期投入的耐心對一些互聯網公司就是挑戰,特別是那些習慣了30%-50%以上毛利率的互聯網公司而言,雲的投資回報要差了很多。”劉子豪說,“而京東是一個習慣了低毛利率的公司,做雲對別人可能是從高利率往低利率往下走,而我們是從低利率往高利率走。”

第二,京東對雲非常有信心和投入上也有決心。劉子豪說,做雲是要很大投入的,比如建一個機房,投入幾十億上百億重資產。而京東在資金能力是沒有問題。實際上,近一年來京東一直大力發展雲業務,特別是隨著微軟亞太研發集團董事長申元慶加盟京東雲擔任總裁後更明顯。當初申元慶進入京東雲的時候京東雲是800多人,現在不到九個月的時間已經增長到1800人。

“中國有一句話叫以管窺豹,可見一斑,目前,我們在全國各地都在布我們自己的IDC機房,而且這個投入是非常大的。從這也可以看出京東雲做雲是認真的。所以說,我相信我們的決心和我們的資源,京東來做雲不但是可以做好,我相信是一定能做好。”劉子豪說。

京東雲是全棧雲

據劉子豪介紹,京東雲給自己的定位是全棧的雲服務商,業務覆蓋IaaS、 PaaS和SaaS。其中,IaaS和PaaS是自己做,SaaS部分將來合作為主。另外,在IDC方面京東雲也會有不少自建的數據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PaaS作為未來公有云服務的熱點也受到了京東雲的重視。據悉,京東雲的PaaS將是自己研發為主,同樣也會包容並蓄,把業界那些好的(如開源軟件)吸收進來,然後形成有自己IP的PaaS。目前京東雲的研發團隊內部專門設立了一個PaaS團隊,同時,還有很多新加入的技術專家來加強京東雲的PaaS團隊。

當然,產品研發只是京東雲的一個層面,為了配合京東的大戰略以及讓京東雲更好地賦能客戶,京東還藉助政府和各種合作伙伴的力量,構築一個強大的生態合作伙伴體系。

劉子豪介紹說,“我們有一句話就是,一個京東一個家族一個生態系統,在京東的這個大家庭裡,京東雲的生態系統是既做面又做點,點面結合重點突破。”

所謂“點”就是與合作伙伴就某個行業(如大數據),與相關合作夥伴開展合作;而所謂的“面”就是生態要有廣度,現在京東雲大概有2500多家合作伙伴,京東正聯合它們做兩件大事,一個是構建SaaS的雲市場;另一個是名為萬象的數據交易市場(一個基於API的數據交易平臺)。

“一個是數據領域的雲市場,一個是SaaS領域的市場,我們要通過深度合作的戰略伙伴,在這兩個重點市場上把京東雲還有京東集團的能力推送給我們的客戶,為它們賦能。”劉子豪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