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帕口“平改立”:打通的是政府与群众的“心路”

2018年6月15日20时,手帕口“平改立”工程完工通车,多年拥堵难题成为历史。

近日,从市政府建议办了解到,从2006年正式立项至通车,12年时间,居民从集体上访阻止施工,到充分理解支持共同推进手帕口“平改立”,打通的不仅是800多米长的道路,更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心路”。

民生工程却遇到居民反对

手帕口铁路平交道口是京九铁路大动脉的咽喉路段,也是天宁寺前街、手帕口北街与小马厂路的交会点,四个方向的行人和车辆汇聚于此。平交道口因为保证列车通过需要拦住行人和车辆,早晚高峰时,常有数百辆车和行人排队等待通行,严重影响道路通行。

为解决通行拥堵问题及保障火车提速要求,北京铁路局决定将手帕口铁路平交道口改造为立交道口。2006年,市规划国土委、市发展改革委审查并批复了手帕口铁路道口“平改立”工程初步设计。

但施工没几天,就遇到了居民们的反对。

“不是不同意修路,而是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就把我们即将成型的街心公园拆了!”居民李金海道出了缘由。

原来,施工方进驻前,这里已经在给居民修建一个街心公园,连树都栽上了。可突然有一天,绿化队把栽好的树全都移走了,机械设备全进来了,“头天还是树,第二天就是施工铁皮了,没有说明也没有告示,居民们当然接受不了。”李金海说,当天就有30多名居民闹到了施工办公室。

拿不出施工许可证,夜里作业又扰民……居民们列举着一条条理由,并把信息整合起来,写信反映给规划、住建、信访等部门。

工程被迫搁浅。

工程重启前先征求民意

工程停了下来,拥堵问题没有解决。

2011年底,北京市就2012年为民办实事公开征集人民建议,居民石青峰、汤贺伟等人建议,改造手帕口铁路平交道口为立交道口,解决拥堵问题和安全隐患。

时隔六年,手帕口“平改立”工程又被提上日程。

从2012年开始到2014年间,西城区信访办、西城区重大办、西城区住房城乡建设委、西城区维稳办与西城区广外街道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多次组织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与居民召开听证会,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对改造方案进行改进完善。

2014年6月的一次座谈会,主题就是审议施工方案。“涵洞要离着小区再远一点”“施工不能扰民,晚上不能超过10点半,早上不能太早”……居民代表们提出的一条条建议,都被记录下来。

“大家放心,如果设计方案效果出来,达不到你们的要求,我们绝不施工!”西城区重大办相关负责人的承诺掷地有声。

看到政府重视人民建议的态度,居民代表们的态度也缓和了,自称当初为阻挠施工“躺过坑,坐过区领导车盖”的李金海,也双手支持。

施工方案最终敲定下来。

居民主动参与工程建设

2014年10月,中铁六局进行铁路箱涵顶进施工。2015年2月,手帕口1号立交桥完成了下穿铁路的框架桥施工,之后陆续开始了相关市政道路的建设。

为了保证施工畅通,2015年6月,街道、社区、施工单位和居民还分别派出代表,成立了手帕口“平改立”项目临时党支部,全程跟踪施工过程,定期参加工程会,为的就是对施工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居民的监督作用和参与道路建设的主动性。

李金海和其他居民代表们一起,时不时地就去工地现场看看。发现工人们把废弃下来的钢材管材从高处扔下,发出巨大声响扰民,就提出建议应该拿吊车往下卸;施工挖出来的土和泥,运输车拉走的时候都跟着车轮一起污染了路面,随即提出应该在门口处建个水槽……一项项建议都被施工方采纳并执行,居民代表们的建议落到了实处。

如今,下穿铁路“拉槽段”安装了全封闭的隔音罩;楼体周边做了安全防护墙壁、浇筑了大型安全防护柱,将工程建设可能对居民楼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破坏的绿地,也将在工程结束后进行绿化升级,还居民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

6月15日20时,手帕口“平改立”工程完工通车。800多米长的道路工程虽然历经了12年才完工,但背后收获的是民意、民心,打通的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心路”。

“各级政府部门真心实意解决问题,拿实际行动把我们的心给暖热了。”李金海说。(王谌 骆倩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