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算不算宗教信仰

先回答問題:藝術不是宗教,藝術和宗教可以成為信仰,也可以不是信仰,因為它們和信仰不是同一個性質的問題。藝術和宗教是層次和範疇的問題,信仰是態度和立場的問題。

豐子愷先生對藝術和宗教有非常精闢的解釋,他認為:人生有三個層次,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慾望,衣、食、住、行、金錢、美色、權力、地位等等等等,都是和肉體有關的東西,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都在這個範疇之內;

精神生活就是藝術,它和人的情感有關係,所謂“七情六慾”當中的七情,指的就是七種情感,喜、怒、哀、樂、悲、恐、驚,這些情感都是藝術表現的內容,藝術表達的是人們的精神生活。這裡要注意一個誤區,就是藝術一定是美的。藝術不一定是美的,它也表現醜,特別是當代藝術,畢加索的《格爾尼卡》醜的讓你心跳加速。藝術的核心工具是感染力,不管是美的、醜的、恐怖的、驚悚的,只要是能觸動你,能讓你腎上腺激素分泌提高,藝術就達到目的了。

靈魂生活就是宗教,本質上是人的意識問題,它帶有哲學背景。宗教不僅僅涉及你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還涉及你的思想認識,也就是說,宗教會管理你的慾望,規範你的行為,平復你的情緒,影響你對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宗教都是唯心的,或者說唯意識的,但是因為人的行為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受意識控制的,所以,宗教通過影響人的意識來影響人的行為和情感。馬克思的那句名言“宗教是統治階級用來麻醉人民的鴉片”,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世界三大宗教的哲學基礎都產生於1500年之前,比現代科學產生早了至少1000年,所以,宗教的認識基礎和現代科學體系是不相容的,這就是為什麼宗教容易和迷信掛起鉤來的原因。現代科學產生之前是沒有迷信這個概念的,那時候人們就是這樣認識世界的。但中國不太一樣,這裡就不多說了,扯遠了。

信仰是一種態度和立場,它與藝術和宗教是不同性質的問題。宗教和藝術本身不是信仰,研究宗教是學者,皈依宗教的是信仰;喜歡藝術的是文藝老中青年,按藝術方式生活的是對藝術的信仰,大多數的藝術家都有這樣的特質,所以,很多藝術家被人們稱為瘋子和神經病,梵高就這麼可愛。

信仰不僅僅侷限於宗教和藝術,功利主義價值觀也是一種信仰,凡是能影響你的行為方式和認識方式的思想,實際上都是一種信仰。大家現在都不太提的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其實是一種非常偉大的信仰和追求,如果沒有這種信仰和追求,中國人不知道還要苦多少年。雖然有一段時間做的不太好,但沒做好歸沒做好,絲毫不能影響共產主義信仰的價值本身,人應該知錯能改,不能因噎廢食。

關於藝術、宗教、信仰的問題,就聊到這裡,歡迎大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