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高考熱點控訴網遊到底是誰的悲哀

摘要:蹭高考熱點控訴沉溺網遊之害,到底是誰的悲哀?我想,不是這個母親的悲哀,是社會和輿論的悲哀,輿論似乎對網遊之害已經麻木,甚至像溫水煮青蛙,平常是無感的,成為社會見怪不怪的庸常之惡。媒體報道太多了,沒有極端個案的出現,已經很難成為新聞,很難激起記者的報道興趣。只有藉助高考這樣的新聞背景,藉助一些觸目驚心的家庭悲劇,才能讓人們麻木的神經受到一點觸動。

蹭高考熱點控訴網遊到底是誰的悲哀

吐槽青年出品

高考季,一個母親控訴網遊的公開信,再次提起了輿論對網遊這個老大難社會問題的反思。這位絕望的家長在信中寫道: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作為一個往屆考生的母親,每當此時,我都無法自制的想到自己曾經成績優異的兒子,因沉迷“網遊”導致高考失利、至今未曾走出的經歷,我終於忍不住含淚提筆給您,也向全天下的孩子們寫下這封信。她最後呼籲:”命運掌握在你們自己的手裡,而絕不掌握在你們自己的手機裡!”

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哪個少年不曾在心中有過一個高考夢,但讓很多少年無法自制的網遊,擊碎了他們的夢,擊碎了父母的期待,也讓每年的高考成為他們無法釋懷的心病。

蹭高考熱點控訴網遊到底是誰的悲哀

在這封信的新聞跟帖中,有網友說,趕在高考的時候寫這樣的信,明顯是在蹭高考的熱點“黑”網遊。--我不瞭解那個母親是不是特意選高考這個時間,是不是就為蹭高考的熱點,是又如何呢?蹭高考熱點有什麼錯呢?一方面,高考已經成為這個母親這個家庭的一塊心病,沉溺網遊導致孩子高考失利,高考成為她心中過不去的一個坎兒――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借高考這個熱點背景,平時寫這樣的信,作這樣的呼籲,你會這樣關注嗎?不與高考這個牽動千萬家庭神經的背景聯繫起來,我們會意識到沉溺網遊對這麼多家庭這麼多年輕人的命運造成如此不堪的影響嗎?

蹭高考熱點控訴網遊之害,到底是誰的悲哀?我想,不是這個母親的悲哀,是社會和輿論的悲哀,輿論似乎對網遊之害已經麻木,甚至像溫水煮青蛙,平常是無感的,成為社會見怪不怪的庸常之惡。媒體報道太多了,沒有極端個案的出現,已經很難成為新聞,很難激起記者的報道興趣。只有藉助高考這樣的大背景,藉助一些觸目驚心的家庭悲劇,才能讓人們麻木的神經受到一點觸動。

這個母親蹭的不是熱點,而是面對網遊這個成長殺手的無奈、無力和無助,製造了那麼多社會問題,網遊產業卻越來越壯大,吞噬青少年時間的爆款網遊越來越多,印鈔機神話刺激著更多的資金進入這個產業,規範卻遠遠落在後面--引發媒體批評後,假惺惺地弄個不堪一擊的防沉迷系統,過了輿論風頭,故態復萌問題依舊。

我一直很不理解,為什麼對網遊的監控和治理總是跟不上,為什麼輿論一再呼籲的分級制度總提不上日程,為什麼防沉迷系統在爆款網遊面前總顯得那麼弱智,為什麼千萬家長的呼籲每次都像打在棉花上使不上力?不得不感慨網遊既得利益集團的強大和貪婪,為了暴利不擇手段。想起桑德爾教授在《公正》中談到過的一個典型案例,見證了利益集團的無恥。

菲利浦•莫里斯是捷克共和國一家生意很大的菸草公司,由於擔心吸菸使醫療費用不斷攀升,捷克政府考慮提高菸草的稅額。為了阻擋稅額的增加,菲利浦•莫里斯成立調查團,給吸菸對於捷克國民預算的影響作了一個得失分析。該研究發現,吸菸給捷克政府所帶來的收入要大於支出,其原因在於:儘管菸民在世期間,會在預算中花費更多的醫療費用,可是他們死得早,因此能夠給政府在醫療、養老金以及養老院等方面節省數目可觀的費用。根據這一研究,如果將吸菸的“積極效果” 包括菸草稅的財政收入以及菸民早死而節省下來的錢 計算在內,那麼,國庫每年的淨收入將達到1.47億美元。這份得失分析激起眾怒,一名評論員寫道:“菸草公司過去常常否認菸草能夠殺人,可是現在他們卻為此吹噓。”一個反吸菸組織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廣告,它展示了停屍房中一具屍體的腳,腳趾頭上貼著一枚標價1 227美元的標籤,這代表著每一例與吸菸相關的死亡,將給捷克政府節省的開支。(摘自《公正》)

網遊產業雖然沒有做出類似的無恥報告,但讓人擔心的是,利益驅動會使其成為改革和規範的阻力,綁架決策,阻礙分級,置行業利益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之上。這個母親的控訴,既是對網遊的控訴,也是對監管不力的控訴,但願監管者能聽到並聽懂這種含淚帶血的呼籲。不能再把所有責任都推給家長監管和孩子自律,分級不能等了,防沉迷的硬約束不能等了。網遊雖然沒有道德原罪,但面對那些由此導致的看得見的社會問題,不能再無動於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