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評|錢花在看不見地方的扶貧最考驗良心

摘要:是的,這樣的營養午餐計劃很難立刻看到效果,不像建一棟樓那樣看得見,不像捐一些鋼琴那樣可以供觀賞,也不像捐一批筆記本電腦那樣新穎時髦,可以當立竿見影的成績寫到新聞裡。這個起跑線是隱形的,營養午餐計劃,需要數年,甚至十數年的堅守,才會漸進看到點滴的效果,看到身體的強壯,看到心智的健康,以肉眼看不見的方式讓鄉村有了一個強健的體魄。

暖評|錢花在看不見地方的扶貧最考驗良心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說到良心這個詞,雨果這句話常被人引用: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後來被作了很多引申,油條用什麼油是城市良心,蔬菜不撒農藥是城市良心,牛奶不含三聚氰胺是社會的良心。“下水道”代表著一種隱喻,代表著那種看不見卻很重要的事物,是與“面子”相對的“裡子”。花在看不見地方的錢,因為看不見,只能訴諸於如康德所說的“頭頂燦爛的星空和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下水道是如此,扶貧更是如此。

這就是我為什麼覺得“美團點評”黑珍珠營養午餐關注“營養貧困”很了不起的原因。說到扶貧,說到幫助山區貧困兒童,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給他們建個房子,給他們捐些書包,給他們買些體育器材,甚至給他們配些筆記本電腦。――這些是有形的,看得見的,能立刻見成效的,往往很容易想到。當然,貧困兒童很需要這些,但我更欣賞的,是能在那些也許不能立刻立竿見影地看到效果、看不到有形政績、卻對孩子成長非常重要的方面有所投入,比如營養午餐。

這不是一個小問題,更不是什麼“超前問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調研報告稱,中國西部農村貧困學生存在嚴重的營養不良問題,參加體檢的1458名10-13歲學生中,生長遲緩率近12%,低體重率達到9%,專家稱之為“營養貧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貧困不僅僅源於資源、教育、機會、物質的匱乏,更可能是成長髮育關鍵期尤其是3-5歲學齡前兒童在營養上的缺失,造成了下一代人持續貧困。

暖評|錢花在看不見地方的扶貧最考驗良心

孩子營養問題,一兩天一兩個月、甚至一兩年看不到效果,但長期日積月累,就會形成累積效應,影響到體質、智力甚至壽命。人們今天都有害怕“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但往往都在競爭那些有些的起跑線,上什麼學校,參加什麼興趣班,而忽略了鍛造身體基礎的營養起跑線--尤其對貧困兒童來說,這個問題更常常被遮蔽在“先解決溫飽”的需求層次之後。營養、成長和身體基礎跟不上,那條隱形的起跑線永遠落後,再努力,奮鬥18年也無法跟城市孩子坐一起喝咖啡,而是陷於“放羊-掙錢-娶媳婦-生娃-放羊”的貧困循環中。

這正是營養午餐計劃的重要性所在。美團點評聯合幾家黑珍珠餐廳趕赴湖南湘西,為當地龍山縣洛塔鄉童心幼兒園的孩子們烹製營養、可口的午餐。廚師們就近新鮮取材,將胡蘿蔔、青椒、玉米等多樣化的食材融進孩子們的飯菜中,孩子們拿著勺子大口吃飯、連說好吃,不少孩子吃完後還拿著飯盒要求繼續加餐。大廚們還手把手教授了幼兒園的炊事員如何把午餐做得營養均衡又好吃,還邀請營養顧問為孩子們製作了一份《學齡前兒童營養知識手冊》,把營養膳食的核心知識傳授給當地的孩子們。

是的,這樣的營養午餐計劃很難立刻看到效果,不像建一棟樓那樣看得見,不像捐一些鋼琴那樣可以供觀賞,也不像捐一批筆記本電腦那樣新穎時髦,可以當立竿見影的成績寫到新聞裡。這個起跑線是隱形的,營養午餐計劃,需要數年,甚至十數年的堅守,才會漸進看到點滴的效果,看到身體的強壯,看到心智的健康,以肉眼看不見的方式讓鄉村有了一個強健的體魄。投入那些看得見的鄉村工程,扶那些看得見的貧困,讓人欽佩,錢花在形象的盲區,而且不能立刻看到效果,耐心去栽培,功成不必在我,利在千秋,更加可貴。

另一方面的可貴之處在於,這樣的營養午餐計劃,捐出的不僅是錢,更有時間和精力的投入,不是置身於扶貧之外,而是更深度投入公益慈善之中。不缺錢的公益時代,用情用心更加珍貴。

說到公益慈善和扶貧,對有錢人來說,最簡單的事也許就是捐一筆錢。但扶貧最缺的是錢嗎?記得一位著名音樂人在一場關於改善鄉村教育的演講中提到過一個讓人不舒服的怪象,他到一個貧困山區調研教育扶貧,因為媒體的報道,這裡的小學收到不少捐款,學校的硬件很好,甚至有專門的音樂教室。有人參觀的時候,齊刷刷打開裡面的樂器,多少架鋼琴,多少臺古箏,很氣派。可是,這些鋼琴和古箏從來沒人用過,因為沒人會用,沒有老師教,所有的功能就是展示供外人參觀。――這樣置身局外的公益,帶來的只是一種扶貧幻覺。

公益最缺的是什麼?馬雲一次演講時說到這樣的“公益參與觀”,解釋自己為什麼每年到處奔走參加公益活動的原因:公益需要錢,但是光有錢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公益和慈善還是有差異,慈善在於給予,而公益是在於參與,是在於點點滴滴的行動。慈善可能以給錢為主,而公益需要你花出的是時間、激情、智慧等等。--營養午餐計劃,絕不只是去一次鄉村,展示一下廚藝,讓孩子們見見世面,吃一次大餐,它需企業長時段的關注,需要公益人投入自己最寶貴的時間和激情,心繫那片遠離城市的貧瘠土地,看著孩子吃著營養午餐長大,看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因為難能,所以公益人,還有那些真正投入做公益的企業,更讓人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