岢嵐老家的飯,一輩子也忘不了……

熬糊糊飯

(糊糊飯,老家人早年都吃的一種早食,簡單省事少用糧,至今難忘。)

岢嵐老家的飯,一輩子也忘不了……

黎明未醒,天地還在混沌著

山谷裡昇華的霧靄正融化著這一天的夢

母親把玉米和山藥和合於一起

把河水與小米調拌在一起

再點燃一束半乾不溼的柴禾

小花狗叫了,兒時的歲月便開始了快樂的旅程

還有幾塊窩窩頭可就,洋瓷碟子裡隨意地放著

飢餓便失去了味道,沒有太陽的光芒

窗外也很是燦爛,就似那啪啪作響的爐火

從春荒能一直燃到深冬的溫眠

熬糊糊飯必須有莜麵加精,莜麵是長纖維的東西

正好符合父親和我及弟弟們的腿腳和胃口

行三十里山道不能喊累,割幾十壟穀子不能直腰

騾子駝著厚重的大山在前面

我們父子揹著厚厚的麻袋在後

那時的天很高,地不暗,山道邊的蟈蟈聲叫得很歡

一場夢醒,我已是歸來的旅人

遊人身弱,只行百里肚子就連連叫苦

母親半夜悄悄下地去熬糊糊飯,飯熟了,天就明瞭

原來糊糊飯是山地山土山石山木山草山水和山人的水乳相依呀

晝夜過後,便會結出一層油油的脂香

化浸在心壁的四周調養身心

便如終生追尋的霞,終會被那顆太陽映得五彩純光

磨山藥抿面

(將山藥磨成糊狀,加入莜麵、粉面等,用木製床子抿成小細條狀直接下鍋,

煮熟後加以湯料,味道特別,特別為當地人喜歡)

岢嵐老家的飯,一輩子也忘不了……

很粗糙的工藝,泥土中長大的子孫

註定從誕生的那天起便難登高雅廳堂

連同它的各類化身報身,福氣只在平民的舌尖

山澗溪水能融化所有的苦難與貧瘠

把粗笨的山藥磨成黃泥般的湯,節節潤腸

似黃河般彎曲,且有無數的荊棘生出

反覆抿壓與掙扎,在蕪蔓中伸長再斷裂

投入沸騰的歲月,四季就開始忙碌起來

與升騰的霧氣相裹挾,沉浮不斷,喘息不斷

待那鍋清水有了淡淡的泥土味道,生命便脫胎換骨

重歸大地,再高隆起另一道起伏山樑

飲食漸至精美,復古讓城市人想起兒時的這一土吃

土豆是很愚昧的,特戀貧窮的家,不想遠出為富

所以,我讓妻子試著也做一碗山藥磨面回鄉

妻子想了一夜後說, 少那口蒸氣騰騰的大鐵鍋

——一家只三人,用得著嗎

豆麵餄餎

岢嵐老家的飯,一輩子也忘不了……

圓似寶珠,堅如玉質,串一條長長的黃色金線

你便柔軟至極地溫順,這得一份悠閒的心情

豆麵自從豆中來,大豆,小豆,紅黑豌豆

無論歲月多長,都有一顆堅定不移的心在為日子作主

豆麵太硬,勝過這裡的所有烈風和寒雪

似泥裡的石,從原始時起磨鍊方可有魂

故而,它的味道直樸樸的,嗆人如辣椒

還需加入眾多的輔料,如溫和的小麥,圓融性情

餄餎,亦名河撈,小時就這麼叫的,很象形的文化

這河就在城外,彎曲不斷,由東向西

背逆了華夏大地的走向,卻有了屬於自己的印跡

烈烈的柴火點燃,熱鬧的紅白大事,只它能送故迎新

這還是一門技術,上一代忘掉,下一代便無法消受

媽媽說,和麵得用溫水,靜待半天才有勁

奶奶說,還得加點榆皮作精,豆麵特難伺候

爺爺說,吃吧,放開肚,撈一碗耐飢一生

大燴菜

岢嵐老家的飯,一輩子也忘不了……

就是把嵐峰的形韻和岢山的實體徹底相融

才會有如此的五味雜燴,齊香齊出

白菜,粉條,豆腐、豬肉,油煎山藥覆其上

漪河水一瓢瓢浸滿,烈火大燃,蒸氣騰騰

整個坡谷都醉了,鳥雀按下了白雲的頭

都是無私地參與,不講究什麼自我與個性

現代人信守的科學,老民們不去理弄

菜可煮,面可燉,粉條不能和土豆相逢

一母三性,一體三用,這裡的山河相融也相隔

看山真的不盡是山,觀河河裡全部是人

吃燴菜,就是吆眾鄉民來聚,殺豬起屋或迎新

海外的博士回來,也遞一大碗過來,換腸固根

和而有我,閤中是你,葷素均可,卻不能半碗端出

待懷開汗出,抹一把油津津的臉,再高叫一聲

二嫂,還有油糕嗎?來兩蒸饃也行

羊肉餃子

岢嵐老家的飯,一輩子也忘不了……

如果一咬,滿嘴流不出油的不算

如果出鍋,個個瘦弱癟小的不算

如果一挑,噴不出濃濃羊肉味的不算

如果都算,那還得再加嫩黃的蘿蔔碎餡

五色俱全的祝福,四面八方的喜慶,便是過大年

裡裡外外的日子就都福氣盈門了

穿得爛,走得慢,偏食疙疸家常飯

這是兒時的民謠,這裡的財主不多也不狠

一分一釐積賺,只要過時過節有羊肉餃子下鍋

管它四季兵慌馬忙,一鋤一梨地耕

玉脂般的羊油能潤化透厚厚的土層

暖無言的身子,睡千年的土坑

外素內葷,樸實與精美組合再滲浸

皮細白,肉黑韌,拌幾縷綠蔥,放幾點黃姜

稜角分明的形,內容豐富的心,不需言詞

沾幾滴蒜醋,化去萬千塊壘為長夜取暖

徵人壯陽,離人消思,洗換一世身心

待春冬再次交替,你我便都是嵐山的主人

糜米撈飯

岢嵐老家的飯,一輩子也忘不了……

糜米燜酸飯,那是河曲的特產

岢嵐人正氣純,溝梁豪邁

大地蘊藏什麼,生命就滋長什麼

糜米是五穀之一,居於黍前,恥於麥後

東山上的糜子,產量高過西山的谷

岢嵐收留也愛養活逃荒來的眾多窮人

窮人有糜米吃便開心,二妹妹不嫌三哥哥貧

幾勺勺挖來,一顆顆嘗,那日子過得也很清亮

有社便有了稷,祭社壇,用稷品

一碗糜米水洗過,火煮過,氣蒸過

金黃的外表,潔白的心,稷是它的別名

每一粒都敬獻天地神靈,五穀就豐登

身心在開水中洗禮,撈出便成飯

團成團,揣在衣袋上路,盛進飯缽下地

大熱的晌午,手端一碗撈飯,就兩筷子鹹菜

上面加一勺菜胡胡,吃得貓也叫狗也歡

糜子耐旱,磨成的面也粗沙似土

糜子特能抗瘠薄,再少的雨水,再陡的地

糜子不會斷苗,根深深地向四周紮下

結出的顆粒萬萬千千,一穗一穗的沉重

二道糜子碾三遍, 白生生的愛死個莊稼人

萬千古民把它作為樸實無華的象徵

所以,它遍種在紅軍東征的艱辛路途

它隨著成吉思汗走向遙遠的歐巴大陸

岢嵐是個好地方,從延安來的主席記憶猶新

這裡高坡上有一片片的糜子,糜子撈成的飯

養活了革命,也養活了我的祖先及兄弟四人

軟米油糕

岢嵐老家的飯,一輩子也忘不了……

油糕是軟米做的,軟米也叫黃米

就是碩鼠碩鼠專食吾黍的那首古詩

古詩很風雅,民歌很婉約,更直樸

米酒油饃木炭火,熱騰騰的油糕擺上桌

坐在炕上的不只是回延安的詩人

還有東南西北的遊客

岢嵐人待客不會說話

只一盤既甜又綿的熱油糕

讓你吃得雞鳴五更不知身處何方

油色金黃,色澤誘人,綿軟適度

能拉長小孩的舌,沾掉老人的牙

嚼得久了會流出一串串的口水咽不下

最數西川的軟米精又細,內包紅糖

外皮起泡,酥鬆潤滑,餡軟味醇

說是穆桂英大勝遼兵犒勞將士

又說是佘太君掛帥出征充戰糧

還得是薛仁貴徵西,三箭發威定天下

形勝之地,養生福址,胡麻油炸黍米麵糕

香氣濃溢,直衝雲霄,繚繞九天仙花墜落

岢嵐人吃糕就是過年,過年的岢嵐油糕

可以從冬放到春,由秋再保存到盛夏

這是鄉民千輩的絕活,千天千夜的佳釀

冷水泡,入籠蒸熟,乘熱揉合,晾胚切片

純手工製作,一氣呵成,全武力的幹活

只待個個福氣飽滿的素糕一入滾燙的油鍋

一聲滋響,人間最真之烈香頓然擴充十方八界

沉醉一切過往的生命,趕牲靈的騾子停下來

二妹妹的毛眼眼睜開來,阿寶的想親親響起來

大汗淋漓的漢子便成了天地之英雄,豪邁萬千

大燴菜,燉羊肉,蘑菇湯,沒有了香香的油糕

那便不是岢嵐的山,不是漪河的水

三十里莜麵,四十里糕,二十里撈飯餓斷腰

軟米油糕是岢嵐的定神針,聳立的寶塔頂

舌尖上的中國,沒有了油糕,大西北會傾刻失重

圪和飯

在省城叫和子飯,三晉大地的農家土飯

稠稀一鍋,南北通吃,老少皆宜

製作方便也簡單,老百姓的吃喝

不需要那麼精緻講究,頂日月,披霜雪

秋來冬逝,或飢或飽終是吃不夠

蔬菜,小米,麵條,番瓜,雞魚蝦

氽羊肉,煮紅薯,香椿芽,再下一把新黃豆

油煎蔥花帶野韭,莜麥魚魚馬鈴薯

撈尖,拌麵,豆麵,加上半勺老玉米

​幾滴老抽,一撮鹹鹽,胡麻芝麻漂香油

和而不同,同而不和,軟硬搭配

不論葷素,豈管顏色,和中有食神

岢嵐的圪和飯最為樸實,莜麵山藥是其主體

豆角泛綠,青菜顯白,紅紅的蘿蔔脆個生生

早一碗,晚二碗,春耕秋收渾身有勁

有月餅是乾飯,無饅頭就啃張山藥餅

小米有精,蔬菜調胃,莜麵養身又耐飢

三打一和攪,南北河川的品性全化於心底

萬物合於一鍋,陰陽互為一身

說是食物有相剋,誰料苦辣酸甜不分彼此

五氣歸元順其自然,至善豈有分別心

不要說山村落後,食物粗簡,胡吃亂做

原來至理哲學在舌尖上誕生

和,是嵐山特有的山風帶來的歌吟

和了便順了,順了便有了富了

岢嵐的圪和飯符合華夏九州的口胃

岢嵐的水土把古今的鉛華一一洗盡

涼河撈

(把山藥磨成汁,摻入莜麵,蒸熟後再擠壓成條,就汁而食,可為夏日山農解

暑充飢)

剛從熱火中脫胎,再到涼水中永生

生命如此反覆,四季因此多色

從山溝到高坡的路有荊棘也漫長

土豆和莜麵的牽手,開始了新一輪的命運

這是一份難得的曠世情緣,從荒原到屋舍

從山谷到河畔,沸騰一世,冰涼一生

任南北擠壓,東西成團,心魂融到了一起

便不再有酷暑與飢寒,世道萬千

有湯也吧,無菜也成,生於鹽鹼瘠困

涼熱都可把四季的風雲領略珍存

吃涼河撈,不需要羊肉增味

只要幾塊蒸熟的山藥或半勺鹽湯

日子便有了品嘖的味道,這個夏天就有了收成

收成需一粒粒拾揀,河撈是一根根擠出

如果明天的夜還很長,落下的風沙很重

那就再擠壓幾個回合,河撈床是榆木做的

鍋裡的水能把最酷的霜雪沸騰

涼河撈必須放得涼了,吃起來才會浸心

逃荒的爺爺這樣吃,我也這樣做給女兒吃

長長的河撈便永遠擠不斷,撈不完

吱吱的酣聲,送走紅日,再喚來又一個黎明

岢嵐月餅

說不清是神池的神多,還是岢嵐的山多

神隱藏於大山最精美的物品中

少了各類珍奇異寶,神也難為中秋的宴

月至中秋萬物圓,岢嵐人再忙也一定要打月餅

三油三糖那是為了十分的甜,芝麻包裹花生

玫瑰花香半年前要味,青紅絲專掛奶奶的齒唇

玉米餅粉碎為餡,雪白的白裡再加點蘇打和鹼

土火爐一個個架起來,胡麻油倒得甕底朝天

叮叮噹噹是農家的豐收,一爐炭火饞到一座縣城

焦黃的皮,清香的味,燻醒了酣睡的土地灶王爺

燒手燙嘴時咬一口,那便是神仙的最樂

神池的月餅岢嵐做,岢嵐的月餅專門贈給高高的山神

岢嵐人做的月餅裡不空,外不陷,皮不焦

黃燦燦的一個園,清清楚楚的稜和邊

擦酥帶起皮,混糖伴龍鳳,皆是吉祥如意

實實在在的內容,餡香皮酥,鬆軟不膩

從初秋至深冬,從村野到萬里遠親

久存不變的是雙手揉出的一團團濃郁

從春秋到明清,守邊戍關,耕讀傳家

祖祖輩輩的魂魄全寄於這一輪香月

一任秋風再緊,霜葉變紅,離人遠遊四方

九天必需祭拜,大地終有一輪圓心在守護

岢嵐的月餅緊包著嵐山的魂和漪水的神

厚道的山神吃了上千百年仍嫌不夠

捨不得把美名揚出去,怕紛亂的世人齊來品

岢嵐麻花

岢嵐老家的飯,一輩子也忘不了……

不長不短,不粗不細,山裡人長的也這標準

不加芝麻,不添桂花桃仁,那些裝飾他們不愛

不硬不軟,不鹹不膩,不焦不嫩,他們說這最好

一股單調,三股不要,兩股陰陽對應搭配,規則遵循大道

且松且緊,有凸有凹,勾連均勻,這是祖輩獨傳的美藝

岢嵐的麻花城鄉同一種做法,南北相同的味道

旱澇不變,春秋皆宜,單根出賣,整箱饋贈

不需在十八街到處張揚,流傳於晉北小村大鎮

龍鳳盤旋,嫋娜玲瓏,流暢多姿,齊刷刷的一列美人

岢嵐人做麻花,陣勢大,吆喝緊

提前三天請人傳話,前二天挖白麵發酵備老肥

白糖兌鹼面,文火化冷油,油熱搓肥頭

面餳好,切大條,一濟一濟堆積靜醒

一鍋涼好的開水隨時準備上手

一桶明溜溜的胡麻油轉眼全部倒盡

然後,便脫衣伸赤臂,全武力而上

一口丈八大瓷盆,一家男女老小的忙碌

最苦的是和麵成劑,雙臂帶膀上下翻杵

最樂的是搓條辮麻花,家人鄰里圍坐一桌

五指紛紛前後,麻條婉轉跳躍

待滿屋的胡油清香漸漸溢出,無數條翻滾的魚龍下鍋

中秋便來了,月兒就圓了,瑞雪微笑著開始降臨了

吃金黃的麻花,喝香辣的羊湯,還要煎上一籠油食子

岢嵐人的吃喝驚嚇四季,岢嵐人再窮也不願虧欠自己

岢嵐人吃的是天,喝的是地,胃口大,心氣高

迎風雨,送日月,他們個個心花怒放,一臉盈盈的喜氣

酸溜溜

岢嵐老家的飯,一輩子也忘不了……

小時叫它醋溜溜,綠綠的果,紅紅的酸

大雪一浸,就變成黃黃的臉蛋,渾身的笑

酸得人心裡發怵,嘖得人神魂難安

上山打柴,一定要四處尋找

撥來密密的荊棘,爬上高高的山崖

它在雲裡傲立,我在風裡痴望

說醋溜溜沒用,有雨便生,隨土而埋

牛羊不食,飛鳥不棲,根莖葉花果俱全

安居深山荒野,靜養出顆顆飽滿品性

性溫味澀,能活血散淤,生津止渴

毛刺眾多,可祛痘美容,抗衰老

護山坡,固生態,粗野低微原是高大偉岸

情到深處酸溜溜,一首歌唱醒一座山

一座山接納天地風雲鉅變,遠方的客人呀

請你留下來,喝一杯酸酸的沙棘,你會豪邁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